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城镇化是由我国特殊国情决定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小城镇发展水平不高,乡镇企业无序、分散等是农村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发展现代农业,以城镇产业经济为依托,打破行政区域化界线,把发展乡镇企业和城镇工业化结合起来,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保障支持是农村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对应之策。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使城镇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城镇生态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又限制了西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强环保法制建设,做好农村乡镇企业的污染防治工作,利用环保经济手段,完善城镇环境经济政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环保产业,加强宣传教育等措施就成为解决农村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基本选择。  相似文献   

3.
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是解决我国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农村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可持续 发展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认清两者的互动关系,方能推动我国农村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积极推进城镇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农村教育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基本保证。然而我国农村教育比较薄弱,还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要积极探讨农村教育发展的对策,对于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城镇化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能够促进产业和人口聚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规模效益,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农村城镇化水平高低也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的农村城镇化水平起步较晚,直到近几年来才迅速发展,但仍落后于经济的发展水平,这就带来了诸如农民收入低、城乡差距拉大、就业机会较少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县域经济框架下分析城镇化的趋势和动力,为我国农村城镇化提出一些建议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量农村进城人口转户意愿的问卷调查,发现其转户意愿不高.从农村人口自身转户能力、农村拉力、城镇吸引力三方面分析,可知在统筹城乡发展以及中小城市户籍障碍日趋削弱的情况下,经济融入能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形成的拉力、转户后对放弃农村各种利益的顾虑、城镇较弱的就业吸引力等经济因素是当前农村进城人口转户意愿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增强城镇对农村进城人口的吸引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就应提高中小城市的就业吸纳力;增加农村进城人口的融入能力;处理好农转非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落实同城同待遇等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规划在2014—2020年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这是城镇发展的新机遇。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强大的经济发展动力,为产业升级提供可能性,为新型城镇注入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长期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农村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发展城镇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城镇化,从而加快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出来。如果现行法律政策没有重大调整,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的繁荣,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和新城镇的出现将是必然趋势.探索城镇化的途径,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一、城镇化经历的回顾我国城镇化的进程,是建立在5000年的历史文化与4000年的城市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的.我国历史上形成的城镇基础,对近百年来,特别是建国以后以及未来的城镇发展,均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动态     
《职业教育研究》2005,(6):122-122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艰巨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只有37.6%,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根据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目标,每年需要转移1000万农村人口,其中大多数需要接受就业培训,任务非常艰巨。  相似文献   

12.
陈超 《现代企业教育》2011,(16):166-167
城镇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教育肩负着巩固基础教育,培养新型农民,为城镇输送合格人力资源的多重使命。本文从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审视农村教育发展应具有的内涵和当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形势下发展农村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城镇化是紧密相关的两个层面,前者能够有力地促进后者。在"旧三农"必须变成"新三农"并且经历"三步走"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障碍因素,包括分散的自然村落与城镇集中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同的行政村之间进行合并的困扰、有些新农村建设只做表面文章、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较低等。变"旧三农"为"新三农"过程中需要农业工业化、农民知识化、农村现代化,在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城镇化互动中改变农村面貌。结合不同农村的具体特点,可以通过发展工业企业、依托城镇职能以及政府行政造城等方式突出城镇作用推进农村城镇化,也可以通过完善农业产业、开发旅游服务和重用能人贤士等方式突出农村作用推进农村城镇化。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城镇化进程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一方面是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发展的经济为城镇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是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为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充分的人力资源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这种外部效应加速了我国城镇化进程.针对农村文化建设所表现出来的外部性现象,政府应该通过加大投入而对农村文化建设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城镇化进程贯穿于11世纪至21世纪的欧洲,并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中世纪中晚期是农村城镇化的准备阶段;近代早期原工业化促使农村城镇化启动;工业化时代农村城镇化达到高潮;后工业时期农村城镇化仍然多样态推进,乡村生活方式最终与城市无异。欧洲农村城镇化进程所体现的长期性和阶段性、自然发展与强力推进、城镇布局和发展的均衡、重视农业的同时培育乡村新经济等特点,对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全面分析农村学前教育存在问题,认识农村城镇化对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而落实相关制度,完善发展体制,加强学前机构自身的建设是促进农村城镇学前机构健康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城镇化是社会进步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是现代人类文明迄今为止在农村中的最高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农村城镇化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就城镇化的内涵、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城镇化的作用等进行梳理和阐述,进而对我国农村城镇化的科学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发展小城镇,是推动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能起以完善城镇体系、拉动经济增长和从根本上解放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作用。我国小城镇总体发展形势良好,但也存在粗放型特征明显、相关配套改革滞后等问题。所以,突出重点、规划规划、夯实基础、强化管理、提高品味、形成特色、深化改革是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关于发展乡镇企业与农村城镇化的关系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的一项国策。本文在详细分析发展乡镇企业与农村城镇化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以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村城镇化是符合我国目前农村社会经济特征的发展模式,最后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长株潭农村区域城镇的现状分析,针对当前长株潭农村区域城镇发展的问题,结合三市核心区、边缘区、结合部、远郊农村四类区域农村城镇发展的不同特点,提出了重点突破、逐级推进的发展战略,并对农村区域城镇化建设的重点领域从改革现有户籍制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