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俊  陈映 《考试周刊》2012,(7):166-167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从社会、高校、家庭和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对大学生"有业不就"现象进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方燕君 《文教资料》2010,(22):131-133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纵观医学生的就业现状,实际上是面临着"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尴尬,这与医学生的"就业观"、"择业理念"不无关系。为有效地克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一些非理性行为,促进毕业生全面发展,实现充分就业,必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着有业不就的现象,这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大学生有业不就与就业观念相关,包括大学生对就业困难程度的认知、选择工作时对诸如就业区域、薪资水平、培训机会和工作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解决大学生有业不就需要从上述几方面着手,关键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社会重大问题,无业可就、有业不就和有业难就的问题依然突出,产生此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独立学院的学生尤为突出。因此,独立学院的大学生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相似文献   

5.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随着新建本科院校的增多,高校扩招,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这两方面所带来的失衡状态不仅给社会的稳定和就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也不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笔者探讨了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从社会层面、高校层面、毕业生个人层面对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严峻,但是却有人“有业不就”。文章运用理性选择理论分析发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有业不就”有着一定的影响;毕业生出于经济利益、工作满足及情感满足等目的而选择“有业不就”;当前的户籍制度和雇佣制度制约着高校毕业生的行动。高校毕业生“有业不就”是一种理性行动。  相似文献   

7.
目前,大学毕业生"有业不就"和"有业不就"直接导致了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低,这与人们对大学生的期望相去甚远.文章分析了大学毕业生"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的原因,简要阐述了这两种现象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责任意识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未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就目前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责任意识淡薄、"身边责任"缺失的问题,深入研究大学生"身边责任"问题,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目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吴夏蓉 《文教资料》2011,(3):210-212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着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大学生"村官"身份困惑、出路不明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合理和有效的解决,就可能会影响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作者从大学生和高校、基层组织、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解决的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随着社会需求变化加剧,凸现了供需结构性矛盾增强,“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共存,“挤占效应”突出,就业成本增加等特点。从就业制度、就业管理体制、就业服务层面等探讨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症结问题,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和政策,以期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发展和规范化运行。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几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学校、政府、用人单位的原因,更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其结果是导致有业不就,有业就不成现象的出现。本文就此谈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大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完善自我,形成爱岗敬业的精神,以达到社会需要我、我能适应社会的就业目标。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能力完全达不到现在社会要求的各种能力,我们学过的东西,也就有百分之三在社会上用得着,而百分之九十七的能力需要我们毕业后从社会上学。学校教育然始终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就不了业,社会和家长对大学教育不是很满意。当然,现在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担任村官等政策让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压力有所缓解,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那么,我们怎样从本质上把这个问题解决呢?就要从学校教育抓起,从职业教育抓起,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因材施教,发展他们的专业技能,引导他们的所学方向,让他们能有一个好的前程。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评价机制,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分,音乐有特长,成绩也不一定非要达到优秀,要有所降低,这样就不会耽误"一个人才"。  相似文献   

13.
正学生就业难既是供需矛盾影响的结果,也是结构性矛盾突出的表现。现在毕业生中同时存在着"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这两种现象,由于部分大学毕业生适应市场的意识不强,择业期望与社会需求有较大差距,"有业不就"的情况还很普遍。"有业不就"是现在毕业生中存在的一种价值取向,说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出现了偏差,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功能欠缺,需要在教育培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祁冲 《考试周刊》2009,(15):192-193
在当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同时,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产生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在高职学生中更为明显。本文从"认知心理"和"情绪心理"两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加大,企业用工需求量不断增大,不少地方出现了"招工难"现象。"招工难"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成为制约各类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分析企业"招工难"与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产生的原因,积极探索解决"招工难"与"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本文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建立在承认人的差异和立足于人的差异方面来,进行"因材施教"。我们必须改变"灌输说教"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活动引导的效果要远远高于空洞的政治说教。学生的思想问题往往与实际问题有关,不解决实际问题就解决不了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解决不好,会造成"读书无用论"观念的蔓延,造成国民素质的倒退,影响到国家的建设大局。本文就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究,并就如何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全国部分高等院校的公共体育课已开始实行"三自主"体育教学,然而各个高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2005年5月,教育部针对高校目前的体育课教学现状,要求普通高校进一步推进"三自主"教学改革进程。建立"三自主"体育教学也就成为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和难点。那么,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课实施"三自主"教学对大学生的选课心理存在哪些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呢?有哪些具体的解决措施呢?这些问题也就成为在贯彻"三自主"教学中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孔德根  周翔 《林区教学》2012,(10):117-118
在分析新时期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不利因素的基础上,探析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时期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期实现大学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  相似文献   

20.
部分大学生因为不科学的生命观引发的心理困惑和生命困顿,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时代问题和社会问题,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在高校目前的课程体系里,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自觉、系统的生命教育最恰当的主渠道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就"基础"课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进行了探讨,提出将生命教育主线贯穿"基础"课教学的全过程,并阐述了"基础"课教学何以能够承担生命教育任务,分析了如何使"基础"课教学真正承担起生命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