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宫廷乐舞一度发展到历史上最繁盛的阶段,本文主要阐述其文化价值,拟从以下四点展开阐述:促进了唐代乐舞的艺术水平;加速了舞蹈、音乐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促进了传统音乐文化的保存与传承;加强了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两汉音乐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赋为“一代之文学”,是汉代儒士文人承《诗经》、《楚辞》创作的一种文体。其中,音乐赋十四篇,留存音乐内容之赋三十篇。其内容承载着丰富的乐舞形象,阐释着汉代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厚内涵。汉音乐赋研究已涉及源流、题材、艺术手法、思想等范围,但缺少对具体的乐舞内容的系统论述。我们应利用汉代美术作品和出土文物交验互证,挖掘其丰厚内涵,以呈现汉代经典礼乐文化。  相似文献   

3.
河北乐舞是汉代河北民众及权贵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其发展原因一是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二是随着经济发展和都市文化繁荣的需要音乐歌舞商品化,以及统治集团对乐舞艺术的喜好与需求.河北乐舞发展的主要表现是女乐数量众多,进入宫廷,并遍及豪贵之家.少数女优跻身统治者行列,以善乐舞而得宠于帝王,并因此而影响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乐舞艺术的发展.河北丰厚的音乐歌舞土壤还孕育出了著名的音乐家和整理传承音乐理论的学者.  相似文献   

4.
论杜甫乐舞诗的创作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乐舞之盛,为历代所罕见。它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此种现实,必然要反映于诗歌创作之中,故唐代许多优秀的诗人,皆有题咏乐舞的佳作传世。作为唐代诗歌艺术的杰出代表,杜甫的乐舞诗是其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重视与研究。 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其其乐舞诗的创作特色,试加论述。  相似文献   

5.
乐舞于唐代空前兴盛。唐人雅俗观、乐舞价值观的变化,是唐代乐舞特别是其中具有观赏价值的俗舞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乐舞对唐代社会的影响有三:一、与唐人生活关系大为密切,是人们娱乐消遣的主要方式,也是文人士大夫抒情言志的工具;二、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中外文化的交流,不仅本身是融合与交流的重要内容,还影响到服饰、雕塑等方面;三、提高了诗人的艺术鉴赏力和表现力,扩大了唐诗的题材,其中的佳作更是唐诗宝库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东夷地区最早的艺术活动——原始乐舞,体现了古东夷人整个社合群体的文化意识,其原始的文化发展必然促进其原始乐舞的发展,大量的考古说明了他们在音乐文化上的不断发展,现代的科学手段也证明了古东夷五声音阶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闫江涌 《华章》2007,(2):93
本文概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主要外域乐舞在中原的流传情况,说明外族音乐对中原传统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更体现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在消化吸收外来乐舞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自身的包容精神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唐代宫廷乐舞又称"燕乐",它不仅建立了完整的乐舞机构组织,成立了"教坊"、"梨园"等,还极大地丰富了乐舞表演的内容形式(坐部伎和立部伎),在舞蹈风格上也形成了两大类健舞(刚健敏捷多为来自外族的舞蹈)和软舞(舞蹈温婉轻柔多为汉族自己创作的舞蹈)。  相似文献   

9.
唐代乐舞艺术高度发达,尤其是宫廷乐舞不仅规模庞大,表演更是精湛绝伦,宫廷乐舞具备独特的政治教化功能,尤其是在宫廷乐舞关照下的唐代宫廷雅乐乐舞便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为统治者稳定其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楚乐舞是荆楚大地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省荆州市对楚乐舞的保护与开发主要体现在成熟舞台作品的排演以及对楚乐舞艺术风格的研究与展现等方面。楚乐舞的保护与开发强化了荆州旅游形象,丰富了旅游资源和文化产品,对荆州文化旅游有重要意义。荆州楚乐舞在节目编排过程中,应力求客观、科学、准确,注重经典乐舞的研究与创作,进一步丰富表演内容和形式,树立自身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1.
龟兹佛教壁画中的乐舞文化是我国新疆阿克苏市拜城县古代龟兹国的音乐与舞蹈,再现了古代龟兹历史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促进了龟兹佛教乐舞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实为做好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举措。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浅谈龟兹佛教乐舞的产业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唐代以强盛的国力为根基,在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体现着兼容并包的恢弘气派,而唐代绚丽多彩的乐舞则更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巅峰。唐代有了更加专门的乐舞机构,唐人创造了许多新的乐舞,并涌现出许许多多宫廷和民间的著名舞蹈艺术家。唐代舞蹈,饱含着大唐时代特有的精神和品格,以其独有的舞风神韵体现着唐人以阳刚强健精神为内核,兼具浪漫婉约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3.
藏传佛教与蒙古地区文化的互相碰撞融合衍生出了具有蒙古地域文化特色的蒙古佛教,蒙古佛教音乐又大致包含了诵经乐、乐舞、乐舞剧及器乐几个部分。蒙古佛教音乐包含了藏、汉、蒙三种文化的不同特色,具有独特的文化多元性,对文化传承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其多元性,对其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唐朝盛世,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在这一强盛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唐代歌舞音乐艺术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乐伎作为音乐文化的表演载体,为唐代歌舞音乐艺术的传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在活跃于社会的各个文化空间,负载着多种历史信息,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则是唐代的重要文学体裁之一,在唐朝空前繁荣,诗中不乏描写唐朝乐伎的内容。本文从音乐学的角度去研究这些诗词中描写唐代乐伎的部分,探究唐代乐伎的歌舞生活。  相似文献   

15.
王虎胤 《甘肃教育》2020,(2):141-141
在唐代,内地汉民族音乐不断与边疆各地乃至异域音乐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了这一时期多元化的音乐艺术,体现出内容的丰富性、情调的多彩性、风格的多样性。多元性特征熔于一炉,使得唐代音乐雍容大方、庄重典雅、博大精深。真正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唐代曲子辞(即当时的民歌)是唐代音乐的主流,流露着真实情感,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且内容丰富,样式自由多样。李白的乐府诗、绝句诗是与当时的音乐环境相适应的,也与唐代曲子辞的情调是高度契合的。其乐府诗具有鲜明的音乐旋律,充满音乐的流动和飘逸。  相似文献   

16.
东方乐舞的发源地在唐代长安。早在隋统一中国后 ,就定了 9部乐 ;盛唐继承了隋的 9部乐 ,并加入唐太宗李世民灭高昌时掳回的乐队 ,便成了 10部乐 :燕乐、清商、西凉、天竺、高丽、龟兹、安国、疏勒、康国和高昌乐。除燕乐属唐人自创 ,清商乐是汉魏南朝的旧乐外 ,其余的从名称就能推知来自外邦。由此可以看出 ,唐朝在继承和发展秦汉乐舞的基础上 ,吸收了西域乐舞 ,使之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唐乐舞。唐乐舞管理机构及乐舞形式据史载 :唐代 ,每当朝廷举行盛大宴会 ,如为皇帝祝寿 ,招待外国使臣等 ,都要演奏十部乐。它是集音乐、歌唱和舞蹈于一体的…  相似文献   

17.
经变画所绘乐舞图像是整个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极具特点和风格的部分,尤其是在唐代经变画绘制空前发展的背景下,乐舞图像不仅成为经变画表现佛教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今人研究唐代乐舞史不可或缺的图像史料.本文从乐舞图像的分类、表现形式以及功能三个方面入手,对唐代莫高窟经变画乐舞图像加以耙梳,以期对经变画乐舞图像绘制动机、乐舞图像与佛经文本对应、乐舞图像与经变画关系等问题得出一定的结论,为敦煌乐舞和唐代乐舞史研究提供相关研究资料与学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纵观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历程,舞蹈,从最初被赋予政治功能具有教化作用的大周,到普遍兴盛快速发展的汉代,再到乐舞文化空前繁荣,人人善舞,以舞为荣的盛唐,一路蓬勃发展的乐舞在宋代出现了转折。如果说,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的鼎盛期,那么,宋代就是中国古代舞蹈的转折点。从整体上看,民间俗乐舞蹈空前兴盛、宫廷雅乐舞蹈趋于衰落这样的"雅俗之争"形成了宋代乐舞"盛衰兼具"的时代特征。舞蹈与戏曲的融合为后来的戏曲表演艺术做了积极的贡献,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丰富了舞蹈表现形式,增添了舞蹈动作元素,使得民间俗乐舞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唐代宫廷音乐机构通过层层设置发展到历史上相当完备的阶段,是唐代宫廷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繁盛的宫廷音乐活动相适应。唐代宫廷音乐机构是否可被认为是教育机构,其音乐教习行为是否属于教育行为,是研究唐代宫廷音乐教育的前提。对此,试从教育学和历史学的角度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20.
汉代音乐文化随着国力强大和统治阶级的提倡,成为我国封建社会音乐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主要表现在乐府机构的完善、鼓吹的盛行、乐舞百戏文化的新进展以及音乐由宫廷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变等方面。汉代音乐文化在中国音乐史上写下了华丽的篇章,对后代音乐文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