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学作为一个国家的文化高地,其风气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学里读书、治学、做人的风气,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是立校之本。学风能体现一所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高校在加强学风建设中,要教育大学生坚守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知行统一的文化品格,追求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统一,要让大学生学会生...  相似文献   

2.
知识分子的生活和遭际 ,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的重要题材之一。史涓生、肖涧秋、方鸿渐是众多知识分子形象中的典型 ,他们追求趋同 ,际遇各异 ,从中体现了鲁迅、柔石、钱钟书对知识分子生活道路、性格特点、思想弱点的探索、思考和反映。  相似文献   

3.
<正>"与文彬先生相比,我们在‘教学’,文彬在‘治学’——治学者,行得更快,攀得更高!"作为潘文彬老师语文教学实践的一位追随者,江苏省特级教师杨树亚的这句话道出了众多青年同行的心声,很有见地。治学者,追求的是境界。孔子治学有三境界:第一境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此为"自学";第二境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为同道中人"研学";第三境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乃淡泊宁静后的"修学"。作为小语界的一名深耕者、开拓者、治学者,潘文彬的治学也有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治学态度、治学方法、治学思路三个方面对张大千治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中国画人才培养中的困境,对优秀中国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荀子治学精神对燕赵文化的影响,主要指对精英文化的影响,也就是对知识分子所代表的燕赵文化的影响。荀子的治学精神包括以我为主、综合百家的思想立场,经世致用、注重功利的价值取向以及客观理性、实事求是的治学理念。荀子治学精神的本质在于创新,在批判和吸收的基础上创立自己的思想体系,对于当代学者治学理论创新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苏东坡在生活和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多角度、多层面的不懈追求和由此而生的困惑以及对困惑的成功超脱,反映了一个躁动不安的伟大心灵的运动轨迹,也为我们形象地描绘出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的动态心灵模式,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汤炳正先生的家世、生平、交游、著作作了较为详实的梳理与考订,展示了汤先生的风雨人生、治学精神、学术成就,传达出一位中国知识分子鲜活的风骨。  相似文献   

8.
以自己的理解阐释李何林先生一生的追求和学术道路。李何林先生一生所走的不是学院派教授和学者的治学道路 ,而是坚守中华民族的现代精神、坚守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立场的“人”的道路。鲁迅是他的灵魂 ,他的思想 ,他的毕生追求。在此基础上 ,他选择了鲁迅及其作品 ,并且不论在任何艰难的条件下 ,都坚守并维护着鲁迅及其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从而成为一个特殊意义上的鲁迅研究专家  相似文献   

9.
陶富源教授所著的《学术论文写作通鉴》是一本以执着精神追寻治学及写作真谛的论著。该书有三大特色:《通鉴》登高望远,指明了治学者所应具有的正确治学境界;《通鉴》将如何治学写作与为何治学写作融会一体,将个人治学的体认渗透进中外著名学者治学经验中并加以发展,将理论陈述与治学及写作的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相对于其他相类著作而言,《通鉴》对治学及写作的规律挖的更深、讲的更透。  相似文献   

10.
促进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是当代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的学术品格相一致,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与知识分子的传统人文精神追求相一致,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与知识分子求新求异的文化追求相一致,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知识分子高尚的道德人格追求相一致。深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知识分子认同的对接要素,对进一步促进其深层次认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路翎的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为我们展示出了在抗战时期,一群以蒋纯祖为代表的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群体辗转流离的生活及心路历程,他们摆脱了家族专制的枷锁,获得了自由和独立。但是在这同时,却又面临着历史与时代所提出的两难选择:"独立"还是"合群"。这不仅仅是蒋纯祖一个人的困境,它是整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形象群所共同面对的选择困境。笔者在此试图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来对此进行深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丁玲曾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开始文学创作时,深受五四新思潮影响,热切追求自由,民主,科学,关注知识女性现实困境和精神困惑,《莎菲女士的日记》即是反映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命运的小说,其代表人物莎菲体现了作家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是作家女性意识觉醒,“人”的尊严的觉醒在文学形象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鲁迅《伤逝》所体现的五四时代的叙事伦理,包括叙事的内容层面和叙事的形式层面。从叙事内容上看,《伤逝》主要呈现的是五四时期青年男女爱情的困境,但其中同样丰富地存在着当时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在生存伦理、启蒙伦理上的困境与悖论。从叙事形式上看,《伤逝》以手记的形式展开讲述,人物叙述者对事件的叙述顺序精心安排并使用内心透视叙述策略。显而易见,五四时期的作家把作品当成了一种与读者平等交流的现代启蒙方式,通过写作探讨和回答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元杂剧中文人与娼优的爱情杂剧入手,阐述了元代文人的社会地位与心态.文章试图从文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多舛与杂剧中理想境界里的顺遂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元代文人创作这一类士子与娼优爱情杂剧的社会根源与深层心理,从而把握元代的社会特征及其元代文人的心理和追求.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和民族国家的命运是紧紧纠缠在一起的。李洱的长篇小说《花腔》把笔触探入"五四"运动催生出来的第一代具有现代意义的知识分子身心中,拨开花腔一般的历史迷雾,试图透析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魂归无处的历史悲剧的内在底蕴,进而探究暴力和谎言支配下的个人生命悲剧。追寻信仰和爱,才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最终出路。这无疑是富有启示性的叙事伦理指向。  相似文献   

16.
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知识分子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分子”是一个内涵不断变化的历史性、开放性的词语,知识分子与人类社会同在。知识分子意识是知识分子对自己角色、使命、价值追求和生存方式的自我意识,主要有理性批判意识、社会参与意识、非专业化意识。教师有可能成为知识分子,在专业发展中,教师在一定程度和特定意义上可以具备知识分子的某些意识,这有助于解决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角色单面化、过度专业化和崇尚技术化的问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自觉努力维护、构建课堂的公共性,并致力于将自己和学生培养成具有批判、探索、创新精神的民主型主体。  相似文献   

17.
“士志于道”是儒家据以评判士之是非善恶的最高价值标准。“志道”之学,指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自觉地追求儒家的道德境界,并以此作为立身处世的终极价值依据。而传统的“三不朽”理论又以“立德”为上善之选,这就为知识分子从“立德”走向“不朽”提供了内在依据。陶渊明的“立名垂世”思想,是指他在“志道”的践履过程中所形成的指向“不朽”追求的价值意图,即通过“三不朽”的操作体系以实现垂名后世的价值理想。所不同的是,陶渊明用“志道”之学为自己的“立名垂世”思想做了策略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由汉赋而明文学思潮,又转而观汉赋,可对汉世文人在规范与异化中的沉浮与挣扎,及由汉而明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文化人格与精神追求的心灵历程有更深刻的体味与感悟。书名"书写策略",切中了汉赋自觉为文的本质,可见汉人的创作心态。而"集体汉赋"之说也堪为赋学研究史上的创见。  相似文献   

19.
《凡》用自陈式语言对三种不同生存状态下的知识女性进行心理透视,坦陈对生活、生存、生命的体验,体现出真正独立女性的非功利性和个体自由原则,以及对独立主体之间的理解和情谊的渴望,并对现代人类的生存状态和困境作了深刻的理性透视。  相似文献   

20.
把左翼文艺放在整个中国现代转型历史中加以审视,可以发现它只是现代中国政治革命惯性运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深入剖析现代知识分子的生存情境与心灵危机,则可把握左翼知识分子激进思想的内在精神脉络。在多元形态的当代文化语境下,左翼文艺思想作为一种体系化的文艺观念业已失去独尊地位,但其思想因素经过历史演化散落在当代文艺思想中,这主要体现在底层叙事的价值取向、大众社会的话语方式和现实主义的定位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