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视角下的高校教育缺失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就业环境及自身素质的原因,在高校产生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他们或"有业不就",或"有业难就",或"就业难"。对此,高校有责任认真审视自身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缺失,找出症结,采取措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指导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大背景下,农林院校大学生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出现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的尴尬局面,使得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农林院校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就业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缺乏。对农林院校大学生开展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解决当前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的普及致使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随之产生了较大的就业压力。目前大学生就业最突出的矛盾是"有业不就"。一方面企业提供了许多岗位却无法招到满意的毕业生,而另一方面毕业生却认为无业可就,从而形成了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象。本文分析了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类型及成因,并对如何帮助这部分就业困难群体顺利就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社会、高校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积极帮助毕业生就业。然而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意识不强,就业期望值与现实不相适应,出现“高不成、低不就”、“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并存的局面。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对大学生就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教育工作的和谐模式,有利于大学生及时、顺利、充分的就业,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塑造出能够适应社会变革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显露。数据显示,2015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49万,因就业困难而"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情况将更加突出。毕业生往往因对就业岗位和薪资期望值过高、考研或考公务员等"考碗族"趋多、缺乏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在毕业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创业受阻等种种原因不能正常就业。高校必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学生择业存在"有业不就"和"有业盲就"的问题。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从价值观、人生观角度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学生就业难既是供需矛盾影响的结果,也是结构性矛盾突出的表现。现在毕业生中同时存在着"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这两种现象,由于部分大学毕业生适应市场的意识不强,择业期望与社会需求有较大差距,"有业不就"的情况还很普遍。"有业不就"是现在毕业生中存在的一种价值取向,说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出现了偏差,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功能欠缺,需要在教育培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每年有将近100万贫困大学生就业,贫困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就业日趋困难的情况下,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难点就在于如何更好地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等现象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认真分析其深层次原因进而寻求解决办法是高校就业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几年来从事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实际状况,客观分析了当前毕业生就业难、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等现象的原因,从提高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合理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创新校企合作机制等5个方面论述了拓宽毕业生就业门路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每年有将近100万贫困大学生就业,贫困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耍组成部分.在大学生就业日趋困难的情况下,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难点就在于如何更好地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大众化情境下的大学生就业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平 《闽江学院学报》2004,25(4):103-106,111
我国经济转型、高等教育专业教育结构性失衡及大学生就业心态等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高校清晰定位,分层次发展和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对提高就业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的毕业生工作,是高等院校毕业生工作系统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盲点和薄弱点,阐述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充分就业提供服务、协调各方关系、缓解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等工作的重要作用,科学引导大学生更好就业。  相似文献   

13.
加强高职生的就业指导是保证高职学生顺利就业、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就业指导要针对学生中较普遍存在对职业期望值过高等心理问题,结合社会需求标准来开展。此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就业指导工作效果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当前旅游行业就业中存在"大空缺、低进入、高流失"现象,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岗位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提出沟通表达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创业发展能力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吉祥三宝"。最后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创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三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20世纪90年代末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入大众化教育以来,高校毕业生走上了自主择业之路,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比较复杂,既有社会和学校的原因,也有学生本身的原因。要破解高校学生就业难的困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政府相关职能,科学设置招生专业,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转变学生就业观念,积极做好就业信息服务,促进招生就业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成为难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高职学生的就业更受到了严重影响,重点关注高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些自身问题、主观问题,通过深入分析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的内因,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建议,试图找到一些解决方案来促进高职学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17.
郜名扬 《培训与研究》2010,27(3):123-125
《劳动法》公选课是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大学生就业起着重要作用。《劳动法》公选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设计应遵循为教学目标服务、根据授课对象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等原则。教师必须科学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展现教学内容,最终达到使大学生掌握求职就业法律知识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障碍性因素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社会、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中阻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障碍性因素及成因,有利于就业政策的制订,有利转变大学生就业意识、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便于大学生排除或回避就业过程中的障碍性因素,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激烈的就业竞争,不仅是智力因素的竞争,也是非智力因素的竞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对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视角探讨大学生就业力提高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问题目前成为民生的重中之重,它关系着每个大学生的生存和尊严,关系着大学生的健康和发展,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通过政策和政府援助促进大学生就业,是目前民生问题要解决的头等大事。怎样看待援助政策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现实问题?如何为大学毕业生探寻出各种就业的出路?是各有关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