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歇后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一直是众多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之一。由于歇后语的分类不同,它的心理认知过程也不同。根据歇后语的后半部分是否采用谐音的方法表情迭意把歇后语分为两类:谐音式歇后语和非谐音式歇后语。后在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对它们的认知过程进行分析,可揭示出歇后语的幕后认知机理。  相似文献   

2.
同义手段是中国现代修辞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范畴。上个世纪80年代对同义手段曾进行过热烈地争论。2009年出版的《广义同义修辞学》的学术价值就是:在中国修辞学中最终确立了同义手段范畴的学术地位。只有联系同义手段学说的发展史,才能够真正把握聂焱教授的这一著作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汉语中的歇后语是一种具有非常强的民族特色的语言现象,它蕴涵了丰富的思想性,而且贴近生活、诙谐而形象。谐音双关歇后语是歇后语的一种,且在其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从认知语言学语音隐喻的角度对歇后语中的谐音双关歇后语进行分析,可以找到理解谐音双关歇后语的新的理解机制。  相似文献   

4.
钟舟海  曾平 《现代语文》2015,(1):99-101
相对于汉语中的全民通用歇后语,地方性歇后语(例如客家歇后语)也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在地方性歇后语当中还有一种更为别致的歇后语——它以某地区某个众所周知的人物的经典言论或其传闻逸事为基础,浓缩出一句歇后语,该歇后语仅为有限区域的有限人群所熟悉和使用,该范围或圈子里的人只需要听、说该歇后语的半句,大家便可心领神会,取得特殊的言语交际效果。笔者将这一语言现象暂且命名为"小范围名言轶事型歇后语"。本文对此类型的歇后语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究其语言特征、形成原因以及交际效果等。  相似文献   

5.
赵琼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3):60-63,78
从符号学的意义观着手,探讨了歇后语在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三方面与英语的差异,并通过对霍、杨两英译本中有关歇后语翻译实例的对比分析,考察了不同的策略,指出歇后语的语用意义在翻译中应该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6.
汉语歇后语的认知特点及其认知语法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歇后语的基本意义是否与其后一部分的字面意义相同将汉语歇后语分成本义歇后语和非本义(别义)歇后语两类,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得出(1)歇后语是图形,背景在语言中的现实化,前一部分为背景,后一部分为图形,呈现“背景——连接环节——图形”(背景先于图形)这样一种焦点靠后的认知结构;(2)歇后语虽然句法结构特殊,但仍然符合汉语语法的总体认知特征,即:遵循“参照物”到“目的物”原则。这一讨论对于歇后语的准确翻译、正确理解和使用乃至引发对歇后语的多角度研究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同义手段是中国修辞学的一个重要学术范畴,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同义手段学术争论对中国修辞学的发展繁荣产生了深远影响。学术争论应有宽容精神,应发扬“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治学精神。修辞学史的写作应该尊重事实、公正客观、鼓励创新、支持超越。新时期同义手段说成果丰硕,证明这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理论学说。同义手段说应该进一步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汉语歇后语的图形——背景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语歇后语是一种特殊的句式。已有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从语法学、修辞学、文化学、语义学的角度进行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图形-背景理论出发,对歇后语作进一步的分析。文章指出汉语歇后语是一种典型的句末焦点句;句子焦点的位置是由说话者的发话意图决定的;同时还进一步揭示了歇后语的内部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9.
歇后语的分类与英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歇后语是汉语习语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其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结构形式,是其他语言中所没有的。就其前后两部分联系方式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类:双关式歇后语与比喻式歇后语。本文在对不同类型歇后语的结构形式进行详细剖析的基础上,通过典型例句说明其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0.
戴小芳 《文教资料》2011,(21):32-33
语言中的各种材料,从意义之间的角度看,有同义的、反义的、类义的、上下义的等,同义在语言中是大量存在的。本文所要考察的网络缩略语与其原型语构成了一种同义的形式,并分析考察了在同义手段下的缩略语的类型及其所表现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1.
歇后语具有独特的语言特色。本文以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论为基础,分析歇后语在语义上的隐含性、语境上的关联性及其强调性。  相似文献   

12.
歇后语是我国语言文化宝库中的奇葩,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它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充分的人类智慧和独特的语言结构。本文探讨了歇后语的结构形式、幽默讽刺之修辞特色,并且探讨了相应的日译方法,以便更好地把幽默诙谐的歇后语准确完美地介绍给日本民众,弘扬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3.
歇后语又叫俏皮话,是一种来自于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它涉及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历史上的圣贤君师,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现实生活中底层的小人物,想像中的神仙鬼怪、宗教人物四类。歇后语中对这四类人物的形象和价值取向的描写,反映了我国民间笃信道、佛,追求情义、正义以及国民性格中歧视弱小、圆滑世故的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14.
独立句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说话者往往出于某种语用目的,有意把话语的真实意图省略,听话者可以根据独立句的句法特点,建构起一个可能的心理空间,该空间与真实心理空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认知距离,听话者可以根据当时的情景语境以及认知语境激活言语行为脚本的核心成分,从而把握说话者的隐含意义。从认知和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了独立条件句和歇后语的认知特点及其语用推理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关联理论,翻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对关联原则的遵守,即交际双发的互明和最佳关联性。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是关联翻译理论下的两个基本翻译策略。歇后语描述部分的翻译采用直译、直译加注或间接翻译的方法,而在释义部分采用双关修辞的歇后语运用间接翻译的方法加以翻译。  相似文献   

16.
本身语义上的事件性和概括性是歇后语获得比喻识解的前提条件,喻底对喻体的概念突显和概念框架转换是其认知手段,"喻体+喻底"的结构一实一虚,具有认知上的张力,为推演理解新的事物和现象提供认知上的通道。这种认知共性的存在,使得歇后语保持了长久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图式是已知事物和信息储存于大脑中的背景知识,文化图式是关于不同文化的背景知识。歇后语是汉语所特有的一种语体,从歇后语的本质和英汉语之间的文化差异,探讨歇后语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汉语歇后语的认知解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歇后语是汉语习语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蕴含丰富的隐喻意义。概念合成是一种先进的隐喻阐释理论。基于概念合成的歇后语认知解读研究不仅获得了比较完整的歇后语认知解读路线,同时考察并完善了概念合成理论需要充实的内容。空间关联和冲突、理想化认知模型和规约化等重要认知机制以及文化影响因素需整合入概念合成理论框架以加强阐释力。  相似文献   

19.
一词一义的形成过程是词的制造者为一个意义选配一个“词的语音形式”的过程。一词多义的形成过程是新的词义与旧的词音相结合的过程。多义词中本义之后的义项都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引进”到同一个“词的语音形式”之中的。词的本义不能“产生出”或“带出”词的新义, 故词义不可“引申”而出。“词义引申”说未能真实反映多义词中本义之后的义项进入同一词中的客观过程。古汉语中的多义词皆词义引进所致。词义引进表现为“一义一进”和“一义多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