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彝族尼苏谚语是彝族尼苏人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这些谚语类型丰富,蕴含深刻的哲理,发人深思,具有很强的教育启迪功能。在形式上采用彝族独特的五言或七言诗体,句式工整,富有诗韵,便于传授、记忆。多采用比喻、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增强了谚语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有助于谚语劝诫教育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彝族历史悠久,建筑文化丰富,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吸纳和创造了适合自己生存空间的一整套独特的建筑观念,体现出浓郁的民族文化特征。彝族民居是彝族文化中重要的物质文化符号,沉淀着彝族的精神文化内涵,是彝族精神与物质文化的统一载体。从彝族的历史文化渊源、传统建筑类型、观念以及建筑的传承方向等方面对无量山乡彝族民居的建筑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3.
彝族作家李乔,以其长篇三部曲《欢笑的金沙江》奠定了他在彝族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他的小说以二十世纪云南历史的发展为创作背景,展现了都市与现代、边地与民族的独特风貌,塑造了众多不同历史阶段、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的人物群象,形象地展示了一幅二十世纪云南历史的巨幅画卷。本文试对他的小说进行宏观的分析,揭示出其对文坛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4.
“玩声音”是黔西北彝族人民在上千年的历史生活积淀中形成的特有的音乐文化。对彝族青年男女来说,“玩声音”有着极强的功利性和实用性,是他们交往、恋爱、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黔西北彝族“玩声音”演唱有用气呼、用弹舌、变嘴形、用和音四个方面的技巧,其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及价值。  相似文献   

5.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对音乐有很强的敏感力和创造力。巍山大仓镇啄木郎村的彝族民间音乐极具地域特色。通过实地调查,啄木郎村彝族打歌非常讲究规矩,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民歌演唱形式多样,涉及内容较广,风格色彩独特;民间乐器种类繁多、异彩纷呈。在这里彝族民间音乐以多样化呈现,得到了较好地保护与传承,它们承载着千年彝族历史文化,蕴含和体现着彝族音乐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巍山县大仓镇啄木郎村彝族打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当地彝族的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民风民俗及重大社会活动紧密相连,渗透到当地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其在彝族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彝族民间各种大小仪式活动,滋养了其经唱歌诗传统。彝族社会毕摩传习中特有的诗教方式,是彝族经唱歌诗传统的生命力所在。以诗论诗的独特诗论,是彝族传统诗学理论的高度总结。彝族诗化经唱、毕摩诗教方式以及诗论,三位一体呈现了彝族悠久的诗学内涵及特征。  相似文献   

8.
彝族民间文学是彝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六盘水市彝族地区有着丰富的彝族民间文学,包括口碑文学和彝族毕摩文学,是彝族毕摩和彝族人民对彝族历史和社会现实的书写,进一步研究彝族民间文学中的主客体关系,对彝族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和繁荣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峨山彝语的语言通解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苏(na33su33)、聂苏(nie33su33或称尼苏ni33su33)、山苏(或称勒苏le33su33)是峨山县内的3个主要彝族支系。运用语言通解度测试(Recording Test Testing)的方法进行调查,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后,结果显示纳苏和聂苏彝语的通解度相当高,而山苏彝语和纳苏、聂苏彝语的相通性不高。  相似文献   

10.
南涧彝族是澜沧江流域彝族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调查小组对其进行了实地田野调查,对该地区的彝族文化有了总体认知。文章从调查概况、调查主要内容、调查中发现的存在问题、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等角度,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1.
彝族"三道红"婚俗具有极其浓厚的民族特色,但在外来文化冲击下,出现迷失与偏离。之后,"三道红"传统婚俗完成了"回归"并得到重构,这是支撑彝族社会运行的整套伦理道德体系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的作用。这套伦理道德体系在现代社会被赋予了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新意义,从而保持了其原有的生命力。"三道红"传统婚俗变迁历程的背后,是"三道红"文化自觉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彝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进行概述,重点对其保护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彝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但是在保护和传承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缺乏健全的法律制度、完善的管理体系、足够的保护资金、注重保护的观念、有效的保护渠道;为此,从法律、经济、政府、教育、旅游等方面提出保护彝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贵州彝族秋千进行研究。发现贵州盘县彝族秋千作为彝族民俗体育项目,有索秋、观音秋、磨磨秋三种表现形式,均蕴涵着彝族人民的智慧;极富地方民族色彩的彝族秋千,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健身价值、文化传承、娱乐价值、人文价值、民族团结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大理巍山大仓镇啄木郎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在自然环境相对僻远,农耕文明积淀深厚的少数民族自然村落中,村落仪式的变迁一定程度上逊于物质文化的变迁,而在村落宗教仪式中的彝族宗教精英,在村落宗教仪式中表现出了较稳定性的功能特征。这主要是源于彝族宗教精英所依赖的一定的文化生境土壤的存在与变迁的弱性所导致的,但总体而言,其文化生命体依然处于动态的应变之中。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民族文化互化总是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各方影响,它们之间不总是对等、平衡的。滇中塔甸村彝汉杂居现状,是彝汉两个民族在共同地域上长期文化互化的结果。塔甸村彝汉双语使用现状,因汉语作为国家民族共同语的强势地位,总体上呈现出彝母语语用功能有所减退的趋势。为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构建和谐民族语言关系,应大力开展相对弱势的彝母语教育和传承。单向度的彝母语教育和传承,离不开作为母体的彝族文化传统的整体传承和教育。  相似文献   

16.
景东县安定乡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旅游资源。景东县安定乡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应该按照文化旅游资源特点,确立"彝家羊皮舞之乡"的文化旅游品牌,精心设计东西两条文化旅游线路,争取民间力量参与市场投资,循序渐进加大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发展的市场目标。  相似文献   

17.
彝族体育与本族信笃的原始宗教存在着密切关系,而且,彝族体育文化之根在其本族信仰,彝族的原始宗教是其体育文化的渊源。原始宗教与彝族体育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人类学的角度看,"花腰彝"祭龙仪式承载了"花腰彝"民众的精神信仰和理想寄托,蕴含着彝族文化的诸多要义,同时也融入了他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现实生活的理性思考与阐释。  相似文献   

19.
六盘水市是贵州彝族的主要聚居地,两千多年来,彝族民歌伴随着彝族先民的生息繁衍而发祥。彝族民歌是彝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彝族社会生活的"镜子"和"百科全书",有高层次的艺术性。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彝族文化传承平台的价值和审美功能发挥社会作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