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发现对方写错别字和他“吹了”对象的事,尚不曾听到,但在小说中,却曾见过。《聊斋志异》中的温姬就是由于嘉平公子写错别字和他断绝关系的:  相似文献   

2.
【案例一】《江畔独步寻花》师 :读了诗 ,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生 :诗中的“花”是什么花?师 :嗯!诗中的“花”是什么花?请大家仔仔细细地读一读诗。(学生读诗、研诗、猜诗 ,有的还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生 :有桃花、李花……生 :还有水仙花……师 :诗中写的花可能有水仙花吗?读读诗句想一想。生 :没有。因为诗中所写的花“千朵万朵压枝低” ,水仙花是草本植物 ,不可能“压枝低”。师 :确实如此 ,诗中的花还可能是什么?生 :桂花。生 :对 ,桂花!可从“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诗句中看出来。师 :你能将这两句诗的意思说给同学们听吗?…  相似文献   

3.
师生合作学习--现代教学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格情境上课铃声响过之后,江老师说:“昨天,大家对《江畔独步寻花》一课都进行了预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我们先学前两句,看看这两句写什么。你们先默读几遍,边读边体会,想好了就可以举手发言。”老师的话音刚落,一只只小手就举了起来。生1:“头两句,写黄四娘家的花很多,‘满’字是写花多,‘千朵万朵’也是写花多,多得把花枝都坠低了。”生2:“老师,我不同意他说的,诗中写的是‘压枝低’,写花多得把花枝都压低了,是花在上面。他说‘坠低了’,虽然也是说花多,但那是花在下面……”老师:“我也同意xx同学的…  相似文献   

4.
《春秋》一书两处记“陨霜”,一为僖公三十三年,云“陨霜不杀草”,一为定公元年,云“冬十月陨霜杀菽”。一举草,一举菽,两者书法不同。对此,《左传》、“公羊传》均未阐说,独《谷梁传》于“陨霜不杀草”云;“未可杀而杀,举重也;可杀而不杀,举轻也。”范宁集解:“重,谓菽也;轻,谓草也。轻者不死,则重者不死可知。”于“冬十月陨霜杀菽”云:“未可以杀而杀,举重;可杀而不杀,举轻。其曰菽,举重也。”范宁集解:“举杀豆(按:豆即菽),则杀草可知。”“不杀草,则不杀菽,亦显。僖三十三年‘陨霜不杀草’是也”杨士勋疏:“陨霜二文不同书,故范特为一例。传嫌独杀菽,不害余物,故以轻重别之。菽易长而难杀,故以杀之为重。重者杀,则轻者死  相似文献   

5.
飞白是汉字书体的一种,笔画露白,似枯笔所写。相传为后汉蔡邕所创。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七)张怀瑾《书断》中的《飞白》言,“灵帝熹平时,诏邕作《圣皇篇》成,诣鸿都门,时方修饰,见役人以垩帚成字,甚悦,归而作飞白书。”这种“飞白”的手法后来又被用入绘画,成为绘画的一种笔法。赵孟頫曾题所画《秀石疏林图卷》: 石如飞白未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第三册,《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有“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的句子,课本未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将此句译为“晋鄙合了符,心里怀疑,举起手来看一看公子说。”很明显,教学参考书是把“举手视公子”里的“举”,解释为“举起”,“手”解释为“人体上肢的总称,或指腕以下的部分。”根据上下文,我觉得“举手视公子,曰”应译为“抬起头来观察公子说”,或“抬起头来看着公子说”。  相似文献   

7.
1993年第2期《修辞学习》所载《念白字和“飞白”》一文中有一段文字:《中国民间笑话选》里就记载了两则笑话。一则叫《读白字》,说的是有个不用功的青年爱念白字。有一天,他正读古代长篇小说《水浒》,正巧有个朋友来看他。朋友问:“你在看什么书啊?”回答说:《木许》。朋友非常奇怪,说:“天下书这么多,‘木许’这本书,  相似文献   

8.
唐朝诗人李峤写过这样一首诗:是谁有这样大的本领,能使树叶飘落、花儿盛开,还能使江面起浪,使竹子全部倾斜?原来,它的诗名正是谜底。诗名是《》。在这首诗中,“解、秋、叶、能、江、浪、竹、斜”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怎样写好这些字呢?我们来学习一个新本领———“比字”。首先我们来“比比天、比比地”。人们常说我们的汉字是方块字,不过,真的把字写成“头齐”、“脚齐”,样子就不美观了。给你一根“神奇棒”,在这些字的头上比一比,脚下量一量,你就会发现:这些“方块字”头上“高高低低”,脚下“参差不齐”!哈,字形的外貌特征一下子就抓住啦!…  相似文献   

9.
举手=举首“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其中的“举手”一问,教材未作注,教参亦似有意回避,译为“举手看着公子”。这未免使人心生疑窦:晋鄙“看着公子”时干吗要“举手”呢?  相似文献   

10.
在教到《论语·微子》选章《子路从而后》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其下注释“五谷”为:“稻、麦、黍、菽、稷,泛指各种粮食作物。”在教到《韩诗外传》卷七选章《孔子闲居》时,其中“夫土者,据之得甘泉焉,树之得五谷焉,草木植焉,鸟兽鱼鳖遂焉,生则立焉,死则入焉,多功不言,赏世不绝。”其下注解“五谷”也为:“稻、麦、黍、菽、稷五种农作物,泛指各种粮食作物。”看着这样的注释,不由联想到小时候在丰收季节里,帮生产组长在粮堆上打号的事儿,那时小手抓着灶灰快速地在上面写着“五谷丰登”,写罢便会听到问话:“什么叫五谷?”那试探的语气,…  相似文献   

11.
说“让”     
《信陵君窃符救赵》里有这样一句:“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司马迁用这个“让”,是当时的口语,应读rang,《说文》里还没有收“嚷”字,司马迁当时用“让”是不错的。豫北方言里有这个常用词嚷rang,“责备”的意思,例如:“我怕他嚷,没敢去”。  相似文献   

12.
自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问世以来,一般修辞书上在讲“飞白”辞格时只讲谐音飞白。史荣光同志在《“飞白”新议》(见《天津师院学报》1981年第2期)一文中,提出了“飞白”应该包括读音上的飞白和意念上的飞白两种形式。文章列举了意念上的飞白的实例,并对其修辞作用作了中肯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现行人教版选修教材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收录了屈原《九歌》中的《湘夫人》。教材对第二自然段中的“公子”一词的注释是指“湘君”。如果照这种理解,那么“思公子兮未敢言”写的是湘夫人对湘君的思念。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才力■绝,笔端传神。每述一事必使之叙次井然,每写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又往往在叙事中刻画出人物之个性,在写人中交代出事情的始末。《史记》中这些写作特色,也体现在《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本文拟就其人物描写作些粗浅分析: (一) 信陵君,是战国时期一位杰出而有作为的历史人物。明朝人茅坤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请看司马迁是怎样用得意笔传写得意人的。“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厘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凰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为人仁而下士,……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  相似文献   

15.
欣赏     
创意话题:陶潜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李白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赠孟浩然》)杜甫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赠花卿》)杜牧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阅读以上名句后,你想到了什么?请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1.文意自定。2.文体自选。3.文题自拟。教师点拨:《现代汉语词典》对“欣赏”一词的解释为:“①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②认为好,喜欢。”由此,我们可把“欣赏”的对象锁定为具象之物,如景致、人物、文学艺术;也可锁定为意象…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插图选入了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这幅手迹最后一句写为:“曾记否,向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而课文中最后一句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教科书中这幅手迹与课文有“向”与“到”一字之差。这是为何呢?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所作,1957年1月  相似文献   

17.
师 :上次作文 ,我们写了《看乐爷爷画画》 ,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 ,把它写下来。这篇作文 ,大家写同样的题材。现在 ,老师要给你们写另一篇作文(板书 :《快乐的日子》) ,要求大家写各种各样的题材。大家看看 ,按这个题目的要求 ,写的是什么?生 :写的是“日子”。师 :什么样的日子?生 :快乐的日子。师 :对 ,一定要写出快乐来 ,让大家看了感到快乐。现在 ,我要同学们说一句话 ,回答 :在什么时候 ,我做什么?考虑一下 ,再告诉老师。生 :一个春天的下午 ,我随哥哥到树林里打鸟。生 :在一个夏天的中午 ,我去捉“知了”。生 :一个夏天的早上 ,我…  相似文献   

18.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艺术家的泪血凝注在他所塑造的人物上,艺术家的美好理想也同样凝注在他所塑造的人物上。古希腊的艺术家按照他们自己的美好理想塑造出了诗神缨斯,几千年后,中国末代封建王朝的艺术家蒲松龄也按照自己的美好理想塑造出了许多光彩逼人的女诗人形象。《聊斋》中拿出具体作品的女诗人有林四娘(《林四娘》)、香玉絳雪(《香玉》)、温姬(《嘉平公子》)、瑞云(《瑞云》)、  相似文献   

19.
罗献中 《学语文》2004,(3):17-17
《信陵君窃符救赵》塑造了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形象。在叙述信陵君宴请隐士侯生这个故事时 ,有这样几句话 :“至家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 ,遍赞宾客 ,宾客皆惊。”其中“遍赞宾客”一句是什么意思呢?课本作注曰 :“(向侯生)周遍地介绍客人。”笔者认为此注正好说反了 ,不合情理 ,应该  相似文献   

20.
生:杨老师,最近我写了篇《喜事》的作文,第一段写“国运兴盛:申奥成功、足球出线、加入世贸组织”,第二段写“学校顺利通过省级实验小学验收”,第三段写“自己取得的成绩”,全文六百来字,可语文老师却说我文章中心不突出,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