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没啥可写”是众多中小学生写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学生为什么会感到“没啥可写”呢?我认为是学生缺乏观察、思考、不善于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指导,忽视了学生在课堂外的作文素质及有益活动的开展,致使学生没有作文的源泉。如何使他们走出作文难的困境,使他们愿写,乐写呢?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2.
一提到作文,学生就感觉头痛,学生怕写作文,为什么学生对作文会产生畏惧心理?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东西可写,作文素材十分匮乏,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怎么能炊?"学生们即使能写一篇文章,也是空洞无物,一大堆重复的口水话,读起来如同嚼蜡。如何让学生拿到作文就可以写,把怕写作文变为爱写作文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习作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如何指导学生多渠道挖掘素材,以下教学方法权可一试。  相似文献   

3.
刘园 《学周刊C版》2011,(12):85-85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笔者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最大的原因是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因此,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那么,如何拨动学生的习作灵感,帮他们找到写作素材呢?笔者认为只要将写作目标与学生的生活有机地结合,学生的作文一定有话可写。  相似文献   

4.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脑子里没有大量的词汇和写作素材.作文就难以下笔。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面对俯拾皆是的作文素材,学生却喟叹无材料可写。究其原因,是学生不懂得如何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精心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习作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学生普遍存在畏惧作文、厌倦作文的心理倾向,非常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如何让学生爱写作?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激发写作兴趣;写作指导;积累丰富多彩的习作素材;在作文批语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不难发现有的学生面对作文无话可写;有的学生写起作文来大同小异或普遍雷同。这是学生缺乏作文素材的表现。怎样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积累。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学生都怕写作文,遇到作文就像是看到一座高山挡在面前一样,总是难以逾越。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学生没内容可写。而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关键还得给学生找来写作之“米”——写作素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素材的源泉在哪呢?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生活,捕捉生活细节,从生活中找“米”,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学生作文素材的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生活阅历尚浅,他们在写作时往往会无话可说、无事可写,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原因之一是教师常常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而忽视了学生对作文素材的积累。教师要运用有效的策略,指导学生从阅读、生活、科学、想象等方面收集鲜活的作文素材,为学生习作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鹏辉 《成才之路》2010,(12):38-39
当前,缺少新鲜的素材,缺乏创新能力,这是大量学生作文中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没有素材就无法写出质量上乘的文章,也无法更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因此作为学生必须积累一些写作的创新性素材,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目前的情况下积累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徐翠菊 《现代语文》2007,(5):118-118
很多学生一提写作文就会头疼,说是没东西好写,其实也就是缺乏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要症结在于学生平时缺少素材的积累。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又怎么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呢?因此,作文教学必须从积累素材抓起,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相似文献   

12.
缺少丰富的作文素材是学生写作时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怎样让干巴巴的作文鲜活灵动起来呢?我在作文教学中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进行了大胆尝试,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取素材,在生活中挖素材,在记忆中追素材,在阅读中借素材,在鼓励中激素材。实践证明这样的策略行之有效,收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写作是一种独立性极强的思维实践活动,既要有较高的习作兴趣,又要有广泛的阅读知识和丰富的作文素材。很多学生由于习作兴趣不浓,阅读面不广,平时素材积累不多,一提到作文,就感到为难。怎样帮助学生解决作文难的问题呢?我的主要体会是:  相似文献   

14.
语文老师都知道,作文是一件头痛的事,从三年级开始就要学着写作文了,但是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要写好作文可是一件麻烦事,怎样才能从小开始积累作文素材呢?日记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写日记.这样就能把平时发生的一些事记下来,到写作文的时候就不愁没东西了。怎样才能让学生愿意写日记,乐于写日记呢?现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5.
让学生在写作中快乐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老师都知道,作文是一件头痛的事,从三年级开始就要学着写作文了,但是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要写好作文可是一件麻烦事,怎样才能从小开始积累作文素材呢?日记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让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写日记.这样就能把平时发生的一些事记下来,到写作文的时候就不愁没东西了。怎样才能让学生愿意写日记,乐于写日记呢?现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6.
廖桂兰 《考试周刊》2014,(27):34-34
初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大部分学生畏惧作文、写作水平不高的原因是缺少素材积累,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  相似文献   

17.
要使学生的作文内容具体,需要对学生加强引导,教会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利用日记,从生活中捕捉素材;利用教材,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利用课外读物,扩充素材;重视口语交际训练,完善口头作文;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激发写作欲望,展开合理的想象;整合自己的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学生把作文写得生动具体,对学生行文的方法作了越来越细的指导,可谓绞尽脑汁。但事与愿违,结果学生还是觉得思维萎缩,不会作文。究其原因,教师只是给学生作写法指导,却没有从内容人手,不注重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所见所闻所感真实生动地表达出来呢?  相似文献   

19.
多少年来,令语文教师最头痛的莫过于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而在语文教学中,作文算是难上难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写作兴趣的问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20.
一提到作文,许多学生胸中无点墨,又缺乏写作素材,因此便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迫于无奈只得敷衍了事。这样,在他们的习作里反映出诸多的问题:记事作文选材老套,没有新意;写人的习作,对人物的刻画不细腻,不能很好地反映人物的特征;想像作文,想像力匮乏,甚至有些内容也不切合实际。久而久之,造成了孩子消极的作文心理,一看到”作文”二字就望而生畏。这个现状促使作为教者的我陷入沉思:怎样使学生从不会写作文、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变成愿意写作文、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呢?在实践中,笔者采用了以下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