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哈金(Ha Jin)是美国华裔作家中优秀作家之一。哈金的文学创作始于诗歌创作,后才转型到小说创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哈金创作出版了大量英诗,2017年出版的《哈金新诗选》收录了哈金近年创作的汉诗。论文试从主题分析着手对哈金的五部诗集进行整体性梳理,对哈金不同时期使用英语和汉语写诗的动因做出推测,追踪哈金不同时期诗歌创作语言对族裔性表达的贡献。哈金回归汉诗写作,翻译出版中文短篇小说集、诗集,一方面代表了哈金作品的族裔性的回归,另一方面也难于回避迎合读者群体的动机。  相似文献   

2.
哈金的作品《等待》是一部寓意深刻的爱情小说。主人公孔林不满足于和妻子平淡无奇的生活,为离婚坚持了十八年。但当他满怀憧憬地和情人步入婚姻之后,才发现等来的不过是一个错误。哈金以孔林的情感经历诠释了平平淡淡才是真,给现代人以心灵上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正哈金,本名金雪飞,哈金是他的笔名,哈金的"哈"字源于他最喜欢的城市哈尔滨,"金"则取之他的姓。一个14岁就去部队当兵,文革时期的红卫兵,虽然在国内上本科,后来又获得硕士学位,但连英语都说不好。1985年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为获得美国大学的教职,他开始用英语创作小说。而出国之前,他从没有发表过作品。英语长篇《等待》完成后,在书架上放了九个月,几经波折终于出版,一年以后,《等待》奇迹般获得  相似文献   

4.
【作者简介】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1881-1958),西班牙著 名诗人,出生在摩格尔的一个商人家庭。1896年,他 在艺术中学毕业后,按照父亲的意愿,去塞维利亚学 习法律,同时也按照自己的兴趣兼学绘画。1897年开 始发表诗作。1905年,回到摩格尔,严重的神经官能 症使他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折磨。1906年,他开始写作 《小毛驴与我》。1917年《小毛驴与我》第一次出版。1940 年后,他迁居美国。和妻子塞诺比亚轮流在马里兰州 大学讲授西班牙文学。1956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梗概】 《小毛驴与我》是一部感动了无数成人,更受到世 界不同肤色孩子们喜爱的作品!是继《圣经》《唐吉诃 德》之后,西班牙语世界最受欢迎的作品。它娓娓道 来的是作者与一头小毛驴唇齿相依的真实感情。小毛  相似文献   

5.
哈金的英文小说获得美国文学界高度评价。他不用美国价值简单地批评中国,也不像某些华人作家那样为了迎合国外市场而任意杜撰,他的“中国人的故事”写得简洁、清晰而诚实。这是哈金的积极意义所在。但他也未能向读者提供观察中国的新视角,其作品大多数缺乏深度和回味。这主要是因为哈金属于“第一代华人新移民作家”群体,该群体既有国内同龄作家的思想局限,又有因为生活在海外而导致的精神隔膜。和现代作家以及新时期作家相比,他们普遍找不到恰当的精神基点,创作上呈现出巨大的盲目性与不确定感。  相似文献   

6.
近百年前,在美国华盛顿州,曾有这样一位父亲,名叫威廉·斯马特。斯马特先生在成家后参与过美国南北战争,功勋卓著。战争结束后,他回到乡下与家人团聚,准备从此共享天伦。谁料没过多久,他的妻子却生病去世了。斯马特先生很爱他的妻子和孩子,他开始在一个农场中独自一人、父兼母职地抚养六  相似文献   

7.
呵护童心     
一位美国父亲在教他孩子使用割草机割草时,妻子走过来问他点事情。就在他和妻子谈话的几分钟里,他们的孩子——一个一刻也闲不住的小男孩,把割草机推到了草坪中央父亲最引以为自豪的花圃上,大约两尺宽的、令邻居们羡慕不已的花圃在顷刻间夷为平地!愣了两秒钟后,父亲突然惊呼冲了过去——这片花圃花了他两个月以来所有的业余时间,  相似文献   

8.
克拉鲁瓦先生是个好人,这是很多人对他的评价.在法国巴黎的拉丁区,克拉鲁瓦先生和妻子经营着一个名叫弗兰德的低成本小旅馆,生意不好也不坏. 1956年的一个傍晚,旅馆里来了个30岁左右的客人,他拎着一只皮箱,衣服光鲜,但一头卷发下的那张脸略显憔悴.办理住宿登记时,客人说:“我需要一间比较安静的房间,以便我写作.”克拉鲁瓦先生边点头,边仔细查看客人的证件,那是一本记者证,上面写着的职务是哥伦比亚《观察家报》驻欧洲记者.克拉鲁瓦先生早年也曾萌生过做记者的念头,所以对记者颇有好感,于是,在收取少量定金后,他吩咐妻子把记者安排住在八楼西头的一个房间.那里是弗兰德旅馆的最高层,也是最安静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近百年前,在美国华盛顿州,曾有这样一位父亲,名叫威廉·斯马特。斯马特先生在成家后参与过美国南北战争,功勋卓著。战争结束后,他回到乡下与家人团聚,准备从此共享天伦。谁料没过多久,他的妻子却生病去世了。斯马特先生很爱他的妻子和孩子,他开始在一个农场中独自一人、父兼母职地抚养六  相似文献   

10.
汪振德 《师道》2004,(10):1-1
有一年的圣诞节前夕,一个美国青年想去纽约,妻子便去车站给他买票。车票已售完,妻子无奈地回家对他说:“很抱歉,没能买到票。售票员说有人退票的希望只有万分之一。”青年人听到妻子的话后,马上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出发。面对妻子不解的目光,他说:“我去碰碰运气,如果没有人  相似文献   

11.
个人记忆与历史再现——谈哈金的流散身份和文革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流散写作和流散者批评成为国际学界关注的焦点.哈金作为一位典型的流散作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华人流散文学的难得素材.他的流散身份一方面带给他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同时又使得他站在两种文化的边缘,对其加以观察和反思.他在中国特殊的军队生活经历留给他深深的记忆,成为他抒发情怀、从事文学创作的源泉;他的流散者身份又使得他的文学创作与众不同:独特的叙事方式、多彩的题材和巧妙的构思,揭示了人性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同时,哈金的文革书写也进一步加强了西方读者业已形成的东方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2.
【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马克·吐温年轻时立志要成为大商人。于是他用家中所有的钱创办了一个公司,但公司成立还不到半年就因他的管理不当而倒闭了。马克·吐温并没有放弃,他又从亲友那里借钱,从银行贷款,重新成立了一家公司,同样,没过多长时间,公司又倒闭了。后来马克·吐温又经营过其他几个公司,但也都以失败告终。到马克·吐温40多岁时,他已负债累累。这时他的妻子告诉他:“既然你不善于经商,还是放弃吧。我看你写作方面还有天赋,不如写作吧!”马克·吐温仔细思考后,认为妻子说得对。于是放弃经商开始写作。不久后,一部作品诞…  相似文献   

13.
"童话诗人"顾城,1956年生于北京。他似乎是一个为诗而生的人。他8岁即能赋诗,那时候他写的"是塔松和雨珠的故事;是云朵和土地的对话;是瓢虫和蚂蚁的私语"。1 2岁时顾城辍学放猪,于"文革"中正式开始了诗歌写作,虽然那时是在"地下"。1 979年他在《今天》发  相似文献   

14.
哈金,美籍华人作家,其作品《等待》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力作,获得199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2000年美国笔会/福克纳基金会所颁发的"美国笔会/福克纳小说奖"两项殊荣。《等待》所讲述的是一段发生在1966—1976年间的三角爱情故事,哈金用极其细腻的文笔展现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苦恋,基于此,试图结合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对小说中的"等待"蕴含进行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他叫马修,一个年轻的美国大兵,2008年,他被派往动荡不安的伊拉克。和所有人一样,他怀着报效祖国、保卫和平的梦想前往伊拉克。可就在他被派往伊拉克不久,就接到家里的电话,他的妻子苏迪怀孕了。他即将成为一个父亲。  相似文献   

16.
一九四九年,华罗庚应邀访问美国,伊利诺大学聘请华罗庚为终身教授,年薪一万美元,同时给他配备了四个助手和一个打字员。华罗庚的妻子和三个儿子都在美国。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后,新中国的成立象磁石一样吸引着他,他决心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科研环境回国,他坚定地说:『为了抉择真理,我应当回去!为  相似文献   

17.
妻子的秘密     
午夜十二点,妻子不在床上。他悄悄起身。走出卧房,看见厨房灯开着,妻子正大口灌下一瓶黑色液体,他吓了一跳,问,你在吃什么?中药啊,妻子一脸迷惘的说,他却闻到一股机油的味道。妻子将瓶子在水龙头底下冲洗,说,现在中医都有代煎中药的服务,很方便。吃了中药的妻子看起来很平静。他问,药苦吗?还好,妻子回答。自从妻子决定生一个孩子,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原本漫不经心的性格变得无比专注。半年过去了,依然没有消息,妻子告诉他,有邻居为她介绍了中医,只要按时吃药,很快就会有宝宝。  相似文献   

18.
一、蒂利希的生平和他的著作蒂利希,1886年生于德国,1911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德军随军牧师。战后在柏林、马堡、莱比锡、法兰克福等大学讲授神学和哲学。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由于他公开反对希特勒而被迫逃离德国。迁居美国后,在美国神学院任教授,讲授系统神学和宗教哲学。1956年起,先后在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任教,直至1965年病逝。  相似文献   

19.
榜样的力量     
美国密西西比州的乔森——我的父亲,常常是用行动而不是语言来为自己的孩子上生活的一课,因为他坚信榜样的力量,认为可贵的行为从不必用语言来表达。一个男人的主要工作是照顾好那些需要依靠他的人。父亲在这一点上完全是个传统的好男人。他工作勤奋努力,承担全家的一切生活费用。他也关心、体贴他的妻子,照顾妻子的家人。有一次,凌晨4点,我姨妈十分焦急地打电话给我母  相似文献   

20.
所谓许世旭现象,是指韩国诗人许世旭的汉诗写作现象。首先,他是1956年开始用韩文写诗,1960年来华留学,1961年开始用汉语写诗,这种跨文化写作同他的留学体验是分不开的;同时,这种现象同五四运动前后留学生在新诗创作中的历程颇为相似,这种相似性非常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