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实践活动,教师讲课,通过语言媒介不仅要传递语义信息,还要在语义信息的基础上传递情感信息和审美信息。教学语言要具有情味美、韵味美和装饰美。  相似文献   

2.
语言符号与语言行为所具备的美学功能,对语文美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表现性语言的审美形态丰富多采,具有形式的审美意味和审美价值,在语文美育中的美学功能主要表现为空间美、色彩美、节奏美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产品的包装装潢美是科学技术美学、生产美学和商品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装装潢属于外在美,它与产品的内在美是辩证统一关系。包装装潢要突出产品的形象,要富有现代性,要有艺术魅力,要注意运用色彩。还要充分发挥产品的美育功能,传达产品信息,体现简洁、鲜明的总风格。  相似文献   

4.
审美发现——艺术批评的核心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艺术批评从阐释学、接受美学、语言学美学等视角考察,其核心功能是审美发现。即:a.发现艺术创造者所未发现;b.发现艺术接受者所未发现;c.发现艺术批评、艺术理论所未发现。本文同时认为;语言一符号批评在对艺术文本的语言结构和符号信息的具体的技术操作的分析过程中,有助于审美发现,然而这种批评以及语言学美学方法均有较大限定性,不能上升为普遍有效的艺术本体论与方法论而涵盖整个艺术领域及其艺术批评。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人类一切活动中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对美的追求是人类的一种永恒的追求。英语语言自身所蕴涵的韵律、节奏、交际功能、文化底蕴就是艺术的具体体现。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语言的内在美营造课堂教学艺术化的氛围,促使语言技能的心智和躯体的感官活动、审美情感活动融为一体;并从美学的角度,挖掘教材的审美意义,师生共同欣赏篇章的艺术美、语言的形式美、字里行间的意蕴美,充分理解教材的美学内涵,以达到心灵的升华。  相似文献   

6.
王莹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1):99-101
翻译的本质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诗歌作为文学作品中最为纯粹的艺术,是通过韵律语言来表达思想内容的,其翻译本事就是一种美的创造,是语言符号的艺术性再现。我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许渊冲先生经过长期的诗歌翻译实践,提出了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准——"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旨在以其英译的"黛玉葬花辞"为对象,分析研究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体现,为译者从事诗歌翻译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许多哲学家认为,每一完备的科学理论应该具有简洁、和谐、对称、统一等美学特征.从这个意义来看,数学是一门美学!因为它不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特征,更具有美学特点.数学美蕴藏在它所特有的抽象符号、严格的语言及演绎体系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同样可以进行美学教育.本文从数学美及数学美学教育两方面作一些探讨,以期与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艺术枇评从阐释学、接受美学、语言学美学等视角考察,其核心功能是审美发现。即:a.发现艺术创造者所未发现;b.发现艺术接受者所未发现;c.发现艺术批评、艺术理论所未发现。本文同时认为:语言一符号批评在对艺术文本的语言结构和符号信息的具体的技术操作的分析过程中,有助于审美发现,然而这种批评以及语言学美学方法均有较大限定性,不能上升为普遍有效的艺术本体论与方法论而涵盖整个艺术领域及其艺术批评。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音乐是两种既有关联又相互区别的符号形式。其中,诗歌作为语言精华的代表与音乐的实体——乐曲,从美学角度通过对中、英文诗歌与乐曲韵律节奏的分析,体现出韵律节奏美是语言符号与音乐符号之间的共性。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不仅寻求两种语言文本之间对等关系,而且要在它们之间寻求一种美的信息和关的传递.本文通过对中国翻译理论的研究发现翻译和美学关系紧密.翻译过程中,只有美学价值观下的翻译,才能实现语际翻译的信息与价值的完整传递,也是最高层次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论数学美感     
本文侧重从与艺术美感相比较的角度论述数学美感的发生机制和基本特征。进而论述了数学创造的心理本质上是一种审美心理。最后指出数学美感作为人的一种社会情感,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时代的和地域的差异性及特点。  相似文献   

12.
美感和快感是客观存在的,二者既有本质上的不同,也有密切联系。快感生命生存发展的奖励机制,使生命乐于寻求能促进生命个体生存发展的东西,也乐于寻找使种群繁衍的异性。快感决定着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向,也给美感提供动力,规定着美感的方向。快感和人的精神的结合是美感产生的根源,美感是生命生存发展的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3.
模糊修辞是运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艺术。模糊修辞有多种构成方法 ,借助这些方法给人们提供审美再创造的广阔空间 ,及由此产生的含蓄美、朦胧美、残缺美、色彩美、和谐美等内蕴丰富 ,韵味绵长的美感效应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词中常有超常的"省略",从审美角度而言,诗歌语言中的省略与中国水墨画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语法成分的省略并未使诗句的整体语义减损,相反可使诗歌语言产生语义的扩展.因而,在诗学上,"省略"具有独特的诗学审美价值:从语言形式表层而言,可形成语言风格的简约凝练之美;从欣赏心理深层而言,使诗歌产生含蓄想象的艺术之美,拓宽诗意联想的空间,是形成汉语诗意的诗化基因.  相似文献   

15.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认为“情”产生于外物对“性”的刺激,而“性”又是天赋的,这就给“情”的产生找到了一个哲学根据——“天”。但如果“情”不受到节制,就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灾害,依此创作出的艺术作品也不符合“礼”,所以《性自命出》要求艺术家必须以“礼”节情。另外,《性自命出》认为不同的“物”刺激相同的“性”会产生不同的“情”。因此,不同地域、时代、环境等的人会具有不同的审美爱好或倾向,因为审美活动需要情感的催使,情感始终伴随着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校教育对美育越来越重视,而语文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从审美主体入手,深入探究审美心理结构的内涵及意义,通过开发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想象力、移情力及理解力等途径和方法,构建学生合理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其敏锐的美感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美育具有强化与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功能。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洋溢审美情趣,通过设计导入语,挖掘美的内容,运用美的教学语言、美的板书等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掌握语文能力的同时得到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感受、审美情感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审美感受方式的训练侧重于对鉴赏方式的培养。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感受,主要通过对语言文学的感受理解来完成的。语文教学的审美感受训练可分为形式感受—内容感受—形式感受。审美感受是表层的,而审美情感是深层的,这是因为审美感受主要偏重于对作者所创造美的体会、理解,而审美情感则主要偏重于学生内在美的激发,从而唤起他们对美的创造。审美情感训练固然可以使人得到愉悦,但更重要的是净化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意境审美心态的研究已取得可观的成果.文章主要从情景整合的特殊规定性、模糊心态的文化本源、超越心态的价值归宿与现实困惑、开放心态的当代与传统影响因素等角度对意境审美心态作进一步的剖析,以期对推动意境研究的深入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感知世界的言语形式。发话主体感知世界与认识世界不同:认识世界所依据的是事物的本质,所以,它的对象往往只能是处在固定关系的联系中的客体;在感知世界中,事物的关系和联系却是流动的,变化的。这样,形成了科学语言与艺术语言的区别。就艺术语言的言语表述来看,它反映的虽然不完全是客体,但它是客体信息对主体情感的激活。它有的指称相同,但语义却不同,有的无指称,但却有内容。这样,增强了人们 对艺术语言描写对象的感知度,淡化了对描写客体的抽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