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工作,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有了较大的开展:1980年和1982年先后在山东济南、威海召开了两次义和团运动史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义和团史研究会,对全国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起了推动作用;在这段时间内,各地先后出版了义和团史的专著、通俗读物及有关资料近二十部,其中,特别是一些义和团运动资料的整理出版,给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国内各种报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四川省教案史研究会、安徽省历史学会联合倡议,全国二十三个科研和教学单位联合召开的“十九世纪中国教案——义和团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20日至24日在安徽省绩溪县举行,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位同志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70余篇。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就发生在19世纪的中国教案及义和团运动中的一些问题.展开了认真的讨论,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新的有益探索。现将这次会议讨论较为集中的几个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义和团运动中,特别是在北京的一些义和团组织中,曾经留传着一种义和团《团规》。这种《团规》,并不是义和团的组织自己制定的,而是被清政府钦命统率义和团王大臣的载勋、刚毅强加给义和团一些组织的,是清政府利用、控制和破坏义和团运动的手段之一,它实际上也起了这种作用。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就坚持镇压的态度,想“一举荡平”。不料,义和团运动竟如火如荼地迅猛扩展开来,1900年夏又控制了京津。  相似文献   

4.
在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时期,直隶地方官对义和团运动采取了较为一致的支持态度,促进了直隶义和团运动的发展。本文试图从直隶地方官对义和团的支持方式及其相关问题入手,对此进行较为系统的勾勒,并以此求教于方家。1900年五六月间,直隶义和团运动发展进人一个新阶段。义和团势力在冀中进一步壮大,于5月27日占领涿州,使涿州成为义和团控制的重要据点之一,构成了对京师的强大威胁。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宣告了清政府弹压政策的失败,也使列强各国依靠清政府剿灭义和团的美梦彻底破灭。从此,列强各国直接插手对义和团运动的镇压…  相似文献   

5.
1980年11月14日至20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了义和团运动史学术讨论会.这次讨论会是由山东大学、山东社会科学研究所、山东师范学院、吉林社会科学院和天津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28个省市的二百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另外,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的10位学者也应邀参加了会议.到会代表提交大会的论文有一百多篇.会议期间代表们就义和团源流、性质、如何评价其历史作用以及其他有关问题广泛地进行了讨论和交换意见.参加会议的一些外国专家也在会上发了言,并向大会赠送了资料.现将这次会上讨论的几  相似文献   

6.
义和团运动应当以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颁布“宣战”上谕为界限,划分为“扶清灭洋”和“奉旨灭洋”两个阶段。“扶清灭洋”口号体现了义和团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抗争性与盲目排外等愚昧落后性的对立统一。“宣战”以后,尽管义和团运动并未改变反帝爱国的方向,但大多数义和团向封建统治阶级报名、挂号,先后打出了“奉旨”旗号,其行动已基本上听从清政府的指挥,甚至以封建统治者的臣民自居,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己任,从而使后期的义和团运动带上了浓厚的封建色彩。义和团所表现的愚昧落后性,决定了义和团运动由“扶清灭洋”阶段发展到“奉旨灭洋”阶段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奉旨灭洋”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义和团的利用和控制,并使义和团运动的高潮实际上又成为其失败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路遥教授     
《中国研究生》2010,(5):1-1
路遥,1927年出生,福建人。著名历史学家,义和团运动史、民间宗教史研究专家,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义和团研究会顾问。在义和团研究领域,发表过《义和拳教钩沉》《近代史研究》1991.2)、《义和团运动发展阶段中的民间秘密教门》《历史研究》2002.5)等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过《义和拳运动起源探索》(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  相似文献   

8.
义和团运动蓬勃兴起后,清政府起初对之大肆“剿灭”、疯狂镇压,而后来则实行“招抚”政策,承认义和团合法。导致清政府前后态度截然不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必修)教材和教参谈了两点:一是义和团声势浩大,直接危及清朝统治,清政府不敢镇压。二是清政府想利用义和团对付列强。第一个原因学生容易理解,对第二个原因,学生必然会问:清政府为什么要对付列强?中外反动势力之间到底出现了什么矛盾?要解开这些疑团,就必须知道以慈禧为首的顽固守旧派与列强在“废帝立储”问题上的尖锐矛盾。笔者试就这一问题作几点分析说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 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恐慌,1890年6月,当八国联军在中国北方发动武装进攻时,英美帝国主义同中国长江流域的东南沿海各省督互相勾结,搞所谓的“东南互保”活动。 “东南互保”局面的形成,主要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是英国为维护在瓜分狂潮中所擢取的殖民利益,并利用义和团运动期间清政府总政策的多变和混乱,以及由此而加剧的南北督之间的矛盾。 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防范查禁,控制利用,一意剿杀。然而,由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对待义和团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以致影响到清政府在政策上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含糊和混乱状况。首先,方针多变。当时有人这样说:朝廷办义和拳招书,前后反复,不类一人一时所为(《义和团》(二)520页)。这时期“政令最乱,或剿或否,毫无宗旨”。(《庚子纪事》222页)。其次,在当时清政府处理义和团问题的上渝、硃批之类的正式文件上,用语常是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例如1899年12月29日上谕说:“拳民聚众滋事,万无宽纵酿祸之理。”然而,在这个谕中却又说:“惟不可一意剿击,致令铤而走险,激成大祸”(《义和团》(四)9页)面对这类上谕,地方官员也只好表示“自当悉心设办”(《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48页)敷衍过去。再次,这时的谕旨失去了约束力。”谨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义和团运动爆发90周年。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次重大事件,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多年来成为中外学者极为关注的课题。为交流义和团运动研究的成果,中国史学会、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山东大学共同于1990年1明7日—10月11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主办了“义和团与近代中  相似文献   

11.
威县在研究义和团发源地方面出现了一个史学家群,他们务实的研究方法填补了义和团运动史的一些空白,利用这一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威县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义和团运动期间,攻打紫竹林,是义和团在天津同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的一次很有名的战斗。因此,不少近代史著述中经常提到它,有的辞典中也收入了这个词目。但一些著述中对紫竹林这个地方在地理概念或历史了解上,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模糊。最普遍的,认为义和团攻打紫竹就是攻打了天津所有的帝国主义租界。也有的提法不准确,如说“与天津城接壤的紫竹林”等,甚至还有“在张德成‘天下第一团’猛攻租界的同时,曹福田率领义和团联合部分爱国官兵,不断攻击老龙头火车站和法租界”这样明显的错误。因此,在历史研究和教学上就有必要弄清紫竹林的历史和地理状况。  相似文献   

13.
记者:路教授,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本次专访。您是国内外义和团运动史研究的权威专家之一,出版过《义和拳运动起源探索》、《义和团运动史研究》、《山东民间秘密教门》、《山东大学义和团调查资料汇编》等在学术界有影响的书。您是何时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的?为什么会选择从事这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4.
5月6日,全国义和团运动史学术讨论会在天津市隆重开幕,来自各省市史学界专家120多人到会。这次会议围绕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意义及历史经验教训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和探索,天津市人大常  相似文献   

15.
1900年,以华北为中心、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运动,在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义和团在“扶清灭洋”的号召下付出了血的教训。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景廷宾所领导的起义提出了“扫清灭洋”的战斗口号。这一起义,既可以说是义和团的再起,又可以说是义和团从“扶清灭洋”转到“扫清灭洋”斗争的开始。它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民主革命高潮的前奏。  相似文献   

16.
席卷中国北部,震撼全世界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历史上许多人对它进行了研究.八十年来,历史的变迁推动了义和团研究中史学观点的转变.建国前义和团的研究可粗略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义和团发生到1924年9月;第二阶段从1924年9月到1949年10月.第一阶段:早在义和团还处于萌发阶段就有人开始进行研究了.最早进行研究的是当时山东巡抚张汝梅和吴桥县令劳乃宣,他们都是研究源流问题.1898年张汝梅上奏折,认为义和团起源于乡团;1899年劳乃宣撰《义和拳教门源流考》,认为  相似文献   

17.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由于东北遭受帝国主义特别是沙俄帝国主义的侵略尤为深重,1900年春,在山东、直隶义和团运动的推动下,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投入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洪流。在运动发展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先后以义和团、忠义军、六合拳为中坚,前赴后继,誓死如归,对帝国主义和腐败卖国的清政府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18.
1982年9月13日—19日,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会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学术讨论会,全国十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五十多人参加了会议,共提交论文三十余篇。现将这次会上涉及到的一些问题综述如下。一义和团源流问题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义和团是中国人民反帝力量的大汇合,成份复杂,源流繁多,有的来自秘密结社,有的来自拳会团体,甚至有的来自乡团、巫祝等等,但其主流则源于白莲教各支派。第二种意见认为,义和团使用的“义和”名号是来自冠县梨园屯教案。而领导冠县梨园屯起义的以赵三多为首的义和拳,和乾嘉时已见诸记载的秘  相似文献   

19.
廊坊大捷是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走向高潮的重要特征,是义和团运动中期步入高潮的显标志,是义和团向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行全面反击的历史决战,廊坊大捷义和团发展史上处于高潮阶段,概言之,廊坊大捷是义和团运动高潮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中,颇有争议,现择要评介如下: 一、义和团源流问题。一种意见认为:义和团源于白莲教。如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它是白莲教的一个派别。”另一种意见认为:义和团与白莲教无关,是源自咸丰、同治年间直隶、山东交界的乡团,或与白莲教并立的民间宗教、秘密结社等。方诗铭在《社会科学辑刊》一九八○年第四期中甚至提出“义和拳(团)与白莲教是两个‘势同仇火’的组织。”我们认为,义和团实际是中国人民反帝力量的大汇总。它成份复杂,源流繁多,有来源于白莲教各支派的,也有来自乡团及一些秘密结社和拳会团体等。二、义和团起因问题。一种意见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