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芳  刘继伟 《现代情报》2005,25(9):224-224,F0003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近年来受到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在分析了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和吉林省能源供求变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吉林省能源供求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是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变化的重要方式是引进新产品创造需求。通过引进新产品提供经济增长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有吸引力。但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看齐不利于经济协调增长。就我国而言,必须由政府支付一定的成本对传统产业加以发展并建立良好的社会矛盾处理机制,解决经济长期增长中的制度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阶段,有着不同的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特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国际比较研究表明,耕地资源数量变化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发达程度的相关性大体上呈现3种不同类型的特征,3种不同类型的国家GDP的增长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影响的基础、机理是不同的。研究表明,我国建国后至1981年经历了类似于欠发达国家目前经济增长和耕地资源变化的阶段,1981年至2004年处于经济增长和耕地资源变化的第二个阶段,此阶段的前后20年耕地资源数量变化是不同的,总体特征是耕地的代价性损失增加,2018年左右我国将进入“经济低增长、耕地资源低减少”类似于发达国家的第三个阶段,此后耕地资源数量锐减将成为历史。研究结果对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构转变,科技为经济增长服务,为综合国力竞争服务的作用进一步得到了强化,让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目标。科技成果产业化已成为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为此西方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政策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5.
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程度的区域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非参数生产率指数方法对转轨时期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程度进行定量研究。文中采用分区域的工业统计数据生产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和技术水平的变化两个方面测算了工业生产率的演化,并对生产率增长的内涵、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判据、区域性工业经济增长的特征等问题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房地产投资变化基本与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同步的。介绍了武汉房地产的现状.对武汉市房地产业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武汉应继续抓好工业和商业发展,大力提高城市化水平。共同促进武汉商品房销售的提高,减少空置率,促进销售,使武汉的房地产向更高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7.
现代经济增长:一个制度作为内生变量的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红  唐元虎 《预测》2001,20(1):24-28
在以往经济增长模型中,经济学家主要是从资本、劳动力和技术三方面去研究的。随着经济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仅有这三大要素是不够的。新制度经济学以强有力的证据向人们表明,制度对于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在以往对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出发,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制度并将其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力求全面反映经济增长,并揭示制度创新与长期经济稳定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城镇职工收入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涛 《中国软科学》2003,(9):55-58,13
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收入分配格局不仅影响社会公平,还影响宏观经济的增长。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不同收入层次的消费模型,并利用我国不同性质单位从业人员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提高低收入层次的收入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吴维扬 《预测》1996,15(4):41-45
1 关于上海经济增长方式的总量特征:物耗 投入的规律决定经济增长的规律 我们首先从经济增长的总量变化及其与投入要素的关系来描述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自1961年起,上海经济总量(用不变价计算的GDP测度)的增长是按15年三级跳的规律(2年低速、4年快速、1年低速、4年快速、1年低速、2年快速、1年低速)运行的,大趋势交替变化(1961~1975年间总体是升势,1975~1989年总体是降势,1989~2003年将总体成  相似文献   

10.
李云林 《预测》1997,16(3):45-47
工资增长、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李云林(国家信息中心研究所100045)“工资增长①不应超过经济增长”或“平均工资增长不应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这是众多从事宏观经济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同志赞同的经济理论命题,对该命题的理论探讨比较充分,但数量分析显得相对不...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必然伴随着汇率升值有其自身成立的前提条件,从汇率的决定基础和影响汇率变化的长期因素来考察,都能证明其正确性,从这一规律出发对我国人民币升值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阿思奇  胡坚 《预测》1990,9(5):3-9
采用经济计量与投入产出方法相结合的中国宏观经济模型,从宏观上对未来1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总趋势、经济结构变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投向,以及积累与消费关系等方面作了全方位、多方案的分析预测。阅读了此文,可以使我们对我国90年代的经济发展有所预见。  相似文献   

13.
我国R&D投入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我国1985—2004年科技投入绩效及其变化进行测度和实证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的20多年问,我国R&D投入对国家经济增长贡献偏低,并在不同部门表现出了不同绩效,其中来自企业的R&D投入对国家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在此基础上,文章讨论了R&D投入的管理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FDI与东道国经济增长——以我国利用FDI影响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商直接投资(FDI)带来的国际技术扩散是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外生变量之一。分析了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变化,综述了前人文献,结合技术的溢出机制,分别从促进技术进步、改变产业结构、促进出口竞争力等方面分析了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通过分析我国自身固有的伴生的限制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总量由1978年的69.05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2 814.59亿元,年度平均增速达到10.4%。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2014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与此同时,三大需求的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分析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变化对云南经济增长进行初步的量化分析,了解经济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对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的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国民经济之基础,农村经济不发展,农民小康难以实现,中国小康社会目标难以实现,而目前摆脱农业困境,实现农业小康的关键就是依靠科技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7.
魏怡华 《预测》1996,15(3):26-30
香港、台湾经济走势分析魏怡华(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11995年香港、台湾经济形势回顾1995年,香港和台湾经济均表现出所谓“外热内冷”的发展迹象,对外贸易持续活跃、快速增长,当地消费需求则低迷不振,呈疲软之势,经济增长速度均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转变动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由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转变,既与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有关,也受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和制约,更是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对这一变化的动因进行分析,有助于增强政策设计的系统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是中国经济运行由升转降的一年。这种经济增长的转折性变化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过,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只要政策调整适度,经济增长就不会发生深度下调。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对科技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孟祥云  孟祥红  程桂荣 《情报科学》2004,22(8):1019-1021
科技投入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经济增长是科技投入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我国科技投入状况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定量地分析经济增长对科技投入的影响,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