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被媒体共同关注的非事件性题材,媒体要做出新意,赢得受众,关键是自主动作要在策划和运作上创新,要把非事件性题材“活动化”、“事件化”,进而在活动过程中创出媒体品牌,获取受众青睐,赢得市场认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媒体背景下有关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引导策略,以期为完善和优化相关机制以适应快速变化的自媒体环境提供参考。【方法】以扎根分析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多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整理出自媒体影响群体性事件的模型。【结果】获得了在自媒体背景下受自媒体影响的群体性事件的以下特征:群体成员受到相似的利益驱动、增加分担风险的单位数目、高度的组织化。【结论】通过培育自媒体时代的“公民精神”,对“组织化”行为采取“柔性”手段,构建长效矛盾化解机制能够有效地应对自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这些措施有望在自媒体时代中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失控,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3.
刘玉松 《新闻世界》2009,(12):30-31
新闻互动性是与以前“我编你读”的传统单向传递模式相对的概念。简言之,就是报纸与读者的相互交流。包括直接参与性互动和心理互动。直接参与性互动是近年媒体惯用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即媒体通过策划新闻活动让读者参与到新闻事件中去.使读者成为新闻事件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4.
《青年记者》2006,(12):8-8
调查性报道在21世纪的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较名的案例包括“南丹矿井透水事件”、“黑哨事件”等。在报道形式中,越来越多的媒体将调查性报道视为“重拳”。但是,像舆论监督在中国艰辛而困难的历程一样,从中国的新闻记开始尝试着进行调查性报道的那一天起,就充满着苦涩和风险。  相似文献   

5.
中国目前处在社会转型期,危机事件以其不可预知的突发性、爆发的罕见性、代价的惨重性成为了媒体争先恐后报道的“香馍馍”。媒体在危机事件中能否客观公正地报道、及时全面地分析、冷静负责地引导,是衡量媒体能否扮演好“船头嘹望者”和“理性把关人”角色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6.
11月16日,英国媒体窃听事件中“核心受害者”的委托律师戴维·舍伯恩用“敲诈”、“行贿”、“诽谤”、“行为卑鄙”等字眼控诉英国媒体,使针对英国媒体伦理道德规范的一项调查自一启动便火药味十足。  相似文献   

7.
主题性报道是中国“宣传新闻学”独有的新闻形态。西方新闻学不承认“宣传新闻学”,他们认为只有异常、冲突、负面的新闻事件才值得报道,因此,他们对新闻的认识就是异常,凡正常的、正面的东西都不是新闻。在西方媒体上也就很少看到正常的、正面的非事件性的新闻报道。正因为如此,在其媒体上呈现的也就会是一个有病的、混乱的、被媒体扭曲了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到来,网络里出现许多虚假虚信息的传播,其中尤以社会事件型虚假信息影响最大。面对和治理这一网络问题,首先需要了解这些受到快速散布的社会事件型网络虚假信息,有什么样的共同特质?本文从社会心理学和新闻学角度,考察这类虚假信息通常具有的三个特点:投射性、新闻性、含糊性。  相似文献   

9.
主题性报道作为中国传统主流媒体中的一个“重量级”、“标志性”的新闻形态,在各级媒体日常的宣传报道中地位非常重要。然而由于其天生所具有的“宣传新闻学”的特质,宣传、动员、组织、教化等功能相对突出,在事件性上,在有意无意间被人为地弱化了。而事件性的减弱甚至是缺失也使得主题性报道越来越“脱离群众”,没了根基。在当今全媒体时代,尤其是新媒体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传媒生态突变的大背景下,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早已不再任性,从开始的对抗逐渐走向现在的深  相似文献   

10.
公民新闻也称“参与式新闻”,是“公民个体或群体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新闻或信息的行为,有别于传统媒体以专业化、组织化的媒介工作团队的生产方式.在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应运而生.非专业公众可借助手机、DV,在新闻事件中发挥“事件记录”的重要作用,其时效性远高于专业媒体.这一特征在突发性事件中得到明显体现.本文以浙江新闻奖获奖作品《十分钟生死大营救》为例,分析自媒体时代合理利用公民新闻的具体策略,为专业媒体在自媒体形势下的发展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考察灾难事件中非亲历者的信息活动,提出灾难报道的基本功能为避险需求和情感抚慰。其中,避险需求包括应对性诉求和预防性诉求,相对情感抚慰功能具有先发性。社交媒体一方面使得官方机构能够绕过大众媒体直接满足公众的避险应对性诉求,另一方面也使得自媒体能够溢出性地满足公众的情感抚慰诉求。同时,我国重特大事故应急响应已经从以往的“条块结合”式响应制度转向以事件为导向的垂直响应制度,这些都对专业媒体的灾难信息报道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主流媒体“非典”报道的检索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典”,不仅考验着民众的心理素质,显现着政府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亦警醒着媒体。本文以北京、广东两地部分主流媒体为对象,检索这些媒体自2月10日至4月30日对“非典”事件的报道,希望能为进一步的分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按照新闻事实的不同属性.深度报道属于非事件性新闻。与事件性新闻相比,它关注的只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是事件的过去时。深度报道是一个总结、回溯性报道,它不仅要回答“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其新闻价值一般蕴含在事物的本质层面,需要在报道时深入挖掘。平时见诸媒体的各种成就性报道、经验性报道、工作报道或解释性、研究性报道,都属于这一类,它们往往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展现出来。深度报道一般是先从已经发生的事实中提炼出主题.再策划采制报道,具有强烈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14.
自媒体时代,与大众利益息息相关且社会矛盾尖锐的话题极易激发网民的宣泄情绪,生发恶性舆情。“手术室自拍”事件正入医患关系的舆情敏感区,并上演了一出网络舆情反转剧。本文认为,网络意见领袖声援正面舆论、主流媒体担当权威信源、深度评论调解网民心理,这是在“手术室自拍”事件中显现出的三个舆情导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自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问题和弊端开始凸显。本文以全红婵走红事件为例,分析全红婵走红的原因,从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的自媒体人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看自媒体发展过程中的“顽疾”,并从法律完善、行业自净和个体自律三个方面提出治理对策,以期打造一个积极健康的自媒体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6.
赵雪 《传媒》2016,(14):61-62
自媒体时代的鲜明特征就是平民化、私人化和自主化,人们可以通过博客、播客、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发布所见所闻,并参与事件探讨。因此,自媒体时代也被称为“个人新闻时代”。自从进入自媒体时代,媒体发展越来越重视通过内容生产构建话语权,以增强核心竞争力,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7.
今天媒体竞争目趋自热化,对于新闻事件,任何一家媒体都不大可能拥有独家报道,于是各媒体间不仅抢时效、争首发,也拼原创、比深度,刀、剑并用,各展其长。具有高品质信息“附加值”的深度报道,被众多的媒体当作竞争的“重武器”。  相似文献   

18.
新浪微博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络服务平台,拥有数亿用户,其中包括权威媒体和自媒体。随着杭州保姆纵火案、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性侵案等诸多社会事件被微博上的自媒体曝光,引起轩然大波,自媒体成为主流舆论领域的趋势正在显现。此外,事件发生后只有引起舆论的广泛讨论导致事态的扩大,权威媒体才出面发声。由此可见,权威媒体对社会事件的爆发反应慢,处理效率低。新浪微博上的权威媒体和自媒体对社会事件从开始到结束的发展趋势的影响是不同的,我们称之为持续性效应,权威媒体和自媒体应该面对和改进的问题很多。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权威媒体与自媒体之间的持续性效应差异,以及两者的改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龚捷  秦赛一 《青年记者》2016,(21):18-19
随着移动通信设备不断升级,以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为代表,以“短平快”为基本特征的即时信息传播时代——“微媒体”时代正在全面到来.“微媒体”时代,数以亿计的微博、微信用户参与其中,评论、点赞、转发、分享,网络热点事件频频出现. 时效性:网络热点事件信息传播的基本要求 无论是“微媒体”中信息的传播特性还是网络热点事件的基本特征,都共同指向一个核心要素:时间.信息即时传播,热点瞬时爆发,决定了“微媒体”时代网络热点事件报道对时效性的要求标准相较于以往更加严格.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即时性和全时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微博以其自身的方便快捷、多媒体性、互动性强、自媒体性等特点更好地满足了突发事件的报道要求。本文以"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故"为例,分析普通网友、公众人物以及主流媒体通过新浪微博在该事件报道中体现出的优点和不足,就"微博式微"背景下突发事件报道中微博这一传播媒介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正面传播作用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