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在音乐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教师要唤起学生的潜在音乐能力,用音乐表现内在的感染力去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各种音乐表现形式、手段去吸引学生参与音乐学习及音乐实践活动,用学生喜欢的简易乐器去吸引学生,并用各种优秀的音乐作品去感染学生。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以课堂为主导、课外兴趣小组为补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音乐知识的学习之中,让音乐本身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2.
"亲其师而信其道."要让孩子们喜爱音乐课,就要让孩子们喜爱音乐老师.一个受学生喜爱的音乐老师,需用微笑面对学生,用心关爱学生,用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去激发学生,用赞美的话语去鼓励学生,用独特的教学风格去吸引学生,把最美的笑容留给学生,用自己的健康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成为孩子们喜爱的一名音乐教师,才能带领孩子们走进快乐的音乐段堂.  相似文献   

3.
要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的畅游,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去赏析音乐作品,只有具备了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我们才能有效感知音乐,才能体会到音乐的美感.在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爱上音乐,学会运用音乐.作为音乐教师,只有让学生用心去体会音乐,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耳朵听音乐阶段,音乐教学才能真正取得成功.现代音乐教学的真谛是教会学生,如何去赏析音乐作品,培养学生重视音乐作品的内在感受,是每一个音乐教师值得多下功夫的大事,要求我们音乐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音乐基本技巧和伦理知识的教导方面,更要重视音乐赏析这一块.  相似文献   

4.
刘薇 《上海教育》2008,(24):60-60
奥尔夫曾说:“音乐教师的作用不是去鉴定音乐素质的好与差,而是让学生心中的音乐种子去生根发芽。”“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孩子们的思维是千奇百怪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热情和真诚的态度关注学生,鼓励学生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去感受、去把握,学生就能创造一些联想的形象来表达,从而来打造一个属于他们的美好的音乐世界,此时,学生就会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了。  相似文献   

5.
何让孩子们在音乐课里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如何让音乐成为孩子们的最爱?这是每位音乐老师坚持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正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信息传递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因素不仅有益于认知因素的发展,其本身也是音乐教学的目标之一。有人说:"学习音乐,不是去培养音乐家,而是要让孩子在音乐学习中有一个良好的品格,有一颗美好的心灵。"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勇于创新,不断摸索。在近几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要从注重学生学习兴  相似文献   

7.
孩子们都喜欢音乐,却有一部分孩子不爱上音乐课。这是什么原因呢?所有的孩子都能在音乐中得到快乐,但在音乐课上却不是这样。在欣赏音乐时学生们往往很享受、很放松、很愉快,但由于嗓音或是音准等方面的原因,在唱歌时有些学生并不享受,也不放松,在这件事上没有成功的经验,所以也就不能得到快乐,更不乐于多多尝试。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唱得很好,但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有义务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良好的学习环境,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在音乐课堂上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音乐教师更要想尽办法使得音乐课充满趣味性,吸引学生的眼球,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是一节成功的音乐课。  相似文献   

8.
音乐无处不在,它带给我们的是放松,是愉悦的心情,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罗丹曾经说过:"艺术就是情感"。然而,对于中学音乐的教学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以不同的方法带学生去感受不一样的音乐世界,享受音乐的美,音乐教育对于陶冶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以我们国家现在的经济发展条件下,还是有一定的能力从小培养孩子的音乐审美能力,开启对音乐世界的神奇之门,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爱蹦爱跳,是孩子们的天性。天真活泼,朝气蓬勃,阳光灿烂,所有美好的一切都属于今天的孩子们,谁说他们调皮淘气?谁说他们不善解人意?让他们尽情地唱起来,欢快地跳起来是他们调剂大脑、轻松学习的最佳办法? 多年来,带着孩子们漫游音乐王国,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名音乐老师的酸甜苦辣,也深深爱上了“音乐老师”这个称号。在实际教学的改进与思考中,在多次组织、策划了  相似文献   

10.
在中小学的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如痴如醉,而听课的学生则听得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这种现象最大的弊端就在于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参与体验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认为,在音乐欣赏课上应给孩子们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展开自己想像的翅膀,在自己的世界里去感受音乐、鉴赏音乐,使学生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江苏省"提升教学能力构建有效课堂"的培训活动,聆听了两节全国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的音乐课。听后,老师们都啧啧称赞,不管是从大的教学环节还是小的教学细节来看,执教者都掌控得得心应手,确实是两堂优质音乐课。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思考:"怎样的音乐课算是一节优质课?优质课的标准是什么?支撑优质课的教学理念和理论基础是什么?音乐优质课应该‘优’在哪里?"以下是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一、以审美为核心突出音乐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正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对于学校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核心理念的落实,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育不乏功利的今天,衡量一位教师的标准是什么呢?有人说是学生的考分,有人说是教师的获奖,但是如果我们深入思考一下学校的功能,思考一下教师的职责,思考一下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就会逐渐清晰起来。好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充满爱与关怀,而且这爱与关怀能够拨动孩子们的心弦;好教师是在课堂上能够引领学生去自主探索不断发现学科奥秘,获得成功的体验;好教师还应该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唤醒和影响孩子,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那么,好老师,由谁说了算?校长说了不算,同事说了不算  相似文献   

13.
张宝琴 《小学生》2013,(10):74-74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们喜欢音乐""上了还想上"。音乐老师的教学艺术、教学魅力如何在音乐课堂上得到展示,如何达到提高国民音乐素质主阵地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音乐教师科学引导学生喜欢音乐,尤其是喜欢音乐课,娴熟驾驭学生思想感情,使学生在无限欢乐中探索音乐天地的奥秘,在音乐美的艺术氛围中感悟人生,在师生互动的交融中完成音乐课堂教学任务,让学生以迫切的心情期待着下一次音乐课的到来。《热爱地球妈妈》被安排在第八单元  相似文献   

14.
在理想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与音乐的共同对话交流中情感得到宣泄、个性得到张扬、人性得到回归。在对音乐的欣赏中享受阳光般美好灿烂的生活,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追求理想的课堂教学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理想始终在你心中,不断追求,一定会实现!音乐新课程的理论体系已初步确立,但音乐新课程改革应该如何“走”好?一线的教师怎么办?怎么学?如何尽最大可能实现课程目标?如何创造自己较完美的音乐课堂教学?新课程教学的操作体系需要一大批一线的教学实践者孜孜不倦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今天,就让我们…  相似文献   

15.
音乐新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作为中学的音乐教师,看到了很多以体现“关注音乐,以音乐为本”的优质公开课。而笔者认为公开课是相胪常态课”而言的,只是一个教学“特例”。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常态音乐课,要明确它的主体是谁?其本质都是体现授课教师对先进教学观念的课堂贯彻,如何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的情感之美,用什么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等。  相似文献   

16.
我们有很多的学生都希望老师介绍作曲家的故事,而不是他们的音乐。我们的音乐教学往往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音乐的本体,较少考虑采用什么方式去传授更合适、更有效。枯燥乏味的知识技能教学让学生产生了厌倦甚至畏惧的心理,进而不喜欢音乐欣赏教学,以至于出现教师讲得如痴如醉,学生听得昏昏入睡、卧倒近半的尴尬场面。  相似文献   

17.
有位老师上《海的女儿》阅读交流课,在最后一个环节,老师请孩子们写下关于《海的女儿》的阅读感受。喜欢音乐的她还放了一曲轻柔的音乐作背景,孩子们与教师似乎都沉浸于这种舒适的世界里。在课堂教学评议的时候,有位教研员称,学生的思考需要绝对安静的环境,播放音乐可能会打断学生的思路,打扰学生的思考。她以自己写论文的体验来说明,  相似文献   

18.
薛晖 《儿童音乐》2011,(3):40-42
符洁:薛老师好,省里面经常组织一些老师集中去学习交流,但由于我们农村中学所有学科中音乐学科的地位不高,所以领导不重视,一些培训学习的通知都没有看到过。我还是几年前大学里吴跃跃老师教过我们音乐教学论,工作后一直没有这种学习机会,很渴望有能像今天  相似文献   

19.
真正要上好一堂音乐课,做一个孩子们喜欢的音乐老师确实不容易,音乐课堂一旦有了生命的活力,就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尽兴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受到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去总结经验和学习更好的教学方法才能让课堂更成功,从而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带孩子们走进更开阔的音乐天地中去。努力做一个智慧型和敬业型的教师让孩子更加喜欢。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无论是政府还是普通民众,越来越认识到素质教育对下一代成长的重要性。目前,不少在校学生,由于心理素质不健全而纷纷走上犯罪道路。前不久震惊世界的云南大学马家爵杀人案,就是最好的佐证。这样的悲剧还在不断地上演,它给我们一个严重的警示:我们的学生怎么啦?我们的下一代怎么如此脆弱?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向城市的音乐老师,我在努力地寻找根源,终于发现,之所以会有今天的结局,主要原因还是在教育上,尤其是素质教育的欠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