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沙元炳作为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师范学校的创办人,其教育思想值得深入研究。其在创办、管理各种学校的实践中体现的教育思想比较明显,且已有相关研究论文发表。而其遗著《志颐堂诗文集》中所隐含的教育思想,却很少有人研究。笔者们通过阅读其诗文集,整理出他主要的教育思想,其中一些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沙元炳作为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办师范学校的创办人,其教育思想值得深入研究。其在创办、管理各种学校的实践中体现的教育思想比较明显,且已有相关研究论文发表。而其遗著《志颐堂诗文集》中所隐含的教育思想,却很少有人研究。笔者们通过阅读其诗文集,整理出他主要的教育思想,其中一些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沙元炳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创办、管理各种学校的过程中,也散见于其遗著《志颐堂诗文集》中。具体来说其教育思想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教育救国。2.注重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包括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处理实际事务的专门人才;人生态度上必须奋发进取的人才等。3.注重教育革新。4.重视师资建设。5.主张为士族孤幼儿提供免费教育等。这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所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由清朝进士、翰林院编修沙元炳先生于1901年创办,全国第一所公立小学。它坐落在千年古邑如皋东南隅,门前是涓涓流淌的雉水河,园中有巍巍耸立的大成殿。1982年,如师附小成为江苏省首批实验小学,并先后获得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验学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沙元炳是清末民初的实业家、教育家,在他的《志颐堂诗文集》824首诗歌中,悼亡诗尤其引人注目,不仅情致幽婉,而且发展了韦应物悼亡诗意象营造的丰富与细腻,形成柔婉幽远的独特风格,而这种风格与沙元炳所处时代和经历有着莫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沙元炳(1986~1926),字健庵,如皋县城人,1891、1892两年,先后中举人、进士,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殿试入翰林院任编修,加四品衔。这个时期适逢慈禧发动宫庭政变,血腥扼杀了维新新政。但变法图存乃时势所趋.维新思潮已泱及全国,于此期间,沙元炳去翰林院职返归故里。1901年,创办如皋高等小学堂,为如皋近代学校之嚆矢;次年,又办如皋会立简易师范学堂,自任创办总理,如皋开办师范教育自此始。其后如皋师范教育在此基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所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由清朝进士、翰林院编修沙元炳先生于1901年创办,全国第一所公立小学。它坐落在千年古邑如皋东南隅,门前是涓涓流淌的雉水河,园中有巍巍耸立的大成殿。1982年,如师附小成为江苏省首批实验小学。并先后获得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验学校、全国优秀家长肇校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对学校教育现实性的质疑,不是为了澄清或说明学校教育是客观、真实存在的"自然事实",而是因为学校教育面临着"虚无主义"的危机。对此,运用马克思分析"现实中的个人"的思想线索,阐明理解学校教育对象的基本要求,辨析标准化、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价值,在教育历史性视域中展示教育现实性命题的内涵与要求,在此意义上论定学校教育现实性消失是一个真实的命题。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以来,学校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基础上,将教育生态理念融会到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中,积极探索适合学校教育科研持续发展的管理方略,努力揭示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规律,学校教育科研生态得到不断改善,逐步形成了根深叶茂、根系发达、主干强壮的"榕树"态势,生态结构趋向于"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学校、家庭、社会犹如"三条腿"支撑着教育这个"桌子",但是,当前家庭、社会的教育氛围不能和学校教育齐头并进,而是"一长两短",在某些方面,家庭、社会还削弱了学校教育的效果,所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学校是价值教育的事件、活动、课程、要素的集结点,价值教育校本化是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效之道。中小学价值教育校本化的三重内涵是:让价值教育在学校生活母体中孕育,在学校文化场景中生长,在学校课程群落中呈现。价值教育校本化的核心理念是在价值教育实践中落实"四本",即以学校人、学校事、学校情、学校景为学生价值教育之"本"。价值教育校本化的四条路径是:搭建价值教育的学校共同体,改变学生的学校生活经历,发掘学校价值教育的特色资源,雕琢学校价值教育的主题景观。  相似文献   

12.
所谓"三生"即生命、生存、生活。"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1]。2008年云南省教育厅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学校实施"三生教育",并把它作为素质教育基础工程来抓。随后以部分学校为试点开展"三生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村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改变农村学校薄弱环节、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平等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在农村学校推进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任重而道远。重队伍建设,努力实现"硬件"与"软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技术与教育领域深度融合实现教育传统行业快速发展的社会新形态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开展精准扶贫,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方向和新思路。文章从分析薄弱学校的需求入手,分析"互联网+"的教育功能,厘清"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与"薄弱学校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典型的"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应用案例,在此基础上探索"互联网+教育精准扶贫"促进薄弱学校发展的路径,为政府制定推动教育精准扶贫中的薄弱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公平、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黎莉  李如 《中国德育》2014,(24):62-63
正好的教育要以孩子为中心,学校教育唯有亲近孩子,才能更好地成就每一个孩子。十年前,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提出了"珊瑚最红、孩子最亲"的办学理念,并将学校教育的"重音"敲在一个"亲"字上。从此,学校走上了一条以"亲近孩子、适合孩子、发展孩子"为核心的亲亲教育之路。在新时期,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学校遵循"亲亲教育"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6.
将教育质量、公共教育成本和私人教育成本纳入成本函数估算初等学校最优规模,测算了XS县最优的初等学校规模和学校数,结果表明,在控制教育质量的情况下,不考虑私人教育成本,生均公共教育成本曲线呈"L"型。按走读生和寄宿生分类计算私人教育成本后,生均教育总成本曲线由原来的"L"型被拉高成"U"型,即存在最优的学校规模,它由曲线最低点决定。中小学布局调整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城区和乡镇还有通过合并学校来扩大规模以降低公共教育成本的空间,而在偏远乡村则应保留更多的学校,以降低私人教育成本和方便学生入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德育》2013,(13):3
坐落于锦水河畔的盐道街小学是成都人心目中的"五朵金花"之一。学校被评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绿色学校表彰学校、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电化教育示范学校、首批成都市义务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多年来,学校在"厚德如盐适融入道"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形成了艺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英语教育三大办  相似文献   

18.
对"学校服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学校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管理的一个新概念,也是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理念.教育分宏观层面和微观基础,学校是教育的微观基础,因而具有与教育不同的属性."学校服务"是学校的产品,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不一定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市场可以是"学校服务"的调节器.政府要通过调控"学校服务"来保证教育的公平,学校要经营好各自的"学校服务"品牌,还要构建在"学校服务"理念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小学创建于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学校历经百年沧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锐意创新,朝气蓬勃,不断进取,曾先后获得"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发展乒乓球运动先进集体"、"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苏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苏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学校"、"苏州市绿色学校"、"苏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苏州市平安和谐校园"、"苏州市学法普法示范学校"、"苏州市红十字示范学校"、"苏州市合格心理咨询室"、"张家港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张家港市业余训练基地学校"、"张家港市科技特色学校"、"张家港市教育技术应用先进学校"、"张家港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八年在张家港市综合质量评估中获二等奖,历年被评为"张家港市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遂昌县职业中专创办于1985年,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省先进学校、省文明学校、省教育科研"百强学校"、丽水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学校坚持"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方针,全面推行德育导师制,重视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学校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设备一流,师资一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