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过<水浒>的人,都知道李逵和李鬼的事.近日出版界也出现了一幕怪事,这就是李树喜告人民出版社案. 今年5月,李树喜先生以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察贤辨才>一书,侵犯他2007年在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李树喜品评历代用人方略>一书著作权,把人民出版社及社长诉诸法庭.乍看来,出版时间相近、内容相像,<察贤辨才>侵权无疑,但经过调查和庭审之后,则发现<察贤辨才>的基本史料内容来源于另一本书,即1993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国史镜鉴>.  相似文献   

2.
<本事诗>是记述诗人作诗的事实原委的书,保存了唐代诗人许多轶事和民间故事,开创了记事诗话这一新的文学体裁.本文对<本事诗>进行新的探讨:第一,考证作者的名字、籍贯与生平经历;第二,考证<本事诗>的成书年代.  相似文献   

3.
<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明代修撰的江西郡县志数种,所纂提要颇有疏误.取嘉靖<广信府志>、万历<饶州府志>、天启<赣州府志>、崇桢<清江县志>四书提要著录中涉及有关修撰人、成书情况以及诸郡县志乘修纂源流等方面的疏漏舛误,略作补苴辨订.  相似文献   

4.
最初还是在逛书店的时候注意到"天则".在满墙的经管、励志、青春小说中,突然发现了一套<诗>、<词>、<曲>、<赋>,令我耳目一新.店主见我留神看,便顺手拿来另外四本<琴>、<棋>、<书>、<画>推荐,说尽管书店空间紧张,可还是特意封面冲外地平摆着这套书--"因为我也是喜欢读书的人".是啊,不是喜欢读书的人,怎么还能静心来读这些书?细看之下,发现这套书是天则文化公司策划的.  相似文献   

5.
徐雁 《编辑学刊》2001,(6):95-98
<书目答问>系张之洞(1837-1909年,直隶南皮人)在提督四川学政的任期内,为答成都尊经书院学子"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之疑而作.清光绪元年(1875年)九月,张氏撰写了<书目答问略例>,"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的著名观点,就此发表.  相似文献   

6.
<书目答问>(以下简称<答问>)是一部在学术史上很有影响的著作,可是其撰者问题一直是学术史上的一桩公案,多少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经归纳,关于<答问>的著者,主要有下面三种说法: 一、依据书坊旧本说.此说出自伦明的<答同>批校本,称依江阴某君记录旧本而成.后在所著<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中亦称:"张之洞<书目答问>,乃先生(案即缪荃孙)代作,据年谱(案即<艺风老人年谱>)则作于二十四岁时也.颇疑先生早岁从宦川滇,地既偏僻,又乏师承,何能博识若此?陈慈首云:‘是书盖江阴一老贡生所作,先生得其稿,又与张之洞共参酌成者.'慈首尝令江阴,所言或有据."从此遂成一说.  相似文献   

7.
廼贤是中国诗史上仅见的葛逻禄诗人,学诗于江浙,长逝于直沽(今天津)军中.文章对其<金台集>、<河朔访古记>的版本,<南城咏古诗帖>的流传等情况进行了考述,并搜集甄辨了廷贤佚诗.对廼贤的文献情况加以考察,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全面了解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研究元代多民族士人圈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诗类"时<诗>学源流进行梳理.以<毛诗序>及与之一脉相承的学说为<诗>学之"正";以朱熹<诗集传>及前后与之相联的学说为<诗>学之"变";以不尊孔子删定的<诗经>和攻击<诗大序>、依托伪经说<诗>以及以"佛"说<诗>等离经乖义者为<诗>学之"异";以涉入科举讲章、以文学观说<诗>或疏于考证、牵合附会者为<诗>学之"衰".体现出主正容变,黜异贬衰的<诗>学著目纂修思想.  相似文献   

9.
子夏,姓卜名商,是孔子晚年较为杰出的弟子之一.子夏一生在学术方面多有建树,年纪轻轻就以"文学"名列孔门"十哲",对<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典都很精通.他不仅在传播儒家经典方面贡献卓著,而且对儒家思想有许多创新和发展,为儒学进一步扩大影响、深入人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玉函山房辑佚书>广征群书,详明出处;校勘辨伪,审慎考证;排比篇第,辨章源流.其书网罗遗佚,卷帙繁富,为前此任何辑佚之书所不及.这部空前的辑佚巨著,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而且在辑佚体例上也体现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1.
<四库总目提要·青箱杂记>条云: 晁公武<读书志>谓所记多失实,又讥其记成都置交子务,误以寇瑊为张咏.案处厚以干进不遂,挟怨罗织蔡确<车盖亭诗>,骤得迁擢,为论者所薄,故公武恶其人,并恶其书.  相似文献   

12.
<演繁露>,又作<演蕃露>、<程氏演繁露>.此书之名源自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关于<演繁露>的卷数,现存本子中程大昌、陈应行、程覃等人的刻书题跋均未提及.宋元时期的史志著录亦各不相同,有六卷本、十卷本、二十卷本等之别.现存版本大体归纳为宋刻本与明刻本两种系统,两种版本系统之间不仅卷数不同,其内容亦有不同.本文拟对<演繁露>现存的几种版本进行考证,以辨其版本源流.  相似文献   

13.
孔子在从事政治活动的同时,广泛授徒,致力于文献典籍的收集、研究和整理工作,将<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典籍作为传授弟子的教材,成就辉煌,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教育和思想方面取得的成就,应该说,与他从事过档案文献的整理和编纂有关.  相似文献   

14.
<西行漫记>或许算是我进入大学后读的第一本新闻写实的书.大一时只是简单地把这本书当做一本故事书或者历史书来读.正如苏东坡诗说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这是我第二次读<西行漫记>,主要是从新闻的角度重读此书,真的收获了很多,尤其是在新闻事实方面的思考颇多.  相似文献   

15.
(1950年4月27日--1950年10月5日) 四月二十七日 六月十二日 星一 晴 复李西原一字.午睡起,陈公柔、陈仲夫来.高名凯来,久谈. 五月初五日 六月十九日 星一 晴下午暴雨鸣雷旋止 写工作报告致哈佛燕京学社. 阅杨山松<孤儿籲天录>,山松,字长苍,嗣昌子,荫锦衣卫正千户,入清,以高士终.先是,华容严首升刻<濑园集>,有<拟上某相国书>,诋讦嗣昌甚苦,山松弟山梓作<辨谤录>以正之.山松因遍摘<绥寇纪略>、<国榷>、<崇祯朝纪略>、<流寇志>、<明季遗闻>诸书毁及嗣昌者,一一纠正之.大约根据嗣昌所撰<中枢奏草>、<督师奏草日录>于人名、地名、年、月、日之舛误,别白甚力,几使伟业诸人不能反唇.  相似文献   

16.
<四库全书总日>集部诗文评类存目之元代部分有徐骏<诗文轨范>,且称其为元人,徐骏实为明前中期人.<四库存目丛书>所收<诗文轨范>之"文章缘流"多与<文章辨体序说>相近,应是抄取吴讷之说.其中又有部分内容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相近,当是<存日丛书>所据北大图书馆藏清初钞本已为后人增改.反之.<文章辨体序说>与<文体明辨序说>钞自<诗文轨范>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7.
《全宋诗》补遗十八首——据西安碑林藏赠梦英诗刻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僧梦英是五代末、北宋初著名书法家,周旋于官宦文士之间,同时代人赞誉其人其书的诗作,当时已经刻石,即碑林现藏<赠梦英诗碑>和<十八体篆书碑>.二碑共存61人66首诗,因有赠诗者两碑均出现,诗作也有前后一样者,实际是39人56首.本文据碑刻资料将<全宋诗>所遗漏的16人18首录文发表,并就刻石本身的状况及相关问题略加说明.  相似文献   

18.
陈静(以下简称"陈"): <故宫问学>一书中辑录了章宏伟先生近年来撰写的11篇论文,内容涉及<嘉兴藏>、满文出版、文渊阁<四库全书>、<全唐诗>与扬州诗局、明代的观政进士制度、明代两位名人雷礼和袁了凡的生平考证以及3篇序言.每篇文章的论证均建立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在史料的穷尽与整理方面,宏伟兄做得显然十分到位,他自己曾坦言,山东大学历史系"论从史出"的治学思路一直对他影响至深.他的文章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以事实史料说话,力避空谈.  相似文献   

19.
田露 《兰台世界》2013,(Z3):150-152
<正>顾颉刚(1892—1980),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代表人物,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著名历史学家。"古史辨"是一场辨伪疑古运动,是当时中国史学界一场"深沏猛烈"的"革命",是新文化运动重要的组成部分。顾颉刚受胡适倡导的  相似文献   

20.
<庄子·天运>篇云:"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历史上,孔子确实是对包括<诗经>在内的古代文献进行过一番整理修订的编辑工作.其中,孔子编辑<诗经>的重要方式就是"删诗".西汉司马迁首先明确提出了这一观点:"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1]对于孔子"删诗"说,历代不乏支持者,同时质疑之声也是不绝于耳,而且渐占上风.这一历史争论以唐、宋、清三朝最为激烈,也最具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