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巴里·齐然尔曼,戴维·齐然尔曼,是英国当代著名科普作家,他们合作撰写的《火星,我的第二家园》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又充满了大胆的,甚至是神奇的想像,洋溢着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执著和热情,为人类展示了美妙无比、光明无限的未来世界。新教材高中第二册《空间和时间旅行》就节选自这部科普作品。它以星系和星际之间的旅行为话题,以简明质朴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多少有些深奥神秘的有关空间和时间旅行的知识,让人既大开眼界,又深受鼓舞。  作者先从人类已经实现的到其它行星(太阳系内)的旅行入笔;再设想以接近光速或光速到…  相似文献   

2.
宗合 《高中生》2010,(9):55-55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承认外星人的存在后,再度语出惊人。他在一部纪录片内讨论时间旅行时指出,“时光机器”在科学上并非无可能。例如,一艘太空船如果能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在宇宙飞行.就可以让船上的乘客进入未来。他指出,在瑞士地下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内,人类已把粒子加速至接近光速运行。  相似文献   

3.
《空间和时间旅行》一文为自读性科普文章 ,知识性很强 ,但有五处常识性错误。列举如下 :文章第一部分“到其他行星上旅行”第 3小节有这样一句 :“1 947年 ,美国空军飞行员查理斯·耶格尔首次突破声音的障碍 ,以超过 670英里每小时 (1 0 87公里 )的速度飞行。”括号里的内容是对“670英里 /小时”的注解 ,但用的是一个长度单位 ,而不是速度单位。正确的写法应是“(1 0 87公里每小时 )”。同样的错误在本小节中还有 3处 ,不赘述。第三部分“加快速度”第 1小节中有这样两句话 :“推力产生加速度 ,进行星际旅行的飞船所需加速度为 1个重力加…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工》2011,(11):46-46
通过验证单一光子的移动速度无法超过光速,香港科学家证明时间旅行不可能实现。香港科技大学的物理学家表示,他们证明单一光子的移动速度符合爱因斯坦的理论,即任何物质的移动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说明时间旅行只能在科幻作品中出现,而无法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宇宙三禁律     
《初中生》2002,(Z2)
著名的天文学家和科普作家卡尔·萨根曾提出一个极为深刻的问题:物理学定律容许无限发达的文明做些什么?又严禁他们做什么?卡尔·萨根推测,在遥远的将来,无限发达的文明将可能实现一些今天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奇迹(甚至实现像“暴胀论”创始人艾伦·H·古斯提出的用9千克物质再造一个宇宙的这类疯狂梦想)。但仍有些事情,人们一直梦寐以求,不断有人绞尽脑汁论证它的可行性,但却永远是一个神话。用物理学家的话说,“宇宙禁止这种事情发生”。时间机器、空间捷径以及超光速运动可能就是这种事情,或称之为宇宙三禁律。时间机器:美梦难圆自从美国科幻小说鼻祖威尔斯1985年出版《时间机器》一书以来,关于制造时间机器、实现时间旅行便一度成为科幻小说、影视中的热门题材,甚至有些泛滥。“时间机器”,这个怪物确实让人激动又忐忑不安。如果真能返回过去,那就意味着可以返老还童,重塑人生,甚至是再造人类乃至地球和宇宙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本期“教材教法”栏目的文章,赏心悦目,不能不读。《处处“留空”不落空》一文,针对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通病,提出了在课堂中,让学生拥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的三点“留空”做法,并指出运用“留空”艺术,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求知能力。作者之言,语重心长。《数学是“做”出来的》一文,通过两个精彩教学片断的实录和评析,从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高度,充分肯定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让学生“做数学”的成功教学方法,使读者感悟到,只有通过“以情促知———学而生乐———乐而需学———学而生爱”这样一个循环圈,才能实现学生的知、情和谐发展。吴正宪的教学艺术值得探讨、学习、借鉴。《贴近生活教学应用题》一文,介绍以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进行开放性练习的设计和教学的创新做法,新颖实在,操作性强,学了能用。  相似文献   

7.
我们可以穿越时光,回到过去或去往未来吗?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表明这个想法也许真的有戏.霍金提出的"黑洞""光速""虫洞"三种"穿越路径",似乎也为"时间旅行"提供了可行的理论基础. 但是,"可能"和"一定"之间的距离,也许隔着许多个银河系.就目前而言,技术和理论上存在的限制与悖论,都让我们的时间旅行停留在科幻...  相似文献   

8.
寻找曼陀罗     
在超光速飞行没有实现以前,林是不敢去想自己可以回到地球的。但是很快有了这一天,“你可以像拥有一辆地面车一样拥有一艘超光速飞船”——一切似乎完美无缺,人类在宇宙中自由飞行的梦想终于可以实现。但,仍然存在一个巨大的障碍——人的身体受不住超光速飞行的负荷。仿真实验的结果,只有植物才能在飞行之后安然无恙。“那就把植物基因转接到人体好了。”奥德里亚大学基因实验室的一群年轻而富于幻想的科学家说。在反复的仿真实验之后,希望被改造的人群排起了长队。基因改造成了一件最为时髦的事,对象更推广到所有的生物。一时间,各种奇形怪…  相似文献   

9.
时间&空间     
未来总是基于过去和现在而存在的。回忆便是灵魂与物质的交点。拥有即是时间和空间的切点。我是一个人,我对自己说,我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定位。我生存的空间超越了三维空间。穿过黑洞,即便来到十二维时空——一个封闭而又孤独的无极时空。世界最愚蠢的事莫过于跟时间和空间聊天。根据举世闻名的相对论,可以得知:当物体运行速度非常接近光速时,时间就会凝滞。爱因斯坦的伟大,就在于把时间和空间联系起来了。可是,我知道,位移和速度都是相对的。因此,怎样才算“非常接近光速”,这是个问题。我对物理没兴趣,可基于生活和生存环境的改变,我不得不…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对家庭教育中“爱”的探讨 ,分的了家庭教育中爱的教育走入误区的几种现象 ,即 :包办的爱———干涉孩子的自主发展 ;过分的疼爱———剥夺孩子的劳动权利 ;期望过高的爱———限制孩子的游玩 ;居高临下的爱———无视孩子的意见 ,从而提出“让我说一说”、“让我做一做”、“让我试一试”的“爱”的策略 ,以期望每个孩子都能拥有最轻松的爱  相似文献   

11.
在经典物理学中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牛顿曾写道:“绝对的,纯粹的,数学的时间就其本身和本性来说,均匀地流逝而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对于空间,牛顿写道:“绝对空间就其本性来说,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始终保持着相同和不变。”在日常现象中,由于我们所遇到的物体的运动速度远远小于光速,没有必要去改变上述观点,当物体的运动速度可以和光速相比时,发现“时间”“空间”不再是彼此独立  相似文献   

12.
郝好山 《天中学刊》2000,15(5):80-81
1 时间旅行 ,蛀洞所谓时间旅行就是人们可以像空间旅行那样 ,不受时间方向的限制任意回到过去或探访将来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把时间和空间统一起来 ,即时间与空间一样 ,是描述事件时空间隔的一个坐标 .于是人们不禁要问 :既然人类可以很容易地从空间的某一点运动到另外一点 ,那么人类是否也能由现在出发沿时间坐标回到过去或探访将来呢 ?现代宇宙学最前沿的研究方法是引力量子化 ,在此基础上 ,爱因斯坦引力方程 Rμυ- gμυR2= - 8πGC4Tμυ,就有一类特殊的解——蛀洞解 .这类解可理解为空间拓扑中的一个“短柄”,即所谓的蛀洞 .从…  相似文献   

13.
人们原先以为时间流逝的快慢是一成不变的.这就是绝对时间的观念.本世纪以来,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证明时间流逝的快慢不是一成不变的:重力加速度越大和运动速度越快,时间进程变慢就越甚.那么,怎样调整由相对论效应造成的时差呢? 1 时间变化的差异按照相对论,把钟表置于引力极强(重力极大)的地点并作近似光速的激烈运动,它走起来会变得慢慢腾腾的.这就是所谓“钟慢”的佯谬.在科普读物中,有一个这种佯谬的典型的构想故事:如果你乘坐光速火箭去宇宙旅行许久又重返地球,就会发现你的弟弟已经老得像你父亲那样了.这是因为地球上已经度过了相当于旅行人几倍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有言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有在“高”、“阔”的空间里,才能“任飞”、“凭跃”。现行的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拥有一个感觉、体会、思索的空间,从而实现自主学习,以达到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下面就平时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空间,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5.
辰睿 《高中生》2009,(4):53-53
“相对论为我们提供了在未来时光中旅行的方法。只要你运动的速度足够快就可以造成时间扭曲,狭义相对论对此作出了解释。如果我们有一艘速度达到光速99.99999%的飞船,就可以在6个月内进入公元3000年。”这种旅行是相对论的结果.也是爱因斯坦理论的一个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师应彻底改变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重视和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活”起来,使学生会读、善究、巧思、活用。一、重视文本研读的指导,实现“会读”指导学生学会研读数学文本,实现与文本之间智慧的“对话”,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与基础。在具体指导研读时,除了“眼到”,还应要求学生做到“手到、口到、心到”:(1)手到———边读边记:边读边把重点句划出来,把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或做上记号,带着问题认真听课;(2)口到———边读边说:边读边复述主要内容和知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物质的空间尺度空间反映物质运动的广延性,空间两点的距离为长度。长度的计量单位是“米”(m),它相当于光在真空中1/3×10-8种的时间间隔内运行路程的长度。光速为3×108米/秒,即每秒到乙米,或每秒30万千米(公里人人体的高度是1米多,所以在日常生活的宏观世界中,用米为长度单位是很方便的。在宇宙空间如天文学研究中,用米为长度单位就显得太小了。所以使用“天文单位”(AU)来表示太阳系内天体间的距离,一个天文单位的长度定义为日地距离,相当于1.5×1011米,即1500亿米。光速为每秒爿已米,所以太阳光传播到地球的时间需…  相似文献   

18.
2035年,我的梦(meng)想——到人马座a星做客的愿(yuan)望实现了。地球离(li)它有几十万光年,使(shi)用光速要跑几十万年,我打开电脑中的“速(su)度”一栏,从“音速”到“超(chao)光速”,我决定用“超光速”。用了几个小时,我就到了,可是飞船的燃(ran)料也没有了。“轰(hong)!”飞船掉到了地上。引来了几  相似文献   

19.
期页美国研制出新型超导集成电路145美国科学家成功地把光速降为零247日本发现在强磁场下呈超导状态的物质545日本科学家观测到“光泳”现象728世界上最小的激光器———纳米激光器问世748量子信息学应用研究的三大热点825玻璃内部制成衍射光栅945光速并非恒定946日英激光核聚变研究获新进展946美改进自由电子激光器946贝尔实验室用富勒烯制成零下156度超导体948美德科学家分享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046实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20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评述1110日核聚变装置等离子体…  相似文献   

20.
首先,可以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大胆质疑的精神。通过发现、辨析这些瑕疵,让学生明白,即便是权威、名篇,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也可能有失误;这就需练就一双慧眼,不盲从、不惟书、不惟师,有疑必察,服从真理。其次,可以借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自主探索,把握文意的能力。譬如《时间和空间旅行》中“时间旅行”这个模糊概念,可先给学生介绍各种参考书的不同说法,并引导他们上网查询,然后,鼓励学生在课下尝试修改课文中关于“时间旅行”一段的后半部分,再拿到课堂上交流。不求彻底解决问题,只为调动学生的求知欲,逐步培养其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