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下,Cd2+和Tb3+对Eu(Ⅲ)-强力霉素(DC)体系的协同荧光增敏效应。建立了Cd(Ⅱ)-Tb(Ⅲ)-Eu(Ⅲ)-DC-TritonX-100协同荧光增敏体系,并提出了一个高灵敏度测定稀土元素销的荧光分析法.  相似文献   

2.
在系统地研究Eu(Ⅱ)-La(Ⅲ)-TC协同荧光增敏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测定微量四环素的荧光分析新方法.体系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96nm和616nm,线性范围为2×10^-9~4×10^-9mol·L^-1,该法能用于测定尿液和血浆中的微量四环素。  相似文献   

3.
在系统地研究Eu(Ⅲ)-La(Ⅲ)-TC协同荧光增敏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测定微量四环素的荧光分析新方法.体系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96nm和616nm,线性范围为2×10-9~4×10-7mol·L-1.该法能用于测定尿液和血浆中的微量四环素.  相似文献   

4.
Pd2+与9-溴菲(9-BrP)生成稳定配合物,能对9-BrP产生显著的的荧光增敏效应。9-BrP-Pd2+体系的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47和364nln。荧光加强理论计算表明9-BrP与Pd2+形成了配位数为n=3的配合物,结合常数K-A为2.812×10-4,线性相关系数r2=0.9983。9-BrP—Pd2+体系荧光强度在Pd2+浓度为1×10-7~2×10-5mol/L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2)。Pd2+与9-BrP反应具有选择性和专一性,常见金属离子不会对其造成干扰。水样测定与加标回收实验结果也较为理想(回收率〉100%),表明9-BrP作为荧光探针用于检测水体中Pd2+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荧光光谱,磷光光谱和时间分辨光谱说明Tb(Ⅲ)──乙酰丙酮吲哚丁酸(I3BK)在乙醇溶液中敏化荧光性能及其体系的能量传递过程,并通过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分析了Tb(Ⅲ)-I3BK之间的配位作用,用荧光滴定法分别测得在不同含量Ca(Ⅲ),Al(Ⅲ),RE(Ⅲ)(RE=Ce,NdSm,Eu,Tb,Gd.Dy,Er,Y)时,Tb(Ⅲ)-I3BK体系的敏化荧光,发现Ca(Ⅱ)能提高Tb(Ⅲ)-I3BK体系的荧光强度,Al(Ⅲ)和RE(Ⅲ)对体系荧光有强烈碎灭作用,但Y(Ⅲ)则对体系荧光无明显影响.当分别加入不同量的第二金属离子时,Tb(Ⅲ)-I3BK体系中出现沉淀的最低pH值有明显的不同.并从能量传递过程和配位结构角度,讨论了各种第二金属离子对Tb(Ⅲ)-I3BK体系荧光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将抽象因子分析法用于解析配合物体系的吸光度数据以确定体系中的吸光物种数,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对金属离子与显色剂反应体系增敏作用机理提供一种新方法。用该法对Fe(Ⅲ)-SCN和Fe(Ⅲ)-SCN-Tween-80两显色体系的吸光度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新的多元配合物的生成是表面活性剂对Fe(Ⅲ)-SCN显色反应增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均苯甲酸与铽离子和常见二价金属离子(Ca^2+、Sr^2+、Ba^2+、Mg^2+、Zn^2+、Mn^2+、Cd^2+、Cu^2+)形成的系列配合物,发现钙对均苯四甲酸铽 荧光的弹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评述了表面活性剂──—溴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铵作为增敏试剂应用于苯基荧光酮(PF)、香草基荧光酮(VF)和邻羟基萘基荧光酮(β-HNF)对微量和痕量铁、铜、锗、锑、及锡进行光度分析。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均苯四甲酸(PMA)与铽离子和常见二价金属离子(Ca(2+)、Sr(2+)、Ba(2+)、Mg(2+)、Zn(2+)、Mn(2+)、Cd(2+)、Cu(2+))形成的系列配合物,发现了钙对均苯四甲酸铽荧光的强增敏作用。常温下研究了它们的荧光光谱,找到了Tb(3+)离子在配合物CaP-MA:Tb中发光的最佳浓度,探讨了有关荧光增敏机理,得到了Ca(2+)的摩尔分数为4/5(即Ca(2+)/Tb(3+)=4:1)的鲜艳绿色发光材料CaPMA:Tb。  相似文献   

10.
以6-甲基-2-(α-羟甲基)-IH-苯并咪唑(MHMBM)作为荧光探针,利用蛋白质对MHMBM荧光增敏作用,建立了测定人血清总蛋白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中性水溶液中,MHMBM的荧光强度与牛蛋白(BSA)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5,检出限2.3μg/mL,线性范围4.6—60.0μg/mL。本方法用于测定两种样品溶液中的总蛋白,RSD(n=6)分别为1.7%和1.3%,回收率95.5%和98.6%。  相似文献   

11.
钛—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CTMAB三元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铝合金中微量钛的测定中,选用TMAB作表面活性增敏剂,试验结果表明,与前人所用的Tritonx-100增敏剂进行比较,具有对掩蔽剂相溶性好,不因掩蔽剂加入而显著降低灵敏度,测定的稳定性重复性好,实用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探讨了金属离子-溴化物-罗丹B(Me-Br-RB)体系浮选-原子吸收测定法,并摸索了本体系浮选的最佳条件。这个Me-Br-RB体系可以同时浮选海水或矿样中痕量的Au,Bi和Cd,富集高达100倍,回收率为90-100%,溶液不需分离可直接以空气-乙炔焰原子吸收法测定Au,Bi和Cd的各自含量,结果令人满意。本分析法简单、方便、灵敏、准确且选择性好。同时还探索了Cr(Ⅲ),Mn(Ⅱ),Ca(Ⅱ),Mg(Ⅱ),Zn(Ⅱ),Cu(Ⅱ),Co(Ⅱ),Ni(Ⅱ),Al(Ⅲ),Fe(Ⅲ),Au(Ⅲ),Bi(Ⅲ)和Cd(Ⅱ)十三种离子的浮选行为。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测定加替沙星的胶束增敏荧光光度法,并对影响加替沙星荧光性质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加替沙星浓度在2×10^-6~1.8×10^-5mol/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5.64μg/L。加标回收率为90%-105%。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直接用于药物制剂中加替沙星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乙酰丙酮吲哚丁酸(13BK),测定了其单晶结构,C16H17NO4分子量为287.4空间群为p21/n,a=7559(2),b=8.829(3),c=22.401(8)M,β=96.81(2),V=1492.31(8)M,Z=4Dc=1,28g·cm(-3),μ(Moka)=1.0cm(-1).F(000)=608,最终偏离因子R=0.0446,I>3σ(I)的独立衍射点为1041个,该化合物能强烈敏化Tb(Ⅲ)的荧光,10(-4)~10(-8)mol·cm(-3)的I3BK-Tb(Ⅲ)乙醇溶液中,I3BK浓度与溶液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化合物对小麦的发育促长作用与吲哚丁酸相似.  相似文献   

15.
用典型的几种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曲拉通X-100、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与β-环状糊精作为介质,在pH=1的酸碱条件下,研究了β-萘酚在上述体系的荧光增敏/猝灭作用。对β-萘酚的增敏效果顺序依次为:曲拉通X-100>β-CD>CTMAB>SDS>水。上述有序介质对β-萘酚分析特性的影响是不仅线性范围变宽,灵敏度亦有所提高,为实际样品测定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在临界胶束浓度(CMC)附近,猝灭常数由大到小排序为:CTMAB>曲拉通X-100>SDS,β-CD对亚硝酸钠的猝灭作用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PH2.0-4.0的介质中Fe(Ⅲ)能协同过氧化氢氧化I-析出I2.提出了在酸性条件下I-—Fe(Ⅲ)—H2O2—淀粉体系用四氯化碳萃取光度法测定微量碘的方法.和I-—Fe(Ⅲ)—H2O2体系、I-—H2O2体系的四氯化碳萃取光度法测定微量碘相比较,灵敏度分别提高了1.4倍与3.2倍.该方法具有萃取时间短之特点,且用于食盐中微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在碱性介质中,Bi(Ⅲ)对鲁米诺-H2O2发光体系有明显的增敏作用,且增敏效果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基于上述特点,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Bi(Ⅲ).在最优条件下,Bi(Ⅲ)浓度在6.0×10-9~6.0×10-7g.mL-1和6.0×10-7~6.0×10-5g.mL-1范围内呈线性,方法的检出限为1.1×10-10g.mL-1,对于浓度为6.0×10-7g.mL-1的Bi(Ⅲ)标准溶液连续测定6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以片剂为基体,用标准加入法检验方法的回收率,测得结果在98.5%~105.3%之间.  相似文献   

18.
合成一系列关于Eu(III)/Gd(III)与2-噻酚甲酰三氟丙酮(HTTA)、苯甲酸(BA)和邻菲罗啉(Phen)的配合物,并对这配合物进行元素、红外与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的组成为Eu1-x,Gdx(BA)-(TTA)2Phen(x=0~1),配合物Eu(BA)(TTA)2Phen比配合物Eu(TTA)3Phen具有更宽的激发带,且激发带发生明显的蓝移.说明新的配合物已经生成.共发光Gd^3+离子对配合物Eu1-xGdx(BA)(TTA)2Phen的荧光增强非常明显,最佳Gd^3+离子浓度为0.4(摩尔分数).配合物Eu1-xGdx(BA)(TTA)2Phen荧光增强的主要机理是Eu(BA)(TTA)2Phen与Gd(BA)(TTA)2Phen配合物分子间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以对氨基苯甲醛、对苯二酚为主要原料,新显色剂2 ,3 ,7三羟基9[4(2 ,5二羟基) 苯偶氮] 苯基荧光酮(APPF) 的合成方法,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方法鉴定了试剂的结构.在混合表面活性剂CTMAB和Tween80 存在下,研究了试剂与钨( Ⅵ) 的显色反应光度特性并讨论了胶束增敏的机理.在02 mol/LHCl 介质中,试剂与钨( Ⅵ) 及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35 nm 处,混合表面活性剂有一定的增敏作用,络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32 ×105 L·mol- 1·cm - 1 .钨含量在0 ~032 μg/ml 范围服从比尔定律.拟定分析方法用于钢样中微量钨的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β-环糊精增敏荧光猝灭法测定水中微量银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文婷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8):43-44,147
银离子和盐酸萘乙二胺(NNE)的活性氨基有很好的配位络合作用,在pH=5.80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可形成金属配合物NNE-Ag导致荧光强度发生猝灭,因其降低NNE分子的极性,有利于分子中的萘环进入β-环糊精的疏水空腔中,使体系的荧光强度猝灭更加明显。据此建立β-环糊精增敏NNE荧光猝灭测定银离子的方法。考察了pH值、反应介质、反应时间和β-环糊精用量等条件对体系的荧光强度影响。结果表明,在β-环糊精存在条件下,银离子可以使NNE的荧光强度发生较明显的猝灭,荧光猝灭程度与Ag离子的浓度在0-28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I0/I=0.99363+0.01108C(C的单位为μmol/L),r=0.9985,检出限为2.35×10-4mol/L。将该方法用于水样中银离子的测定,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