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艺术和科学是相通的,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艺术教育在培养创造性人才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开发右脑、情商,培养和发展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从而提高人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
王宏 《中国教育学刊》2006,(7):68-68,78
一创造力及其个性特征 创造力是人普遍具有的一种潜能,学校教育的任务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事实上,教育对人的潜能开发存在双重影响: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造个性,促进其发展;另一方面,也可能压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造个性,抑制其发展。  相似文献   

3.
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创造教育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创造性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和人们树立创造意识,培养精神,坚持定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思维,掌握创造技巧和创造方法,从而开发人的潜在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精神对促进人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对当代社会人的发展具有以下意义:有助于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为人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施展空间和高级的自我实现;有助于锻造坚韧意志、提高实践能力;有助于为人的发展提供道德价值导航和道德修养方法;有助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人的品位和情操,缓解人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塑造人的文明礼貌行为。在发扬中华民族精神有促进人的发展作用时,我们还要正确处理其与马克思主义、时代精神、西方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从各种材料中摄取创造性成分,获得从事创造活动的养料,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引导学生创造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本从培养学生数学创造心理素质的角度,对学生创造兴趣、磨炼创造意志、竞争意识以及与人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王军颖 《教育艺术》2006,(12):47-48
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思维能力,善于发现闪光点,在注重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尹恒俭 《小学生》2011,(1):21-22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在孩子们的眼里,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每一个人都充满着幻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