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诗歌是美的,美在它的形式,它的韵律和节奏,美在它的意象和情感,也美在它的语言。提到诗歌语言,人们几乎都能感受到它的"精炼性""形象性""生动性"的特征,然而,现代诗歌语言的本质性特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这些属性,而是变异性、写意性和跳跃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往往被人感觉得到却又往往被忽略,那就是现代诗歌语言的温度。  相似文献   

2.
<正>【引言】引导学生赏析诗歌,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是语言。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词语数量并不多,其意蕴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  相似文献   

3.
杨瑞芳 《集宁师专学报》2006,28(1):22-24,33
诗歌作为一种最古老的文体之一,其语言艺术的独特性远不是其它文体可以相比的,它往往利用语义的乖谬悖理、语序的颠倒、语词的错位以及跳跃和省略等来实现诗歌艺术的主体特征。本文主要从内在形式上来分析一下诗歌语言的智性建构,诗歌语言偏离常规语言模式,在它的文本构建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即语词的多义或复义、语词的跳跃性组合、语词的色调调整等。  相似文献   

4.
诗歌语言源于日常语言,它灵活多变,涵义丰富.同时,它又因诗人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而具有显著的艺术性和变异性."前景化",作为诗歌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诗歌赏析和理解的过程中,是不能被忽略的.通过举例分析"前景化"的概念及类型,"前景化"与变异的关系:"前景化"与显著性的关系,"前景化"对于诗歌语言的重要性和线索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5.
流行语不是热门词语,也不是高频词语,《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使用的"流行语"实际上是"热门词语"和"高频词语"的复合体,语言学界应当有自己的流行语定义,我们认为流行语的语言学界定是"当流行以语言为载体,而且具有语法组合或语义组合的创新时,就形成了流行语",这一定义使我们更多地关注流行语的语言形式的创新及其语义演变过程,更有利于理解语言变化的社会动因。流行语具有流行性、创新性、变异性和模因性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6.
徐曼宇 《文教资料》2009,(9):130-131
"论诗当以文体为先,警策为后",揭示了文体对诗歌阅读鉴赏的意义.本文从"以诗歌语言的音乐性为切入点"、"以诗歌语言的模糊地为扩充点"、"以诗歌语言的偏离性为深化点"三个方面论述了诗歌语体特征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论述诗歌的可译行性着手,把诗歌的翻译过程比作是"移植种子"的过程。要求译者译诗,要兼具读者与诗人的双重身份。并且进一步论述了诗歌翻译中应处理好的关系及策略问题,以及如何"移植"诗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能把自己从原文中解放出来,在译文中赋予其积极的意象。最后得出结论,译诗不是复制原文,而是创作相似的文本,要与原诗作者达到"神合",通过"移植种子",超越文化和语言的界线障碍,才能译出原诗的"神"之美。  相似文献   

8.
关于古代诗歌鉴赏,2010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从近两年的高考试卷来看,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往往不是单独立题而是融合在一起的,但是许多学生对古代诗歌鉴赏似乎还不曾入门,往往答非所问。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主要指从整体上了解作品描绘的人物形  相似文献   

9.
黄晓君 《语文天地》2013,(10):47-48
爱默生说:"语言是诗歌的化石",我们可以将这句话理解为:语言是诗歌存在的论证,如果将诗歌比作人,那么我们第一眼看到的不是它的灵魂内涵,而是它的皮囊表象,所以对诗歌的理解应该是由外向内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品味阅读的时候,要将一些平常事  相似文献   

10.
小说不以曲折的情节取胜,而是看重作品的写意性与抒情性,独创出一种诗化的境地。鲁迅先生的代表作《阿Q正传》,是一篇解读不尽的佳作,其中重要一点便是遵循了写意这一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法则,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模糊语言的恰当运用起着相当的作用。一写意要求文艺家抓住并突出客体与主体相契合的某些特征,以表现文艺家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评价及审美理想,抒写文艺家的主观情感、意兴,而不是写实地再现客观对象。写意性自然是文学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的美学特征。正因为如此,《阿Q正传》也遵循这一法则,具备这一特征。模糊语言是现代语言的…  相似文献   

11.
“索性”在宋代的《朱子语类》中已经产生,元明清时期使用频繁,用法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但是清代用法与“索性”相近的副词相当多,如“爽性”、“率性”、“索兴”、“爽得”、“头信”、“投性”、“投信”、“干脆”等,不过后来“索性”类副词又趋于统一。这反映了语言现象大都是由纷纭繁复走向规范统一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贞元时期的诗歌创作长期以来为学界所轻视.其实,它是有其独特风貌及诗史意义的.诗歌思想格调的"由上返下"、情感指数的"由冷变热"、审美趣味的"由平转奇"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在勾勒出贞元诗歌疏荡奇崛的总体特征的同时,也显示了其从大历诗风向元和诗风过渡的诗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桃花源记》、《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文学作品所描绘的桃花源、梁山泊、花果山、大观园这样的胜地,是中国人景慕向往的诗意家园。虽然对于这些诗意家园人们"心向往之而终不能至",但它们却仍无愧为中华文化中熠熠生辉的亮点,并且丰富着幸福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孙大雨“音组”理论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大雨批评了诗歌写作中自由诗和新月派的"等音计数主义".在英语诗歌格律的启发下,提出了"音组"学说.他从字音的"音长"出发,累"音长"而成"音节","音节"遵循"时长相同或相似"的原则积成"音组",然后构建诗行和诗节.孙大雨认为,当诗行的意义、语法关系和"音组"相冲突的时候.应遵循"音组"优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秋浦河位于安徽贵池,秋浦河流域及附近山区流传着大量的民歌,主要有"秧号子"、"山歌"和丰富的小调。小调之中,尤以《洗菜苔》《慢赶牛》《相思调》《打洋袜子》等最具特色。上世纪60年代,秋浦民歌唱到了中南海;2010年,秋浦民歌《池州牌坊九十九》成功进军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获得"银弦奖"。本文对秋浦民歌《洗菜苔》作了一些初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洗菜苔》调子的基本格式;《洗菜苔》调的流传范围;《洗菜苔》的歌词变化;《洗菜苔》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16.
该文主要论述了严复"雅"在英译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运用.作者以接受美学理论为指导,对严复"雅"的历史局限性及其作为翻译标准的"合理内核"进行了辩证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诗歌艺术特征及诗歌翻译的基本要求,对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的"雅"作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任何语言的诗歌首先都是因其语言形式而存在的。没有独特的形式就没有诗歌这一独特的体裁。目前的汉语“诗歌”已经失去“形式”。人们将目前这种不是诗歌的东西称为“诗歌”.其原因是对外来“诗歌”的误解。外语诗歌译为汉语后,其在语言形式上如果没加入汉语的“诗籍”,它就只是不是诗,而我们却以其原是诗歌为由,将这种散性的东西称为诗歌,并反过来以此为圭臬.去进行所谓的新诗歌创作。对诗歌形式的突破.有真突破,也有假突破,当代诗歌的突破以假居多。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评论界都把白先勇小说《永远的尹雪艳》中的主人公尹雪艳看成"幽灵"、"死神"或是"精灵",但透过小说文字的表层我们会发现,她不是能够把人们推向死亡的"幽灵"、"死神",也不是迷人的"精灵",尹雪艳有着难言的苦楚和悲惨的命运。本文试图从这一个角度去解读尹雪艳,发现她既作为尘世中的一名女性又作为一个弱者的悲哀与痛楚。  相似文献   

19.
唐君毅对中西哲学家所用之基本方法,皆有所通观与反省。唐君毅所运用之哲学方法,最基本和最广泛者有四:契会法、层层转进法、超越反省法与开阖法,而以超越反省法为基本,开阖法为更根本之大法。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汉字同音现象大量存在.同音字误用、通用问题由来已久.“掉”与“调”在现代汉语使用当中,属于一对同音字.从语音、语义、语法、语值多个角度,仔细分析“掉”与“调”,我们得出二者在掉转方向、更换、玩弄三种情况下可以通用.但二者语义倾向性有所不同.大多数情况下,“掉”倾向于摇摆;“调”倾向于位置发生变化.语言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交际工具,我们在对语言进行规范和选取过程中,应该遵循人们使用汉语的习惯和约定俗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