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中指出:要“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具有这两种要素之一的人,才算得上是第一流的人物。他说:“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陶行知的一生就是按照他自己所提倡的这种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改革旧中国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地奋斗的。陶行知在教育事业上的改革精神首先表现在他“是反传统教育、反洋化教育的旗手。”  相似文献   

2.
教育文摘     
怎样才算是一个真正的、第一流的教育家?这个问题,陶行知先生在从事教育活动的早期已经有所论述,他认为“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办……办。”简要说来:第一种是教育官僚,第二种是教书匠,第三种是没有教育理论指导的盲干家。这三种都算不上是真正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在其著名的文章《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中指出:中国现在的教育家只有政客、空想、经验三种,但教育的科学教育家最为重要。敢探明新理,即是创新教育,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日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的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人物。  相似文献   

4.
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对教育提出了产峻的挑战,我们的中师教育非改革不可。当前,中师教学改革应该抓住什么问题?我认为,我们要注意培养中师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抓住这个主要环节,才能带动其它各个环节,实现全面的教学改革。怎样去实现中师全面的教学改革呢?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和实践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我们要学习陶行知的献身精神,创新精神和开辟精神,学习他的有关论述。陶行知在《第一流教育家》一文中指出。“我们常见的教育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  相似文献   

5.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了“创造教育”的理论。他先对校长说,富于创造精神能够成为“社会的领袖”,认为乡村校长应当有三层“资格”:一是他要有劳动的身手;二是他要有教师的头脑;三是要有社会改造家的精神。他又告诫教师,要“认识小孩子有力量”,要“解放儿童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6.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了“创造教育”的理论.他先对校长说,富于创造精神能够成为“社会的领袖”,认为乡村校长应当有三层“资格”:一 是他要有劳动的身手;二是他要有教师的头脑;三是要有社会改造家的精神.他又告诫教师,要“认识小孩子有力量”,要“解放儿童的创造能力”,要有勇气和胆识与孩子一道“创造儿童的乐园,”并作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的论断,主张给小孩子以广阔的空间,充分而自由地活动,“在劳力上劳心”.作为第一流的教育家,陶先生敢探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培养了一大批富于创造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是一位实现了教育家精神和改革家实践耦合发展的大先生,是“革命的教育家”和“教育家的革命”的典范。在投身平民教育运动之前,他业已在我国高等教育革新方面做出了若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包括力主首开“女禁”,开辟中国女子高等教育新天地;首倡“教学法”,以“学”为中心引领全国;引进“选科制”,拉开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大幕;创办“暑期学校”,发出以教育改造社会之嚆矢。除了大爱、奉献、创造、求真这“四种精神”之外,“平等精神”也在陶行知精神图谱上占有重要位置,因为他主张师生平等、男女平等;呼吁教学相长,“教”“学”平等;倡导知行合一,“劳力”与“劳心”平等;追求“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相似文献   

8.
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掷地有声地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造教育”思想,成为我国近现代“创造教育”的倡导者、开辟者、先行者。他的思想主要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培育具有集体精神的“真善美的活人”为目标;以生活为教育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主张解放、培养并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这是一种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反映现代教育理论发展趋势的新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思想领域的一笔珍贵遗产。今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认真挖掘、整理、借鉴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仍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根据审美教育的特点和创新精神的本质属性,我认为审美教育是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一、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1.由“创新精神”的本质属性所决定创新精神也叫创新态度,是一个人对于创造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从心理成分方面说,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认知成分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活动的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成分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喜恶等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这三种成分互相促进,互相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创新精神。也就是说,构成创新精神的三种心理成分决定着一个人想不想去创新,有没有创新的愿望和动机,是不是对创新抱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能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去积极地进行创新。这就必须从创新精神的心理成分出发,从审美教育入手。俄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相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的发展。富有诗意的创造开始于美的幻想,美使知觉更加敏锐,唤醒创造性的思维。”审美教育就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就是用具体的、鲜明的美的...  相似文献   

10.
石子换糖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小时候住在一间杂货铺附近,每天都能看到大人将一种东西交给杂货铺老板,然后换回自己需要的物品。于是,有一天,他将一把石子递给老板“买”糖,杂货铺老板迟疑片刻后收下了石子,把糖“卖”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板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终生。”这位杂货铺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拥有教育家的智慧;他没有用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用宽容维护了一个幼小生命的尊严。这是对儿童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身负教育职责的我们更应具有这样的智慧。记得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对…  相似文献   

11.
“我来讲个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眼镜叔叔说。“是《西游记》吧?”孩子们说。“不,不是那个《西游记》中的故事,”眼镜叔叔说,“里面没有孙悟空,也没有猪八戒和沙和尚,更没有白龙马。这是历史上真正的唐僧,他一个人去到印度,取了真经。”  相似文献   

12.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慷慨激昂地提出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则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明确指出 :“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手段。”“没有责任心就不会有真正的工作。”对于广大学生 ,特别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 ,培养其稳固持久的责任心是一件刻不容缓的重大事情。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意识到这一神圣责任 ,深刻理解责任心 ,掌握培养责任心的良好方法 ,并将贯彻到日常教育工作中去。1 责任心的含义简单地说 ,责任心就是责任意识或负责精神。它是人们所应养成的一种重要的个性…  相似文献   

13.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1,(7):I0002-I0002
魏书生的名字,像一颗恒星,闪耀在校园的天空,闪烁在学生的心灵。正如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吕叔湘所说:“魏书生同志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想着的是全体学生,要把所有的学生教育好才甘心,有一个学生没有教好心里也不安。他把学生看得比自己重要,自己可以忍受生活上的种种不便,种种困难,目的是把这些学生一个一个地教育成才。这是一种真正的共产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对于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伟大的实践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早有论断,他说:“只有精神力量才能使人成为真正的人”,“真正的人是具有和谐的、多方面精神生活的人”,“教育技巧的特点就在于使教育的整个过程成为教师过问人的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的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成为一个精神健康而丰富的人”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史中最宝贵的教育遗产之一。其中师范教育思想,至今仍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在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重温陶先生师范教育思想,倍受启发,特别是他提出的“第一流教育家”的思想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教师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正如陈云同志所指出:“四化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培养什么样的教师,这是师范教育的核心问题。陶先生在1919年写的《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中写道:“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育、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  相似文献   

16.
长期的小学教学中.我发现,只有小学生喜欢哪一个科目.对哪一个科目有兴趣,他才能学好。这说明,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古今中外.有好多教育家都说类似的话。我国的教育大家思想大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就连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马丽 《成才之路》2014,(20):73-73
“兴趣是创造愉悦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一位外国教育家说过的话。兴趣无时无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及时发现并积极培养孩子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对他们的成长成才将有深远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激发起孩子们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呢?一、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自由”的课堂环境(1)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的课堂学习环境。尽量多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创造,并及时表扬学生别出心裁的巧妙设计,还要允许学生无拘无束地自我表现,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艺术个性的形成。(2)给学生营造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思维空间。只有和学生保持一定的高度,我们才能够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换位思考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营造和提供最适合他们学习和发展的教育平台。所以,我们在美术课堂教学上要给学生营造自由的空间。要表扬并鼓励他们想其他学生没有想的,做其他学生没有做的,凡事都要尽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创造性的思维面对一切,只有这样才能够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真正乐趣。  相似文献   

18.
站起来     
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孩子苦恼。因为他的儿子已经十五六岁了,可是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于是,父亲去拜访一位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孩子。禅师说:“你把孩子留在我这边,三个月以后,我一定可以把他训练成真正的男人,不过,这三个月里面,你不可以来看他。”父亲同意了。  相似文献   

19.
魏书生的名字,像一颗恒星,闪耀在校园的天空,闪烁在学生的心灵。正如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吕叔湘所说:"魏书生同志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他想着的是全体学生,要把所有的学生教育好才甘心,有一个学生没有教好心里也不安。他把学生看得比自己重要,自己可以忍受生活上的种种不便,种种困难,目的是把这些学生一个一个地教育成才。这是一种真正的共产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一个小男孩住在一间杂货铺附近,每天都看到大人将一种东西交给杂货铺老板,然后换回自己需要的物品。于是,有一天,他将一把石子递给老板“买”糖,老板迟疑片刻后收下了石子,然后把糖“卖”给了他。这个小男孩就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后来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终生。”这位杂货铺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拥有教育者的智慧:他没有用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而是用宽容维护了一个幼小生命的尊严。这是对儿童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尊重。教育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没有一种通用的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