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而传统勤工助学模式相对落后,岗位设置传统,岗位管理不规范,无法呼应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的创造能力。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起,高校勤工助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高校必须创建勤工俭学新模式,包括优化勤工助学岗位设置、企业化管理勤工助学学生、加强勤工助学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的高校学生资助模式中,虽然经过长期的探索,已经有了完善,但是还是存在一些漏洞的。而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型学生资助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个不足。本文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开展"创新创业"的主题教育,引导学生自立自强;增加创新型勤工俭学岗位;健全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经营实体型创业型岗位,实现勤工助学岗位品牌化。  相似文献   

3.
发展性资助模式旨在帮助贫困生获取经济、精神和能力上的提升.受现有资助岗位的限制,简单重复的工作内容无法满足贫困生提升综合素质的需求.将创业实践融入勤工助学项目中,学校通过整合校外资源,以创新创业思想为导向,以创业项目运作为实施媒介,促进贫困生完善知识结构、树立自强自立意识、强化心理素质、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因此,需要认真梳理创业型勤工助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具体分析其实现路径,从而推动高校资助工作和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4.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或因生长环境约束导致其综合素质不高、自卑感强、人际沟通能力差、创新能力低,在就业时属于弱势群体.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的发布,高校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体系,从资助育人、社会视角、个人优势等方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拓展勤工助学岗位等多渠道、多模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帮助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依据"AGIL"模型理论深入分析高校创业型勤工助学这一子系统与资助育人、高等教育、市场经济等社会系统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主要问题。通过发挥其适应、目标达成、整合和模式维持等功能,以适应资助育人模式转变的要求,厘清创业型勤工助学的目标,整合各种资源,加强文化、制度和机制建设,实现勤工助学与创新创业的有机结合以及创业型勤工助学资助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已经整整走过了十四年的发展历程,现已逐渐从作为一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政策性举措转变为一项关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更新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中国药科大学创业型勤工助学基地采取企业化管理模式,融创业教育于勤工助学之中,探索立足于学校与学生实际,能充分发挥"帮学业、促就业、扶创业、助成才"等育人作用的勤工助学模式.相比于传统型勤工助学,创业型勤工助学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与创造性,具有重要的"济困"与"育人"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7.
高校勤工助学发展首先要实现勤工助学资金的滚动增值,达成对勤工助学学生的长期有力资助;其次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应用创新人才。而创立经济实体,构建企业化的运行模式,则是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一系列战略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已经形成了广泛社会共识,然而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不足,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仍然占据主导,大班授课和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针对这一现状,围绕岗位体验式教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这一问题开展研究,借鉴体验式教学的教育理念、实践范式,探讨了以创新创业岗位人才需求为目标的岗位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实施路径,通过学生在不同的创业岗位中进行双向的互动感知、体验与领悟,实现创业教育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9.
王瑾  胡恩华 《江苏高教》2020,(7):99-102
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在理念和内容上的统一和升华,按照创新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运用创新理念。创新创业教育涉及多个领域,它需要建立一个独立的领域来研究人才培养的教育活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和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学分制和灵活学习制度,鼓励教师创新现有教学方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是高等院校,客体是创新创业人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效结合政府驱动、自身需求、企业参与,实现双向互动,现阶段需要尽快建立"高校主体、企业参与、政府支持"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0.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比素质教育更高层次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和中原崛起的需要给中原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解决中原地方高校的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认识不足、投入不足、保障不足、结合不足等问题,需要建立一套符合中原地方高校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模式陈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无力雕刻"、创业课程和创业师资成为"短板"、创业平台和创业实践流于形式等问题。互联网+的发展,影响了高校的课程体系、创业教育的发展,构建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关键着力点。其中多元化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理念、构建多元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打造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注重创新创业成果的多元化呈现等四个方面,可成为互联网+时代下创新创业教育多元模式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目标之一,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提升,有效优化学生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满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需求,"互联网+CDIO"给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更充沛的活力,保障了高校创新创...  相似文献   

1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一支实践教学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给其提供有力的保障.要建设具有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必须依托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政产学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拓宽教师培养渠道、构建多样化实践培训平台,才能有效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创新创业即将转入新的发展阶段之际,根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社会发展需要以及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必须重新审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和价值,进行合理定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逐步实现由功利性战略目标向非功利性战略目标的转移,切实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创业教育在现代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各国的专家们也将对创业教育的研究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将勤工助学和创业教育融合起来,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突破高校勤工助学的瓶颈,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意义。本文尝试从创建勤工助学创业教育功能、转换对待勤工助学的观念、加强相关政策与硬件设施的建设等几个途径对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校勤工助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教师与学生的配合,一方面需要有足够的创新创业理念与精神,另一方面还需要有足够的客观支持力量。当前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而在"互联网+"背景下,应该更好地解决这些不足。文章从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入手,探讨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指出高等院校需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更多创新型、实践型人才。但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教学,存在着对创新创业教育认知不充分、实践教学结构不合理、教师创新创业指导能力不足等问题,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产生了负面影响。这就需要积极推动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改革,以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核心,开展实践课程建设,在实现高校特色办学的同时增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原则,围绕创新创业能力,提出电气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其实现路径。以"面向全体学生着重培养岗位创新创业者"为目标,建设合理、完备、高效、创新的课程体系,通过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建多层次的学生实训平台,建设全方位学科竞赛体系,创设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活动,搭建交流平台以及推行班导师制度和健全双阶梯式管理保障机制,实现对电气专业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提升,以备迎接新的机遇和前景,适应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校的重要领域之一,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四型"人才。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是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作者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革,充分利用高校搭建的有利教学平台,利用高校特有的人员、设备和资源优势,以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对计算机实验教学做了深刻研究,就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胡艳秋  赵军祥  敖爽 《科教导刊》2023,(26):143-145
在发展型资助视域下,勤工助学已成为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发展和资助育人的重要形式。文章通过对高校勤工助学实施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解当前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岗位管理、学生收获等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改进校内勤工助学设岗、招募、管理、培养、激励等运转模式,提升勤工助学在发展型资助视阈下的育人作用,构建起经济资助、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勤工助学长效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