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学中诗与酒交融现象具有一定的美学内涵,酒主要呈现出生命表现形态,诗属于其中的内核,诗与酒的交融审美特征就是醉,而醉又和西方酒的精神存在一定差异,主要是一种心灵状态,向往着生命的真谛.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中诗与酒交融现象的美学,提出相关见解,旨在为中国古代文学中诗与酒交融文化的传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李健 《英语辅导》2010,(1):157-159
中国酒文化是酒酿的诗歌和诗化了的酒,神奇芬芳。本文讨论中西酒诗的异同,通过对比中西酒诗中酒的代称与醉态思维方式和中西诗词风格的不可译性,指出中国酒诗如一瓶醇酒,含蓄内敛,注重人与自然的通灵玄融,寄托忘却生死忧国忧民的感情。而西方酒诗学则宣扬的是一种激情狂放的狂欢精神,在狂歌醉舞中感受生命本我的激情与欢悦,与上帝同在。对诗生成的特殊心灵通道和情感寄托的差异决定了中西诗学各自不同的品格和特质。  相似文献   

3.
酒仙气质与酒神精神——中西方酒文化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酒的历史漫长,随之形成的酒文化也就源远流长。酒就象血液一样,在每个民族文化里流淌。然而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西方酒文化亦显现出不同的特征。总体上看,中国酒文化带有一种酒仙气质,而西方酒文化则富于一种酒神精神。中国酒文化是一种酒仙似的超脱,追求的是一种酒中忘欲的境界,而西方酒文化则是一种酒神似的狂醉,追求的是一种借酒纵欲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自从有了酒,酒文化就出现了,它分为广义和狭义的文化,与浪漫主义诗歌的结合形成的狭义文化是本文关注的焦点,而结合的产物——酒诗有着丰富的含义。酒能使人忘记忧愁,有时却适得其反,透过中西方酒诗中"愁"的不同意义来探讨中西方酒文化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西方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罗马先民(尤其是先哲们)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而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深受西方教育的影响,至今向西方学习仍是国人的重任。然而,西方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久远的五千年历史中,酒一直是个好东西,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这杯中之物。酒更与泪一起流淌在中国古典文学之中。酒的感觉既冽又辛更醇,从嘴里倾入。注入心田.涌起心灵的波澜;泪的味道既苦义成也欢,从心田流出。从心灵的窗口宣泄。南有《楚辞》,北有《诗经》,既是诗的源头,也是诗酒结缘的滥觞,从此“无酒不成诗,无诗酒也无”,文人墨客与酒结下了生死之缘:  相似文献   

7.
我国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磁山文化时期。在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我国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己大量造酒,这比西方国家最早的葡萄酒要早3000多年。所以,全世界公认我国是酒的发祥地。我国酒业的历史图景,从我们民族那些古老的传说故事中,从那些出土的古甲骨、古陶器、古青铜器、古竹简上面,从那些古卷帙里,可以悟出和看到它的概貌和轨迹。在山东、河南等地龙山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蛋壳陶和黑陶器中,就有斝,盉、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宴饮诗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宴饮诗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既有反映礼乐精神的君臣上下的宴饮活动,也有反映同宗近族、亲朋好友之间的觥筹交错、宴饮欢聚。酒是宴饮诗的精神,宴饮诗以酒为媒,激发出诗人的灵感,在诗歌中融入浓郁深厚的感情。在翻译中国古代宴饮诗的时候,应根据诗歌意境,研究中西方的酒文化差异,使西方读者充分欣赏中国古代宴饮诗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人酿酒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的远古时代,酒桌文化或者说劝酒文化也有很长的历史。在官场上,酒宴成为官员们交际的场所,酒就成为"政治液体",人们以敬酒和回敬等种种礼仪行使为官之道。劝酒本身是一种礼仪,但是在历史中,礼仪变质成为与利益相关的工具,敬酒不喝  相似文献   

10.
酒仙与酒神     
中国的李白、古希腊的狄俄尼索斯都与酒有很深的渊源。李白好酒,是中国文人诗酒不分家的典型代表,被称为酒仙;狄俄尼索斯代表了西方的酒文化,是西方的酒神。二者都与酒有关,与文学有关,但两者所代表的酒文化又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搜集口头文学活动及其文字记录可以追溯到文字使用的最初时代,也延续到现在。对20世纪初到1949年的中国民间文学工作,已有人做过较详细的研究,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民间文学研究,到目前为止,仍被西方汉学界搁置一旁。但西方学者应该注意1949年以后中国民间文学发生的背景和成绩,特别要注意钟敬文主持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项目的进行情况和资料成果,以便对民间文学的记录和整理这一复杂问题中的某些细节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涉酒诗有着独特的内容和特点。通过梳理和剖析,体会到其涉酒诗之"味"十分丰富:从表层观察,是酸辣苦甜之味的体现;从深层审视,它是人情味、政治味、社会味的反映。陶渊明在其涉酒诗中寄酒为迹,诗酒交融,诠释了酒与诗歌、酒与生活、酒与时代的密切关系,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校招生》2002,(11):44-44
在中国传统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学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作为世界古代五大传统医学之一,也是惟一流传至今,现在仍不断发展的传统医学的中医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在那个时代,以《周易》为依托的《皇帝内经》就萌发了中医学的源头。在世世代代的传接中,“天人合一”成了支撑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中医学始终扎根于中华大地深厚的沃土之中,而成为获得最佳效果的学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人与酒之关系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人与酒之关系,是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饶有意味又内蕴丰富的课题。酒之于古代文人,一个普遍的、重要的作用就是浇愁、销愁,化解胸中块垒;与此同时,酒也激发了他们的豪情、豪性;由于特殊的时代社会原因,历史上饮酒最甚的是魏晋文人与元代文人;而最得酒中真趣的是陶渊明和苏轼。另外,酒之醉境与艺术创造和虚静状态有某种相通或相似之处,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对李白诗《望庐山瀑布》语法和语义的表层分析,追溯到一个深层结构,展示了诗的内在联系和凝聚力,说明中国古代山水诗中体现的整体的自然一元论与西方的“nature”出于完全不同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     
《中学生英语》2014,(12):19-19
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纪。当时一名中国使者——张骞,他沿着这条连接亚欧两大洲的贸易通道出使西域(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17.
韦庄诗词中呈现出很多有关酒的器具、品类、名称等文化符号,而且其中所表现的饮态与醉态颇有特色.韦庄赋予了酒特有的精神内涵,酒因韦庄而愈加丰满,韦庄因酒而愈加厚重.韦庄的诗词是韦庄个体生命的昭示,酒文化符号的呈现使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越加鲜明,从中折射出中国古代文人的诗酒关系以及中国酒文化的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18.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文学样式。诗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从人类的草昧到人类迈向文明的进化史上,诗都是一种伴生矿似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与李白,分别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几位诗人之一,他们之间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却都嗜酒,且诗酒不分。酒在其诗歌创作中是一种重要的情感介质,而其诗歌中渗透的"酒味"也折射出两位诗人精神内涵之异同。  相似文献   

20.
史玉凤 《文教资料》2009,(19):11-13
唐代诗人嗜酒及唐诗之咏酒是唐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反映出唐代诗人浓厚的诗酒情结.本文从酒文化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影响入手,剖析了唐代诗人诗酒交融的生命图景,并从美学角度对唐诗中诗和酒交融现象的审美精神进行了探析,认为在唐代诗歌中,酒与诗交融一体,酒是唐代诗人生命的表现形态,而诗是其生命的内核,诗与酒交融现象呈现为醉的状态,醉是心灵的自远,也是唐代诗歌创作的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