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育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传承方式。莫与俦、郑珍献身教育,促进了沙滩文化的形成。这一事实证明:教育是沙滩文化形成的关键,是沙滩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执着于现在又召唤着未来的因素,是一种文化的过程。之于“影山文化”来讲,也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2.
黎铎 《教育文化论坛》2014,(5):F0002-F0002
崛起于边陲西南的遵义沙滩文化作为一种突出的地域文化现象,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沙滩文化研究论文达300余篇,对郑、莫、黎及沙滩文化作专题研究的硕、博士论文就达24部,涉及的52部。研究专著、原著整理点校30部。  相似文献   

3.
黎铎 《教育文化论坛》2010,2(2):110-114
文章对作为地域文化范畴的遵义"沙滩文化"这一概念是否成立进行考察,通过分析其文化构成要素及内涵,探讨其时间、空间界限。认为"沙滩文化"这一地域文化概念,是能够成立的。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实现自身价值观的过程。郑珍秉承沙滩文化耕读传家的理念,其对学术的终极关怀和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的价值观,是沙滩文人的精神支柱,在沙滩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郑珍等沙滩文人的精神支柱、学术风格和价值取向在当下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从整体上透视“沙滩文化”的“内涵”分析性研究成果及对“沙滩文化”概念的理论分析始终相对较少.这种情况究其原因在于“沙滩文化”涵盖多学科领域而难以有效“综合”及“沙滩文化”“汉学”内涵与“区域文化”形态的交叉.后者使得“沙滩文化”研究既难以完整获得有助于揭示其内涵的汉学背景,同时又无法与人类学、民族学语境下的“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研究潮流全面合流.充分考虑地域场景的同时兼顾“汉学”宏观背景,或许是“沙滩文化”研究在历经30余年后向纵深推进的全新路途.  相似文献   

6.
黎洌 《教育文化论坛》2014,6(5):131-135
沙滩文化是特定地域中形成的家族文化,其主体是黎民家族.儒学在传入西南边陲的过程中,地域作为背景性存在,对沙滩学人及其创作、研究都有着较大的影响,也使他们的创作、研究无不打上地域的色彩.沙滩文化的出现,表明汉文化在边远山区形成一种新质的地域文化,也表明黔北文化以整体的形象冲出大山,亮丽出场.  相似文献   

7.
沙滩文化是清代中后期出现在黔北地区的一种地域性文化,学术界主要是将之作为一种经学形态加以探讨.事实上,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等为代表,沙滩文化中程朱理学的精神在人生信仰、道统意识、学术传播和躬行实践、诗文创作等方面都有表现.总体来看,程朱理学与沙滩文化结缘从属于晚清汉宋合流的区域性思潮,是其在晚清贵州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教育文化论坛》2010,(2):F0002-F0002
沙滩文化是清代后期出现在贵州遵义一带的地域性文化。它以丰硕的文化成果,广泛的社会联系和名噪海内外的文化名人而声名远播。它是贵州高原上绽开的一朵文化奇葩,更是贵州文化史、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文化教育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9.
沙滩文化是贵州乃至西南文化的代表,是云贵高原上绽放的一朵历久弥香的文化奇葩。它从清代乾隆盛世开始,繁荣发展达一百余年,流风余韵,在西南独树一帜,深受国内外学人景仰。沙滩文化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其杰出代表。他们崛起于僻壤的贵州遵义山区,"学究天人,识通古今,著述宏富,义理深醇,在清一代的著作界占有极重要位置。"沙滩文化学人著作,涉及经学、文学、诗词学、音韵学、金石目录学、方志学、农学、教育学、社会学等  相似文献   

10.
莫与俦对遵义“沙滩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有坚实的汉学素养,以尹珍为榜样,从治学品格、治学方向、治学精神、治学态度等方面对贵州学人指明了学术门径,为沙滩文化崛起于西南、蜚声海内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地处边远的贵州文化在历史上主要是"蛮夷文化",汉文化在此影响甚微,发展步履维艰。遵义沙滩文化在晚清得以辉煌,主要是因遵义在明代平播之役后,大量汉移民的迁入,明遗民造成的社会心理影响,使儒家文化的传播成为可能,乾隆年间经济的繁荣与教育的普及始奠定了文化发展的根基;黎、郑、宦、蹇等家族先后在乾隆年间崛起,引领并改变了遵义的社会风气;道、咸时期时局的动荡及社会思潮的变化,使汉学中心不再局限于苏、皖、京师,而是多个区域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是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在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情感、职业信仰,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具有成本效益的观念、适应企业的管理方法。高职教育要以科技文化为核心,构建融入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实现文化育人。  相似文献   

13.
黄万机 《教育文化论坛》2010,2(2):103-109,125
晚清出现在遵义东乡的"沙滩文化",是黎、郑、莫三个家族共同创造的地域文化。百多年间,三家几代人中涌现了几十位诗文家和学者,人各有集。代表人物郑珍、莫友芝、黎庶昌,在全国文学史、学术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郑、莫有"西南巨儒"之誉。黎庶昌是爱国外交家和散文家,驰名中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在高等教育的队伍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企业也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加强企业文化的教育。因此,讨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区别,分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讨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现象,是当代高校德育工作中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探讨了民族文化特点与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之间的关系,强调在大学生礼仪教育中渗透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并阐述了处理民族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关系的方法。在礼仪教育中渗透民族文化,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还是弘扬民族文化礼仪、重建礼仪之邦、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莫友芝是晚清以来,闻名于海内外的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和目录版本学家,也是"沙滩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文章除搜读了莫友芝原著之外,广纳各家之说,对莫友芝的人品、文学、文化和学术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评介,旨在撩拨黔学之光,仰推内涵丰富的"沙滩文化"。  相似文献   

17.
运用教育文化学、文化哲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和理论观点,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结合现实,对我国体育课程文化选择中的中西文化问题分析认为:体育课程文化选择的中西文化之争其实质是文化的"传统本位论"和"全盘西化论".传统本位论"坚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要求充分挖掘我国体育课程的文化性,对我国体育课程文化进行建设,破除体育课程文化仆从心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全盘西化论"坚持体育课程文化的时代性,要求改造中国传统体育课程文化,承认体育课程文化进化主义,从而陷入以牺牲传统体育课程文化民族性为代价的欧洲中心主义.最后提出实现体育课程文化进步主义的观点和构建我国体育课程核心价值观,努力实现体育课程文化选择多元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