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农业美学是美学新兴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从农业的角度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它的产生既有美学发展的必然,同样也有着社会的因素。农业美学的审美维度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人类通过农业生产在大自然与文明之间取得了一种和谐的美;二是人类与自然通过农业生成了一种彼此相互尊重的默契的美;三是人类通过农业生产创造出了一个飘逸静怡的审美意境。农业美学与生态美学紧密相关,但是并不完全相同,而是通过农业生产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郭民军 《文教资料》2007,(26):51-53
160多年前法国画家达盖尔发明"银版摄影法",宣告了摄影的诞生。随着摄影进入人们的生活,摄影与人类社会发生了现实的审美关系,使摄影终于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艺术门类。摄影艺术的美是摄影师从平淡的现实生活中挖掘的自然美、从繁杂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真实美、在变幻的客观存在中摄猎的瞬间美。  相似文献   

3.
新闻摄影通过对现实生活典型瞬间的直接纪实,塑造真实感人的形象。新闻摄影的审美意义,就在于人们在观照生活纪实的“真”的同时,得到一种美的情感的交流,进而达到心  相似文献   

4.
摄影是源于美学的艺术,是美和艺术在瞬间的凝炼。新闻摄影脱胎于艺术摄影并与之有着"母系的血缘关系";获得主题鲜明、色彩饱满、视觉冲击力强的作品,使得新闻摄影聚焦区域跃出画面,涉及到设计作品的构图、安排各类别的视觉元素、光圈、景深以及曝光的精密控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以上因素探讨新闻摄影构图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5.
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兴盛主要由于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态危机,它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环境中心主义的反叛,在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下,生态美学呼唤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长久以来的生态美学研究多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与社会,尤其是人自身的精神危机却有所忽视.作为建立在生态维度上的关学形态,生态美学的理论旨趣应该是对人类诗意栖居的追求,不仅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和谐相处,也实现人类自身的审美生存.  相似文献   

6.
新闻摄影集新闻、纪实、瞬间形象于一身,将新闻主体的情感和蕴含的思想、精彩的瞬间浓缩在一幅画面之中,给人以简洁、震撼、"一图胜千言"的效果。由于新闻摄影的美是建立在新闻性、真实性基础之上,这就使得它的美学特征具有新意美、真境美、实情美、瞬间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新闻摄影有纪实性和瞬间性两个突出特征,纪实性是客观和真实的体现,瞬间性则是新闻摄影的基本特征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着眼于新闻摄影瞬间形象性的自身规律,以典型瞬间理论、瞬间形象优势两方面内容为补充,探索瞬间形象性在新闻摄影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超越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持续发展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反思当下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着眼于一般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或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它是对今天人类对自然界的透支所产生的生态及心态的危机而进行的反思,着眼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和谐、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和谐、持续发展以及公平正义都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9.
新闻摄影图片具有自己的美学语言。真实、生动、自然地表现生活是其生命,这符合人类对真实美的追求。新闻摄影图片需要审美性,但不生搬硬套。追求美不等于“唯美”,不能以变态造作作为时尚,要以“反映真实生活”为原则,记录历史,表达人类情感和意愿,对人类世界承担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洪水历来是作为一种灾难出现在人们面前,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心有余悸,但洪水与人类的产生以及人类的文明有着莫大的关系,通过对中外洪水神话的产生和研究进行粗略的整理和比较,可以窥见东西文化差异之一斑.  相似文献   

11.
宗教是人类的文明成果,人类社会的语言与宗教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也是我国宗教文化类型极为丰富的地区,特有的宗教文化对云南少数民族的语言产生了巨大影响.笔者从宗教文化角度,就原始宗教和神学宗教对云南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宗教文化对少数民族语言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的提出是人类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学术回应,有着强大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学理渊源,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态危机与中国芙学学术焦虑的应对;其思想切入点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及人、自然与社会应遵循的生态规律,三者的有机结合升华为一种超越现象界的、不在场的“存在”层面,从而营造芙好的精神家园,获得高层次的情感慰藉和精神升华。生态存在论荧学是在生态存在观哲学基础上产生的新型美学思想;它的视角是把审美当作人最根本的生存方式。曾繁仁的生态存在论芙学的提出丰富了当代美学,由此而派生出相应的文学生态批评方法;为中外美学思想的交流搭建了一座平等对话的平台,打通了中西美学的交流通道。  相似文献   

13.
洪水历来是作为一种灾难出现在人们面前,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心有余悸,但洪水与人类的产生以及人类的文明有着莫大的关系,通过对中外洪水神话的产生和研究进行粗略的整理和比较,可以窥见东西文化差异之一斑.  相似文献   

14.
民俗摄影的崛起不仅是一个技术事件,也是一个文化事件,它反映了在全球化和后现代语境中,艺术想要表现和记录代表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传统习俗。在生态美学的观念中,“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传统习俗”是关乎文化生态和谐和人类自身和谐的重要文化事项,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其中包含着人类重要的生态智慧和生存智慧。因此,民俗摄影与生态美学有内在的密切关联,民俗摄影具有生态美学的意义:民俗摄影中的“民俗”是包含着生态意义的审美对象;民俗摄影的成就说明,“文化多样性”是民俗摄影的生态审美尺度。  相似文献   

15.
<正> 文明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讨论文化发展战略问题,因此,对文明的科学含义及其与文化的关系的探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文明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原始社会的文明孕育时  相似文献   

16.
新闻摄影的瞬间性,是新闻摄影形象的基本特征,它是我们研究新闻摄影形象规律的最主要内容.瞬间形象是从事物运动过程中抽取出来的一个瞬间图像,是用新闻照片的画面形象记录新闻事实发生发展过程中最高潮点的场面,它能令流动的生活情景猛然停止、定格,以一种凝固的形象呈现出来.摄影的规律要从时间的流动性和空间的运动与变化中来把握.  相似文献   

17.
中国素称“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毛泽东同志曾说:“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说明,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创造上,我们的祖先曾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人类历史是一条持续发展的长河,古代精神文明同现代精神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地总结我国古代精神文明的优秀成果,促进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就古代精神文明中的几种古礼仪,以及它们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关系,略谈粗见.  相似文献   

18.
李霞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0):36-41
摄影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逼真反映,也存在着审美化的倾向。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一书中对这一矛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她指出,摄影只是某一特定瞬间场景的再现,而非事情真相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摄影遮蔽了真相,只呈现表面。摄影体现了超现实主义美学观念,但它和超现实主义一样,不仅不能改变现实,反而愈发远离现实,使现实美学化,并最终走向审美化。  相似文献   

19.
庄子在道家"法自然"、"为无为"等思想指导下,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反对肆意掠夺毁灭自然,反对把万物区分为有用和无用,反对人类使用高效率的有害技术.尤为可贵的是,他能突破狭隘的功利主义局限,从美学价值出发,强调人类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意义.今天,我们应该吸收庄子关于自然环境保护思想,为构建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0.
儒家政治美学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在其政治意识形态、权力阶层、权力运作以及政治批评标准上都体现为一种政治美学.在这种美政当中,道德教化是内容,美是形式.儒家试图用礼乐等审美的形式,超越道德理性对人的压迫与限制,把道德理性对人的压抑,转化为主体自在的心理诉求,并通过审美化了的道德教化,最后达到一种美善相乐之境.这就是儒家美政的真实内涵.在这种政治美学架构更多地沦为一种理想时,它对现代人类的道德教化与生活审美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