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美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目标。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重视教育美,语文教学更能显示其教育美的威力。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语文教师应以美的品行、情感、语言启迪与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  相似文献   

2.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的事物在人的心中所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在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愉悦。”教师以美启迪与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是很重要的。那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应如何做呢?  一、教师要有美的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愉悦的情感可以焕发出对工作、学习的高度热情;反之,会降低工作、学习的效能。教师若带着美的情感走上讲台,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使师生心理接近,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课堂上的双边活动良好。爱是情感的核心,就小学自然教师或中学生物教师而言,教师只有热爱…  相似文献   

3.
<正>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愉悦”。教师以美启迪与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是很重要的。在生物教学中应如何做呢? 第一,要有美的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愉悦的情感可以焕发出对工作、学习的高度热情;反之,会降低工作、学习的效能。教师若能带着美的情感走上讲台,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使师生心理接近,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课堂上的双边  相似文献   

4.
<正>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我们无私的爱美,我们欣赏它,喜欢它,如同喜欢  相似文献   

5.
吴琪 《陕西教育》2008,(12):56-56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要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所学知识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方面,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托尔斯泰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所负担的主要任务之一。作为数学教师。要想方设法利用学生的强烈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成主动猎取知识.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在长期的数学教学实验中,我总结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几点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学如何以情动人,增强感染力。使学生顿感“无边光景一时新”,从而产生一种愉悦。一种共鸣,这就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唤起学生的审美心理。根据美感特征。激发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8.
托尔斯泰曾告诫我们:“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学中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相联系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在教学中可利用巧设疑点,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兴奋不已的状态,在愉悦的心境中进入学习情境。例如,在讲“倒数"概念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题目: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要求学生在半分钟内把题目填完。在规定的时间里教师看到没有一个学生做完。此刻教师用手势唤起学生的注意,并逐一将括号填完。这时学生会想:…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的主动思维是建立在直观获得表象的基础上。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直观的教学 手段,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努力拓宽思路,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思维,切实让素质教育走进数学课堂。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首先,要精心编写教案,创设有趣的、能唤起学生愉悦情绪的情境,引起学生直接的兴趣。例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我把整节课设计成“到时间王国”参观的情境,利用时间老人的画像、钟面模…  相似文献   

1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能长时间的专注于所读的语文材料,这是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最现实、最稳定的因素,是构成教学愉悦功能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消除由紧张的思维活动带来的心理疲劳,使得教学在一张一弛、劳逸结合中获得寓教于乐、寓庄于谐的效果。诱发兴趣不失为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等老大难问题的良策之一。语文教师要运用文质兼美的语文课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形象性、趣味性、生动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突破口,用形象生动的讲解,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的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沙士比亚也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语文教学的成功之道,在于教师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乐读、乐说、乐思、乐写。让他们以满怀的豪情来拥抱语文这棵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读的训练是很不够的,差生的出现许多是由于不重视读造成的。如果会读,要记的就会记住,差生也就会更少。因此,语文教学要充分重视朗读,要唤起学生对朗读的“愉悦”,以教学带朗读,以朗读促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蓉 《湖南教育》2003,(22):50-51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美读教学并发挥出美读的功效呢?首先,要注重吟诵。学生对文本的认识理解是一个由感性而理性的整体的审美认识过程。从格式塔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语文教学审美过程的第一步是审美直觉,是对文本的第一感觉、第一想法、第一体验,是学生最初对课文的朦胧的、混沌的、体现出模糊美的一种感性领悟。那么,在学生接触课文伊始,要注意通过多种手段唤起学生的审美直觉,让学生感受到文中所蕴含的美,从而激发起阅读的欲望与学习的兴趣。“变文字符号为可感的视觉和听觉是最有效的办法”。吟诵,就是把文本的无声的文字符号变为…  相似文献   

14.
兴趣对人的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学生对语文学科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语文教学活动。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都在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样他们就能主动参与学习,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点明了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真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活动的一种注意倾向、积极态度和选择反应。它是语文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凝聚力”,学生一旦对语文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语文学习的效率就会提高。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精心选择语文阅读材料布鲁姆说:学习最好的兴趣,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语文学习材料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受学习新知识的乐趣。作为语文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要使学生既长知识 ,又长智慧 ,既发展智力 ,又提高能力 ,会思考分析问题 ,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在施教中要时刻注意“启”的因素、“导”的倾向和“引”的契机 ,逐步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以“情”激趣 ,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人的行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 ,因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强烈的求知“冲动”中去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及其内在的规律。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条件 ,给予点拨、激励 ,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 ,使他们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的状态。激发兴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教学中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十分重要,为此,需要抓好五个方面。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乐学学习兴趣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驱力,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由学习的消极状态转化为积极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加强直观教学,创设产生兴趣的教学情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唤起和利用学生的兴趣。如教学《小猫钓鱼》一文,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语言文字的描写和插图所展示的画面中,认识“猫妈妈”和“小花猫”的艺术形象之后,为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使课堂教学充满情…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过程,是通过一些优秀作品如诗歌、散文、故事情节等表现出来的情感愉悦过程。这个过程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初始阶段———审美注意与审美期望。审美初始阶段:指即将进入审美养成的预备。在预备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诱发审美注意,从自然美包括日月星辰、山水花鸟、草木鱼虫、田野园林等,引导学生把人的思想感情与大自然的美融为一体,通过语言和思想感情的升华,唤起学生丰富的美感享受。从对审美对象的一种最初的惊羡、一瞬间的感受,引发一系列后续的积极审美的心理活动。比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用…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造轻松欢愉的教学环境,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方向,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需要。“欢愉教学”能唤起学生亢奋愉悦的心情,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觉得学习“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