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人才创新高地建设的政策效应,基于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将人才创新高地建设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人才创新高地建设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才创新高地建设显著提高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城市创新能力在人才创新高地建设赋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人才创新高地建设对规模较大城市和中西部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效果更显著。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人才创新高地建设通过提高城市的科技投入水平进而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增强上海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人才开发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春奎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2):19-21,40
本文在剖析上海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的竞争态势与人才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对上海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规模、重点领域和紧缺人才进行了系统预测,针对当前上海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力推进上海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高地建设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1,(27)
"新工科"建设的全面启动与部署对未来工科人才的培养和工科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高校优秀教育力量与产业领域优质资源的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实现"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但目前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新工科"改革中所发挥的作用不甚明显,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的评价机制没有适应"新工科"的发展要求。本文对当前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评价机制分析基础上,结合高校工科教育现状提出了更加适应未来"新工科"发展需求的工程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新工科"背景下工程中心建设与发展建议,为未来工程中心的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国家海洋监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以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究所为依托,于2009年由科技部批准建设。工程中心经过四年的建设,依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现有的科研、成果、人才、设备等综合势和基础条件,开展了工程技术研发、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技术成果引、承担高新技术研究、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等系列工作,2013年顺利通过科  相似文献   

5.
客观认识平台运行模式科学建设独立工程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探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思路。首先要认识独立法人资格工程中心的特殊性,其次应科学地认识工程中心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三个阶段,并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倡导多元合作共建和自我发展相结合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6.
工程技术人才是工程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类型之一,工程技术人才宽广的知识是工程技术创新的基础。工程技术人才创新精神是工程技术创新的源泉,高素质是增强工程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的关键。高校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创新能力的途径包括: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批判的辩证思维能力;倡导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注重工程技术创新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敏锐洞察力和严谨学风;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和学术氛围;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7.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结合对宁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调查统计数据,找出制约工程中心发展的问题,从布局、投入、人才、交流和工程化能力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才的贡献,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河南省在落实自我发展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积极为打造人才高地而不断努力。从河南省打造人才高地战略面临的问题出发,积极探讨阐述研究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能为河南省打造人才高地战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曹国平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6):167-174
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都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人才,分属于不同类别,在管理、培养、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社会生产服务中彼此联系且有一定交集。在人才评价改革和职业发展贯通的时代背景下,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界定并厘清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内涵,分析广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探讨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贯通渠道及其转评过程中应该处理好的3种关系。为适配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基于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基于城市群和城镇发展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基于市场一体化水平推动资格标准互认、基于文化凝聚力和软实力促进互利共赢,在人才素质水平和结构上进行大幅提升与调整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上海科技顶尖人才发展现状与战略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春奎 《科技管理研究》2004,24(2):123-124,133
当今世界人才竞争的核心是尖子人才的竞争。立足国内,上海已成为国内顶尖人才汇集的人才高地。放眼全球,上海人才国际化程度低,大师级科技人才奇缺。实施人才战略,造就一批真正能站在世界科学技术首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是提升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力量。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工作,营造创新型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型人才开发机制,把高技术产业打造成人才创新高地;强化创新成果转化对人才的激励作用,畅通人才与市场的通道,使人才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更好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经济实力的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最终又归于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江西为实现在中部地区的崛起,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构筑江西人才高地”的方略。这一方略的有效实施,必将有力地推动江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贤重才的优良传统,早在战国时期,便有燕昭王在其领地(今河北易东南)构筑高台,置千金于台上,用于延聘天下英才为其所用。今天,我省取燕昭王之诚而避其所短,不垒“高台”而筑“高地”,这就使得聚贤纳才更具深远的战略意义。高地者,空间阔焉,既体现了有容乃…  相似文献   

13.
探索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评价方法,以促进我国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梳理总结国内外经典的创新指数评价模型,包括国家创新指数和中国创新指数,以及全球创新指数、欧盟创新记分牌和硅谷指数,结果发现5种创新评价指数均以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为基本框架但评价指标侧重方向不同;结合各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优缺点,以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指标为基本框架,优化构建我国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评价指标体系,强调注重创新投入指标、创新产出指标、潜力指标、精神层面指标和创新效果指标,并构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创新指数计算方法,提出对不适用于个别经济体指标进行替换、评价体系与激励体系相结合、指标体系必须进行更新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上海科技顶尖人才培养与引进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世界人才竞争的核心是尖子人才的竞争。立足国内,上海已成为国内顶尖人才汇集的人才高地。放眼全球,上海人才国际化程度低,大师级科技人才奇缺。实施人才战略,造就一批真正能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是提升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一、充分认识工程中心建设与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通过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天津已在较短的时间内,组建了市级工程中心14家,为在天津具有较强优势的工程技术领域搭建了一个骨干工程研究机构框架,初步聚集和稳定了一批从事工程化技术研究、开发和服务的队伍,成为天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组建工程中心还只是工程中心建设与发展的第一步.要真正发挥工程中心的技术创新作用,必须从长计议,做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确立了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并根据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第一次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写进了大会报告和党章。省十次党代会确定了龙江全面振兴的发展目标。十届二次全会提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把建设人才高地作为六大工程之一进行部署。实现全面振兴,根本在发展,关键靠人才,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人才兴安岭”,充分发挥人才在全面振兴中的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行业引领了当今世界创新发展,互联网人才是实现创新引领的主要力量。互联网人才可以分成科学大家、领域专家、战略名家和宣传杂家等四类。目前,中美两国正在构筑全球高端互联网人才新高地。本文对全球互联网人才的分布特征、中美两国互联网人才供需状况、全球互联网人才流动特征进行分析,反映全球互联网人才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8.
“西部开发,人才先行”。本文立足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度,从标榜人才的价值和效益入手,揭示出了西部人才饥荒的状况与成因,提出了构筑西部人才新高地的设想和当务之急要制定稳住人才、吸引人才的特殊优惠政策与应急措施,以确保西部人才安全和经济、社会、科技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才集聚平台是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举措,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成为当前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从“人才高地”出发分析人才集聚平台的本质内涵和典型特征,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和三螺旋理论模型,构建主体层、空间层、制度层、目标层四个层面交互关联的人才集聚平台总体框架,明晰政府、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三大主体的协同创新功能以及空间布局、平台载体和人才发展机制的作用机理。通过国内代表性中心城市建设案例剖析,总结出人才集聚平台的四种运行模式。最后,围绕以更高站位谋划人才集聚平台发展格局、基于运行模式异质性推动多层次发展、改革人才发展制度集聚战略人才力量、重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政策创新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为人才集聚平台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建设武汉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建设区域创新高地的重大布局,也是促进武汉市科技水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引进大批外籍高素质科研人才和团队,对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比获批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5个城市在引进外藉人才来华工作方面的管理机制,分析武汉市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立足引进最缺的人才要求,提出健全武汉市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机制的建议,为武汉建成汇聚天下英才的科技创新高地提供一定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