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1 毫秒
1.
好多老师在教童话时,特别注重知识和品德教育,却往往忽视了童话本身的艺术特点,总循规蹈矩地按一般课文的老套路来进行教学,缺失了童话本有的趣味。实践证明,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童话语言,通过感悟来体会童话形象,通过表演提升童话内涵,能将童话课上得活泼有趣。  相似文献   

2.
童话故事具有艺术美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审美视角展开童话教学,使学生从美的角度入手理解、感悟童话,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分析幻想意境、表演感受人物、想象体会人情和展开二次创作等途径,引导学生理解童话的美,获得思想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统编教材在第一学段选编了不少的童话。这些童话深受学生喜爱。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出发,通过朗读、想象、写作等途径,引导学生走进童话,亲近童话,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感受童话阅读的乐趣,历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引导学生阅读童话,不仅使学生体会到童话蕴含的童趣、童真,而且彰显教材文本的价值,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童话是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文学样式。统编语文教材对童话教学特别重视,在篇目上较以往版本明显增多。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倾听、欣赏、传播等方面进行构想与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感受童话的特点和魅力。这样教学,能更好地凸显童话这一文体的特点,提升童话教学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四年级第五册语文第三单元,安排了一组童话课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理解童话的内容并不难,但是童话内容蕴含的深刻道理,童话所展现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6.
本次口语交际是根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童话”为主题的单元阅读学习之后,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学习活动,此时学生对童话的内容、特点有了基本的了解,对童话故事有了一定的兴趣。通过本次——讲童话故事比赛这一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童话的特点,培养学生读童话、讲童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表达;感受童话的魅力及讲童话故事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童话是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文学样式。统编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童话故事。教学童话类文本,教师要基于童话的特点,从情节、人物和情境三方面入手,着力引导学生理解童话的趣味性、言语特点和真实性,让学生走进童话故事,体会文本角色特点,领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童话具有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要利用童话的这个特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想象人物行为,推测情节发展,结合环境想象即时情境,这能促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更好地感受童话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许珂 《小学语文》2014,(6):28-29
童话,是儿童文学最基本的体裁之一,它是以幻想、夸张、拟人为手段来编写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虚构故事。根据童话的特点,我们在童话教学中尝试让学生以童话的方式学习童话。  相似文献   

10.
蒋青月 《考试周刊》2014,(95):33-34
<正>童话往往采用拟人、夸张、象征等主要表现手法,也常常通过幻想塑造出不同艺术形态,因此成为儿童最爱阅读的文学样式之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童话集中在低中年段,教学中如果能彰显童话文体的优势,就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展示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实现学生情感与认知的圆融。实际教学中教师忽略各种不同文学体裁承载的意义,忽略语文课承载的东西,没有关注"童话"的特点,更没有品味语  相似文献   

11.
贾龙弟 《小学语文》2014,(12):33-36
一、童话感来自童话的阅读姿态 1.文学感:童话首先是文学。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首先是文学。阅读童话的姿态首先应该是文学阅读的姿态。一篇童话的魅力,在于能把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童趣富于幻想的诗意世界,发现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美感,这些审美经验不是靠抽象概括指认就能获得的,而只能是读者体会出来的,也就是说学生进行的是审美阅读,是审美阅读的姿态,即文学的阅读姿态。  相似文献   

12.
“奇妙的童话,点燃缤纷的焰火,照亮我们五彩的梦。”童话,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采取夸张、拟人、象征等方法编制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体裁。三年级安排了“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的阅读要求,四年级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提出“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的童话阅读和写作要求,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符合儿童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爱听童话,爱讲童话,更喜欢表演童话。英语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童话,紧扣童心,让学生在童话中学习英语,以童话人物、情节、悬念为支柱,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与创造性联想活动,使英语学习由难变易,由死变活,由苦变乐,这一学习方法是小学生学英语时感受最强、印象最深的部分,会产生最佳的记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童话是学生喜欢阅读的一种文体。目前,童话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目标单一和讲解痕迹过重等问题,导致童话教学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对此,教师应当重视童话文本的深入解读,挖掘其综合教育价值,引导学生展开学习体悟。在课堂上,可通过朗读体会、信息技术、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提升童话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童话的美     
正【教学目标】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去年的树》。2.通过抓住角色对话,体会小鸟和大树的真挚友情、小鸟信守承诺的品质,从而感受到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3.能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美妙的语言以及拟人体童话的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抓住角色对话,体会小鸟和大树的真挚友情、小鸟信守承诺的品质,从而感受到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2.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美妙  相似文献   

16.
童话故事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幻想,能给学生带来惊喜,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教学童话故事,要创设童话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表演、续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理解童话情节生动、形象有趣、语言优美等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7.
俞博 《教书育人》2020,(2):57-5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情节再现的方式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童话作品。围绕插图展开复述,在表演中加入情感,展开创作活动,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回顾童话的情节,促使学社感受童话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孙丽 《成才之路》2009,(12):36-36
童话作文是一个开放的七彩世界,它能调动学生内在的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象力激发出来。因此,指导学生写童话,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下面就自己在童话作文教学的实践。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童话的特点,提高欣赏童话的能力。 2.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培养学生读童话、写童话的兴趣。 3.初步领会编童话的方法,在学编童话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想象与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童话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童话究竟该怎么教,引发了广大教师的思考。本文以《美丽的小路》为例,阐述在童话教学中应尽力把握童话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在感受童话美妙、神奇的同时又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