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史》成书已有六百多年,经明、清两朝到现在有了多种不同的版本。按刻印先后,概述于下。洪武本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第二次开局修篡《元史》竣工,当年十月十三日,宋濂在《元史目录后记》中说:“今镂板讫功。”这就是《元史》的祖本,通常称为洪武本。可能是因为急于求成,脱稿才及三个月,就已“镂板讫功”,难免粗疏,易致损阙漫漶。以后南监又因陋就简,并未重刻新  相似文献   

2.
戴鸿义、鲍音编著的《北元史》(蒙文版)已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于1991年底出版发行,全书28万字。《北元史》是论述自元朝灭亡后,脱欢帖睦尔逃离大都起,至林丹汗败亡(1368—1634年)  相似文献   

3.
读240号《文汇读书周报》得悉,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上海书店,将出版含柯劭忞撰《新元史》的《元史二种》,以作为他们出版的新编“《二十五史》”的补编。读此消息总觉有些不易令人理解处。当年(1986年)如果不是删掉已被列入正史65年之的柯氏《新元史》而增赵尔巽等撰《清史稿》的新编“《二十五史))”出版,今日就无须再将《新元史》入《元史二种》作其“《二十五史》”的补编出版了。翻开1986年新“《二  相似文献   

4.
<正> 吕复(1332——1394),字仲善,号易窗,谥文恭,江西兴国人,是明初为搜采元史资料及编纂《元史》付出过艰巨劳动、立过汗马功劳的史学家。由于种种原因,却一直鲜为人知。 吕复功敏笃学,才华出众,精通易、诗、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文史知识渊博。元末,刘基出游访贤,曾到兴国专访过吕复,但吕复不愿为元统治者出仕效劳。直到明初,才由开国文臣之首、大文学家宋濂及谋士刘基荐举为国子典膳。 朱元璋即位后,立即诏贤编纂国朝《元史》,命宋濂为修纂总裁。但由于“元统以后,  相似文献   

5.
最近读中华书局本《元史》 ,发现麦术丁与崔或上书弹劾桑哥时间不一致 ,现略作校补 :《元史》卷一百七十三《崔或传》记载 :“(至元 )二十三年 ,(崔或 )加集贤大学士、中奉大夫、同佥枢密院事。寻出为甘肃行省右丞。召拜中书右丞。‘近者 ,桑哥当国四年 ,中外诸官 ,鲜有不以贿而得者。其昆弟妻族 ,皆授要官美地 ,唯以欺蔽九重 ,月俊削百姓为事。宜令两省严加考 西敫 ,凡入其党者 ,皆汰逐之 ,其出使之臣 ,及察司官受赇者 ,论如律 ,仍追宣敕 ,除名为民。’”查《元史》卷十六《世祖本纪十三》记载 :“(至元二十八年 )五月甲辰 ,中书省臣麦术丁…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通过整理《元史》中个人寿命的数据、性别、身份、民族、家族、事例等相关资料,考察了诸类群体的平均死亡年龄,分析了疾病、生活习惯、精神因素等对元人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元史》中人物姓、名、字、号的多种来源与变化,说明我国各民族的姓、名、字、号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到历史背景、政治形势、主流文化、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的左右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元史研究为中国近代史学史上重要成就之一。有感于明修《元史》的“芜秽”,并在边疆史地研究热潮的推动下,史家们相与研习、蔚为风气,形成了一股史学热潮。其中,魏源著《元史新编》,集前人研究之大成,又启近代元史研究之新风。洪钧著《元史译文证补》,首次引入外国资料从事研究,开研究元史之新路。20世纪初,屠寄扩大研究范围,著《蒙兀儿史记》,成一蒙古族专史,并在学术成就和思想水平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迄柯劭忞《新元史》著成,最终结束了清儒整理《元史》之工作。以上研究不仅解决了许多数百年悬而未决的问题,填补了不少史学空白,且其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经世致用的思想也给后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9.
当年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后,“正史”一称就被其专有,享有崇高地位。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柯劭忞撰成《新元史》。1921年,徐世昌以大总统的名义下令把此书列入正史。这样就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二十五史》。  相似文献   

10.
《元史》用列表的形式记载皇室宗亲和统治集团上层人物的胄裔递嬗关系和地位变迁情况,共计八卷,其中《后妃表》一卷,《宗室世系表》一卷,《诸王表》一卷,《诸公主表》一卷,《三公表》二卷,《宰相年表》二卷。余元盦《元史志、表部分史源之探讨》一  相似文献   

11.
一近年来,我国的蒙元史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1980年10月,中国元史研究会在南京成立,标志着蒙元史研究已步入一个新的繁荣阶段。几年来,元史研究会组织召开了三次学术讨论会,出版了三辑《元史论丛》和九期《中国元史研究通讯》,发展了一批新会员。元史研究会在推动蒙元史研究方面作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在学识渊博、功力深厚的老一辈专家指导下,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研究队伍,他们是蒙元史研究的中坚力量。一批崭露头角的史学新秀,勤奋好学,思想敏锐,刻苦钻研,勇于探索,他们将成为蒙元史研  相似文献   

12.
《文选》存在着种种问题,然非仓促成书。其“文体与《序》所涉及者有所不同”等问题,所以或被认为与其成书仓促有关或可能有关,原因有二:(1)孤立地考察《文选》,而没有注意到类似问题普遍地存在于相关的非仓促所成之古书中;(2)以今绳古,将古人认为“可”而今人“未可”者当代化。《艺文类聚》的“问题”远比《文选》多。然其是在太平世奉敕撰成后奏上的,而非仓促所成。被令人作为成书仓促的种种理由,在《文选》缟撰者那里均非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许国祯是蒙元初年忽必烈潜藩中的一位汉人儒医。忽必烈即位后,他历任提点太医院事(宣差,掌银印)、礼部尚书(正三品)、翰林集贤大学士(从二品)等职,颇受重用。以医官身份获致高位在蒙元初期并非特例,而许国祯由于受到皇帝的信任,对国家政权的建设颇多建言,故《元史》专门  相似文献   

14.
国际元史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9月下旬在南京大学中美文化中心举行,来自美国、日本、蒙古人民共和国、新加坡等国的二十三位外国学者和我国各高等院校、科研、新闻出版单位的七十余位代表参加了讨论。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蔡美彪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元史研究的历程》的主旨报告。报告回顾了元史学研究的历程,指出,建国以来元史研究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从一般性的人物评价深入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研究;二  相似文献   

15.
《百家》作为《汉书·艺文志》所著录小说十五家之一,其撰者、性质以及成书等情况,学界存在歧说。通过梳理、辨析《说苑叙录》以及班固注语,可以发现,《汉志》著录之《百家》当为刘向别集。又从《汉志》著录书籍"篇"、"卷"不同考察,《汉志》著录《百家》以卷计,其书中或许有图。  相似文献   

16.
成书于三国时期的子书《诸葛子》,至迟于宋初亡佚。该书的作者当为东昊诸葛恪,而非诸葛亮。清人周广业、严可均、马国翰、王仁俊四家辑有《诸葛子》,文本各不相同。该书撰人或阙名,或题诸葛恪,王仁俊辑受目录《诸葛武侯集解》的影响而径题“汉诸葛亮撰”,综合运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的方法,对佚文进行整理和解读对推进三国诸葛家族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成书于三国时期的子书《诸葛子》,至迟于宋初亡佚。该书的作者当为东昊诸葛恪,而非诸葛亮。清人周广业、严可均、马国翰、王仁俊四家辑有《诸葛子》,文本各不相同。该书撰人或阙名,或题诸葛恪,王仁俊辑受目录《诸葛武侯集解》的影响而径题“汉诸葛亮撰”,综合运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的方法,对佚文进行整理和解读对推进三国诸葛家族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左传》与孔子《春秋》的关系,是学术史上一桩难以解决的公案。探讨《左传》的身世来历,理清《左传》与《春秋》的关系,证明左丘明《左传》先于孔子《春秋》而成书,孔子《春秋》依据《左传》而撰成,提出先《传》后《经》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9.
《太平御览》是宋朝李昉、扈蒙等十四人奉敕修撰的一部大类书。从太平兴国二年(公元九七七年)开始,用了六年多时间,至太平兴国八年(公元九八三年)成书,共一千卷,初名《太平总类》。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年全部看完,下诏改题今名。亦省称《御览》。《太平御览》以《修文殿御览》、《艺文类聚》、《文思博要》三部类书为蓝本,广采经史子集等图书达一千六百九十种,  相似文献   

20.
笔者悉心研读中华书局本《元史·祭祀志》后,发现校勘记中有3处校改不当,有两处较明显的错误,此外,原文存在疑误8条,点校本标点有5处欠妥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