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把握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本文用新课程理念来反思一堂课的教学,找出教学过程的不足,并引出相应的思考,以便更好地落实"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现行的阅读教学偏重于课文的思想意义而忽略语言的理解运用.加强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教学,要读写并重;要把具有语言特色的段落作为重点;根据语境把握语义,培养语感;坚持"整体-局部-整体,语言-思想-语言"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引导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1]为了有效落实课标要求,从整体入手认识文本基本内容梗概,感知文本大意,发展整体思维,应当成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追求。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初始阶段,是第二课时精读文本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这一目标的落实并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4.
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整体意识指的是,在指导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练习的情况下,要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不要局限于从局部把握某一部分内容。而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时候教师是为了做题而讲,所以往往忽视了整体意识在现代文阅读中的重要性。而《课程标准》强调"认读与理解重在评价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词句含义的基本认识和感受;综合与分析重在评价学生整体把握和独立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鉴赏与评论重在评价学生的个体体验与辨析是非、善恶的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文本以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单元整组主题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对整组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为进入整组课文学习整体导航。而单元导读课是单元整组教学的"开门一脚",起着学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一道由新教材习题改编的经典题目出发,多视角深入剖析题型,探寻试题来源,从而帮助学生把握事物的本质,整体掌握该类题型,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考综合能力测试强调考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整体把握,而整体把握依赖于知识体系的建立.掌握了地理学科的知识结构、逻辑结构和知识体系才能培养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感受,良好的语感是学习语文的核心能力,积累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为了提高积累的效率,教师必须把握记忆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
要培养学生的形体意识和整体意识,必须对造型因素进行较深入的认识。学生对造型基本规律中透视、比例、形体、解剖、结构、明暗等因素的认识更多处于感性阶段,缺乏从理性认识的高度来加以把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提醒学生尽量养成把所见的一切都看成简单的几何形体的习惯,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整体地去感受形体,增强从整体出发的思考能力。形体意识中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的辩证关系正是整体意识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0.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当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迅速地把握必要的信息,删繁就简,帮助学生清晰、敏捷地抓住文章的思路,这是教师进行课文整体教学的主要任务.为此,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可使用螺旋式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课文的整体阅读;采取整体快速阅读法,培养学生课文的整体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式进行评析,整体把握阅读内容.此外,还可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杨乐 《考试周刊》2014,(16):39-39
<正>阅读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会使人受益一生。小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在于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词汇量。有了一定的词汇量以后,阅读一篇美文时,更重要的是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理解作者的意图,体会文章的意境。而不是在老师的引领下对文章作肢解性解读。无论是整体把握,还是大量课外阅读,都依赖于学生的独立阅读。我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谈谈体会。1.改革教学方法打破以往"灌输式"、"一味牵着学生鼻子走"的传统教学  相似文献   

12.
"三思而行"的数学章前导学课旨在改变现有低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形成知识方法的整体性,通过课堂教学的"三思"即"导思、疑思、启思"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通过导学课教学探究,最终形成"三思而行"的数学章前导学课的初步的教学范式.  相似文献   

13.
要做好初高中语文知识能力的衔接,有必要先了解初高中语文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以及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现状. 一、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差异的比较初中语文新课标"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及"整体把握的能力";而高中语文新课标"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研究能力的培养".下面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现就关于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谈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审题是解题的开端.所谓审题,就是在对问题进行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对问题的数学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反映的思维活动.准确、敏锐、深入的审题是正确分析问题,把握问题本质,探寻解题思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关键.本文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1 考察全面,培养学生审题的整体性数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数学审题要着眼于整体,全面考察,从宏观上对数学问题进行整体分析.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全方位审题,注意培养他们的整体意识,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培养他们的审题能力.例1 如果复…  相似文献   

16.
"整体把握"是对文本内容规律和文本形式规律的把握,是培养学生共性基础的重要手段,而"整体感知"则是以学生感觉为基础,对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手段。语文新课标倡导"整体把握"和"整体感知"是奠定学生共性基础和培养学生个性特征的共同要求决定的,它们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缪琴 《语文天地》2010,(7):26-2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就必须设计好主问题。以主问题引领学生阅读的深入。那么如何设计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呢?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多年的阅读教学实践,笔者谈几点思考与实践。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语文阅读过程中正确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成为当务之急.文章从整体感知阅读的概念、整体感知阅读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了培养小学生语文整体感知阅读能力的实施策略,以期对提高小学生整体感知阅读能力和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正>一、从课文整体感悟入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对课文的阅读感悟首先应该是整体的领悟,只有准确地把握整体,才能对其中的每一部分有深入的理解。要从大处着眼,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迅速、准确地把握整体也是一项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它直接影响着阅读活动的质量。当学生接触一篇新的课文时,我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全文,做到正确、流利。初步读通以后,如果是写人的文章,我会设计这样的问题:"读了几遍课文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以用一个词,或者是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是写景的文章,我会这样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的感觉如何?"等。  相似文献   

20.
深度阅读是直接指向个性化阅读能力提高、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心灵世界的构建,促进学生深入文本。"整体把握"是对文本的信息进行整合,才能对文章所表达的内涵进行判断、理解、分析。诗歌本身具有高强度的概括性和抒情性,"整体把握"有利于增强学生语言运用和感受力、文字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