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休闲审美是以一种美学的生命情怀观照人类休闲活动,从而提升休闲的审美境界。闲情即“休闲感”,具有这种休闲感的人,会在心中升起想去休闲的冲动与愿望;闲趣意味着在休闲当中主体自我获得了审美情趣或审美趣味;闲适昭示了一种审美境界,它是生命意义的获得,是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是本真自我的回归。人类的休闲审美活动正是由闲情而闲趣,进而上升为闲适的境界,这既是中国古代休闲审美文化的智慧,也对现代人类的休闲文化有着普适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宋代归隐文化休闲化的背景下,苏轼通过对陶渊明的个人化诠释,提出"休闲等一味"的观点,从而完成了对陶渊明休闲审美思想的超越,同时也标志着古代休闲审美文化高峰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休闲就是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表现为:第一,人向自然的回归,这是休闲的生命结构,表现为对自然的亲近以及对身体的热爱;第二,人的本性自然化,这是休闲的情感结构,是休闲的本质规定;第三,人自由地掌握运用自然规律与技巧,这是休闲的理性结构,体现为"度"。对自然对象的规律及运动技巧的掌握以及道德法则的遵守、运用,需要人类付出艰辛的劳动与大量的理性。这种三维一体的休闲界定是对休闲本质的全面建构。  相似文献   
4.
苏轼以情释性,引礼人情,提出一种以情为本的儒学观;同时又以此情本哲学为基础提出一种乐的工夫论。情本哲学最终体现为“无心而一”的人生境界,表现为苏轼旷达而执着的人格魅力的形成。系统地研究苏轼的情本哲学,对于更好地理解儒学在宋代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儒家政治美学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在其政治意识形态、权力阶层、权力运作以及政治批评标准上都体现为一种政治美学.在这种美政当中,道德教化是内容,美是形式.儒家试图用礼乐等审美的形式,超越道德理性对人的压迫与限制,把道德理性对人的压抑,转化为主体自在的心理诉求,并通过审美化了的道德教化,最后达到一种美善相乐之境.这就是儒家美政的真实内涵.在这种政治美学架构更多地沦为一种理想时,它对现代人类的道德教化与生活审美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孩子来说,休闲,就是使他处于一种自由自在、自得其乐的状态,他可以在这样的状态下做自己愿意做的事、玩自己愿意玩的游戏。玩是孩子的天性。实践证明,一个成功的家长,往往都懂得让孩子有充裕的休闲时间。懂得正确指导孩子健康快乐地休闲。  相似文献   
7.
苏轼以情释性,引礼人情,提出一种以情为本的儒学观;同时又以此情本哲学为基础提出一种乐的工夫论。情本哲学最终体现为“无心而一”的人生境界,表现为苏轼旷达而执着的人格魅力的形成。系统地研究苏轼的情本哲学,对于更好地理解儒学在宋代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先阐述儒家"孔颜乐处"这一哲学命题的休闲审美蕴含,然后再通过苏轼对孔颜乐处的接受,并结合黄州时期苏轼的生活经历,最终说明苏轼是以"孔颜乐处"的精神来超越其在黄州贬谪生活的艰难处境,并表现为一种休闲审美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麦西莱甫是维吾尔族典型的民间休闲娱乐活动,它具有内在和外在两种价值形式。在休闲学的理论视阈下,充分挖掘麦西莱甫内外价值形式,重视继承发展其优秀的内在人本休闲价值,是新时期麦西莱甫保持自身良性发展,并贡献现代社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及文明的发展,休闲逐渐成为当下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西方发达国家早已迈入休闲社会,中国一些沿海发达城市,休闲文化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国家旅游局连续两年发布《休闲绿皮书》,说明休闲文化已经在国家层面受到高度重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休闲学的研究在国内正呈方兴未艾之势,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到休闲学研究的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