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是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家。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以女性为主,描写女性又多写他们的婚姻爱情:她们的婚姻多是无爱的,脱离感情的范畴,婚姻披戴着诸多枷锁。借婚恋这一视角,张爱玲以非女性主义的笔调写出了现代女性婚姻与爱情分离的矛盾,揭示出无爱的婚姻造成女性悲剧的根源。本文试通过对张爱玲笔下女性婚姻爱情关系的分析,了解张爱玲本人对女性婚恋问题及社会人性的思索。  相似文献   

2.
从张爱玲的言论与作品两方面看,她是一位怀抱同情与理解的作家,她写的是平凡之人,并且肯定平凡之人的生态方式与态度.比较地看,鲁迅写的是人生问题,张爱玲写的是人性问题,鲁迅提出了“救救孩子”的主张,张爱玲则没有提出“救救人性”的主张.在张爱玲的温暖之下,体现了女性主义的立场.阅读张爱玲,需要回归正常的感觉能力,而非沉浸在激进状态中体验不到世俗的温暖.  相似文献   

3.
这一期的名校作文,读后就潮润在一片文字的水雾清灵之中了。身手不凡的孩子们将手里攒满了的氤氲朦漫向纸张上一拍,眼神中却泻出了一缕心里的阳光,不一样的睛朗。敢写千年。他竟真地写了千年,也真地写了战争。从宫廷的高高檐角,到摇曳的闺房烛芯,到钟楼的尖细指针,到孩子的颤抖腥梦,我们跟着“孤魂”坠入千年的黯然悲伤,却刷地一下“鸟语花香生机盎然”。是的,写满阴云迷蒙的目的是为了让你体会阳光的明亮。敢谈爱玲。用张爱玲式的笔调来写张爱玲,当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可爱的自然。敢以一种闲观的姿态点数张爱玲的不幸与高傲、出佻与寂寞,还…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1920-1995),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很小就显示出非凡的文学天赋。三四岁时,母亲就教她吟诵诗词。聪颖的她,一首诗词念不了几遍就会背诵。7岁左右张爱玲就能写小说了,看她那信手“涂鸦”之作,往往叫父母乐得手舞足蹈。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七岁时,曾经在旧账簿上写《隋唐演义》,不过只写了一张纸;九岁时,张爱玲在报纸上发表了一个小文章,自己配上插图,赚到第一笔稿费。她的经典散文《天才梦》这篇文章就是参加杂志征文比赛的时候写的,成为她迈向文坛的宣  相似文献   

6.
1957至1964年间,外界一般只知道张爱玲写了些电影剧本和一篇英文散文“Return To The Frontier”(中文版即《重访边城》10就文学创作来说,这时期似乎不算硕果丰盛。但根据张爱玲与宋淇夫妇的通信,在1957至1964年间,她原来正写一部两卷本的长篇英文小说,主要取材自她本人的半生经历。下面是相关的书信节录,全由张爱玲写给宋淇夫妇: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对女性的解剖在文学界独具特色。她尖锐地提出在封建社会宗法制度影响下的女性对于男性的依附,对女性的"奴性意识"进行淋漓尽致的揭露与批判。张爱玲在写悲剧之时渲染了苍凉的气势。本文就张爱玲作品中的"女奴"形象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作家,历来的研究者往往被其富有魅力的小说世界所吸引.<爱>是张爱玲写于1944年的一篇散文,虽然它远非张爱玲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却对理解张爱玲创作的情感世界提供了重要线索以<爱>为着眼点,结合张爱玲的经历分析这一篇"心灵独白"及相关艺术形象,可以解读张爱玲荒凉感产生的原因,以及她在人生荒凉感中的心灵追寻.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在20世纪40年代曾风靡文坛,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作品。她在小说中写了大量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无论是母亲角色还是年轻女子,都构成了一批民国时期残存的女奴群像,她们有着女性的原罪意识。作者通过写这些女性形象,表达了深深的悲凉感,体现了张爱玲强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三十年前的张爱玲是一位“走红一时”的风云人物。当她的小说在上海报刊上一露面,就立即引起了文艺界和读者们的注意。当年的张爱玲以自己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登上了作家的宝座,从而确立了她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 1 在张爱玲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她虽然也写过散文、电影剧本和诗歌,但真正的成就还是她的小说创作。张爱玲由于对写作题材的熟悉和较高的艺术修养,从他的第一篇小说创作开始,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指出:“我甚至只是写些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  相似文献   

11.
写中考作文方面的文章,似乎也免不了拾人牙慧之嫌,但从中考作文阅卷角度,教给同学们一些应试技巧,帮助大家精心营造出中考作文的更多"亮点",也很有必要。因此我也堂而皇之地套用时下最流行的说法,叫中考作文的"六个一"工程。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在《十八春》中表现出对中国现代女性命运的思考。女性悲剧命运集中表现为女性对男性的依赖,不单单在生存上、物质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对男性的巨大依赖。她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追求幸福的方式也是多样的,但最终都逃脱不了悲剧性的命运。张爱玲在《十八春》中描摹了众多的女性,从不同侧面分析了她们悲剧命运背后的根源。顾曼桢和石翠芝代表了那个时期女性意识的萌芽,顾曼璐是一个被奴化的女性典型。而顾太太和沈太太作为两个母亲,张爱玲把她们作为凡人来写,这一改母亲在大众心中的伟大傲岸形象,张爱玲甚至把一些丑化的痕迹留在了她们身上。  相似文献   

13.
<正>刚在网络上看到祝勇写的一篇《柏克莱的张爱玲》,看得我心尖儿都是疼的。这个爱穿奇装异服写得一手锦绣华章有过倾城之恋的极致女子,她的后半生,是在极度的孤独与落魄中度过的。张爱玲最好的日子给了一个叫赫德路的公寓,给了一个姓胡的男人。1944年,他们在婚书上写下: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1955年秋天,张爱玲夹  相似文献   

14.
永远的女性的爱的幻想与悲情故事是张爱玲小说永恒的主题。小说中阴暗幽明的气氛、醉生梦死的十里洋场继承了海派小说的传统,小说中苍凉的世纪末美感与海派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张爱玲为上海写了一部传奇。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在20世纪40年代曾风靡文坛,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作品.她在小说中写了大量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无论是母亲角色还是年轻女子,都构成了一批民国时期残存的女奴群像,她们有着女性的原罪意识.作者通过写这些女性形象,表达了深深的悲凉感,体现了张爱玲强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在20世纪40年代曾风靡文坛,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作品.她在小说中写了大量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无论是母亲角色还是年轻女子,都构成了一批民国时期残存的女奴群像,她们有着女性的原罪意识.作者通过写这些女性形象,表达了深深的悲凉感,体现了张爱玲强烈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一口古井,古井无波,越淘越有文章。从她的生平入手,结合她的系列作品可"淘出"她笔下阴性荒凉的爱情。就张爱玲的爱情现象进行比较分析,也就探索研究出了张爱玲笔下的阴性荒凉爱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张爱玲的世界里,没有热闹、没有喧嚣、没有欢乐,因为这些都不属于她,她拥有的只是淡淡的哀伤和荒凉。无论是张爱玲的散文,还是她的小说都是以香港沦陷为背景的。所以她的文章中透出一种悲愁,让人有一种阴雨连绵的潮湿感,让人有一种无端的惆怅。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写白  相似文献   

19.
当初我买《张爱玲散文》实属一时冲动,原因很简单:我在一本作文指导书看到了一篇对一位初中生写的《张爱玲散文》的读后感的评语,说初中生就能读懂它,是很难能可贵的,有的成人都难读懂……我很不服气。我看了几篇散文后,觉得张爱玲的散文很合我的口味。像《天才梦》,写得很像我小时候的事。渐渐地读下去,我还是觉察不到那篇评语里写的“是那样忧郁”。因此只读了三分之一就不想再读下去了。我觉得读张爱玲的散文很闷,闷得透不过气来。不过在今年暑假,还是把它读完,总算读懂了一点点,也只能算一点点。我终于看到了她的忧郁,体会…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自1943年5月起连续发表一批小说作品轰动了上海,也令著名翻译家傅雷振奋。很少撰写文学评论的傅雷以迅雨为笔名,发表《论张爱玲的小说》,揭开了张爱玲研究的第一页。傅雷高度评价《金锁记》,对长篇《倾城之恋》和短篇《琉璃瓦》、《花凋》等有褒有贬,而对未定长篇《连环套》却采取了否定态度。他严厉针砭其主题、人物、格调,几乎全面否定其语言。正在创作旺盛期、好评如潮的张爱玲自然无法接受.在傅文发表当月作了回应与辩白。然而她心里十分明白:《连环套》没有写好,决定戛然而止不往下写了。几十年后,栖身美国的张爱玲重新看到《连环套》,她不能不衷心佩服傅雷激烈而中肯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