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教育论坛》2006,(5):F0002-F0002,I0001
瑶海区位于合肥市东部,古迹众多,风景秀丽,城区面积142.9平方公里,人口36.53万人,中小学校51所,在校学生近5万人,专任教师3千多人。近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瑶海区教育局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通过重建机制,加强研究,创新方法,拓宽渠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为纽带,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德育活动,不断使我区德育工作趋于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北京128中电子技术职业高中在探讨社区教育实践中摸索出“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辅助”的“三结合”教育网络。通过网络组建起校内外相结合的德育队伍,发挥了社会支持并参与学校教育的功能,促进了学校深化改革和全面育人工作的开展。“三结合”社区教育管理委员会,是由学校牵头,组织联合办学单位、共建单位、居委会、家长委  相似文献   

3.
学校德育要注重区域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区域环境既包括学校环境和校外区域环境,历史文化环境和现实环境,也包括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等。学生的一切活动主要在区域内进行,对于小学生来说,区域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更为重要。挖掘、利用区域德育资源,创设、营造校园德育氛围,创建、开发网络德育平台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抓手。作为百年老校的龙华小学,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学校依托区域优势,抓住发展机遇,逐渐形成了“一条主线,三个平台”的学校区域德育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走出误区,勇于探索,实现德育体系的重新构建,实现德育途径的交融贯通:一是丰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二是构建各科教学共同实施德育渗透的思想教育网络;三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德育”网络.  相似文献   

5.
以身处城中村的万秀小学为研究对象,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达到一定的标准作为研究的重要部分,思考如何把学校、家庭、社区、网络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该研究针对城中村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学校、家庭、社区、网络“四位一体”的立体化德育模式开展德育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集体精神,使他们形成了互相激励、自学奋进的良好习惯,同时各种优良的意志品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形成。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体现了“四位一体”立体化德育模式的优势,开创了和谐德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岳阳市一中充分利用本地德育资源,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环境,建立起以学校为主导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对有目的、有层次、有序列、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岳阳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汩罗江畔有屈子祠、任弼时先烈的故居、八百里洞庭、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中外驰名,君山岛富饶神奇……我们充分利用本地这些宝贵的德育资源  相似文献   

7.
著名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知心姐姐”卢勤说:“学校的德育是给学生一枚永远的‘人生指南’”。德育工作做得好,能增强学生上进心、激发求知热情,使之具有远大理想,促进学生智育更好发展,使学生终生受益。五四路小学始终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根据时代特点,更新德育内容:针对学生实际,创设有效载体,不断探索实践,开展了“十爱伴我成长”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培养了品学兼优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8.
《江苏教育》2014,(10):F0002-F0002
王继兵坚持以"以德育入,立德树人"为办学的根本。在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他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以学校传统四大节日为平台,着力拓宽学生活动渠道,丰富学生活动课程,构建校内教育、家庭教育、校外教育结合的立体教育网络,着力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和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9.
郑洁珠 《教育导刊》2001,(13):29-30
德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光靠学校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形成“合力”,从微观上说,校内各种力量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从宏观上说,学校、家庭、社会三股教育力量有机联系,形成方向相同、力量相聚、目标一致的立体式的“合力”,建立“三大网络”系统(即家庭网络、基地网络、保护网络),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整合一致,建立充满活力的教育整体。我们不断研究探索新的德育方式,突出德育的时代性、开放性、实践性、实效性,使之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社会,增强德育实效,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主要是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教育;变“说教式”为“践行式”教育;变“外显式”为“隐潜式”教育;变“临管式”为自主式”教育。  相似文献   

10.
《天津教育》2014,(8):F0003-F0003
学校德育工作践行“为每个学生成功的一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坚守“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完整的人”“德育要打好品德基础”“学校教育要为实现人的道德潜能提供支持性环境和条件”这三个主题。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立足“四大阵地”建设,即德育科研、优秀班集体创建、情感体验活动及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促使德育工作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1.
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灵魂。目前要抓好思想道德教育必须建立教育网络,实施全员育人,必须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形成德育的“目标递进层次”并且加强德育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以育人为根本,建立有效的传美教育体系 江泽民主席指出:“民族凝聚力来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们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过程中,始终以育人为根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建立了有效的传美教育体系。学校成立了以书记、校长、主任、大队辅导员及学年组长、学科组长组成的领导小组,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级教育网络,在实践中,注重发挥各级网络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3.
走过百年风雨,创立于1904年的百年老校——木渎实小,正以新的雄姿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而学校的德育工作正是这百年基业的奠基石。近几年来,学校除了注意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之外,更在德育创新上做起了文章。——创新构建德育网络。学校组建了德育领导小组,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成立了由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社区教育委员会。  相似文献   

14.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德育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新《义务育法》中“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要求,创建城乡学校德育一体化管理机制,着力提高德育质量和实际效果。全力做到:  相似文献   

15.
处于小学的孩子,虽然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社会能力都十分薄弱,但是其正处于成长的初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在形成中,不仅在思想品德方面有着较大可塑性,同时,对其加强德育,能够提升学校的综合育人价值。与此同时,当前“双减”成为教育主旋律,相关部门要求规范开展育人活动,引导学校在家校共育工作中发挥主体地位、作用和水平,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全面“减负提质”。家校共育的实施,为“德育生活化”提供了良好载体,为了能够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水平,学校应当注重和家庭开展有效的家校合作,并且要通过对合作过程、合作内容的不断创新,提升“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应用水平,不断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分析网络对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影响,并从化主动为被动、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理念和加快教育网络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加快职业教育、网络和德育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推行自主养德的“至美少年”德育行动,学校组建校内外导师团队,指导学生自主成立学习小组,通过校内外德育活动,培养具有仁爱、诚朴、自主、精进、担当等核心品格的新时代初中生。“至美少年”德育行动拓宽了学校的德育场域,整合了校内外德育资源,实现了德育的实践化、课程化和内生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闯入”了我们的生活,它以其特有的自主性、开放性、平等性、虚拟性、交互性等特点吸引着青少年的注意。互联网这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探索知识、获取信息、了解社会、开放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另一方面也将各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和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引入学校,学校教育教学特别是德育工作因此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班主任,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要想与互联网“争夺”德育的机遇和空间,让网络为德育提供服务,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开发德育的新渠道,整合网络德育资源,重新设计班集体常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教学研究》2010,(12):F0004-F0004
浙江省温岭市实验小学历来有着“明德、美德”的教育传统、2005年,学校开始实施以“学习解放军”为主题的德育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此,学校开始探讨德育的特色及德育的有效性。一方面把学习解放军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另一方面以活动性为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李志刚 《辅导员》2010,(6):36-36
我校德育系列活动贯穿于学期始终,克服了德育工作一天热、一天冷,今天抓明天放的毛病,使道德的外在要求不断得到强化。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到“四化”,以此为载体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学生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