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特级教师汤卫红所倡导的“儿童数学”教学主张认为:数学思维的抽象性、严密性、深刻性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数学”所要解决的一对主要矛盾。如何基于儿童的思维特征,促进儿童在数学思维本质特征方面的初步发展是“儿童数学”必须作出实践应答的问题。汤卫红老师用自身的课堂实践诠释了如何帮助儿童找到发展数学思维的“高速公路入口处”,  相似文献   

2.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会让学生走得更远.数学表达是一种聚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让学生走得更远的教学实践范式.以“认识不等式”一课的教学片断为例,展示了从数学表达视角下对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进行设计,通过数学表达及转换助力学生思维显性化,从而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更通过数学表达发促使深度学习发生从而切实地形成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其中关于“数学思考”这一目标直接指向学生在与数学相关的一般思维水平方面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让“思维体操”贯穿于数学课堂始末。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堂文化是师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际关系、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教师与学生是两个平等的文化主体,数学课堂文化主要形成于这两个主体之间开展的数学教学活动.儿童数学课堂文化是教师、儿童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课堂教学的“土壤”,是课堂教学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元气”,是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是一门思维科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如何达成学科特质和儿童现实的和谐统一,一直是数学课程改革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我们围绕指向高阶思维生长的小学数学“童·真”课堂进行研究与实践,积极探索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样态,收获了一些有效的做法和一些有意义的思考。下面就指向高阶思维生长的小学数学“童·真”课堂的内涵及价值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6.
“STEM SOS”模式下探索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秀起来”的策略与方法,数学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三想”,即让学生想得到、想得妙、想得透,引发学生思维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现在我们的课堂越来越重视引导学生开展操作活动。操作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解决数学问题。那么,如何在操作活动中体现数学教学的特质——思维教学,从而让数学思维在操作中激情飞扬,凸显操作实践活动的真正价值呢?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生动有趣的、指向数学本质的智慧“童言”.从语文角度讲,孩子的描述既指向知识的本质,又形象生动、富有儿童气息,是“生活化”的佳句.数学虽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是现实世界的抽象概括.因此,当数学课堂出现“童言妙语”时,一方面,我们要异常珍视,因为它是课堂生成的源头活水;另一方面,我们要剥去儿童语言的形象外衣,读懂儿童的思维,顺应儿童的思维并基于儿童思维进行有价值的引导,优化儿童思维,使不同的思维风格百花齐放,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9.
“智慧·幸福”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彰显教学思想、教学风格的灵动性的教。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带得走的数学思维、关键能力与数学气质,形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习惯,养成学生刻苦钻研的数学精神,进而积淀数学素养,习得数学智慧。  相似文献   

10.
教育应从儿童出发,因为儿童是数学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教育要把儿童当作“儿童”,所以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应凸现“儿童味”。小学数学教学应在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关注儿童,站在儿童发展的高度,以儿童的眼光,儿童的思维,构建一种“面向儿童、基于儿童、指向儿童”的数学课堂,切实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自身价值,使数学课堂更加的高效,从而让数学课堂成为儿童成长的乐园!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操作活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就如何优化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但在一些数学课上,表面上活动得热热闹闹,师生配合得也不错,但学生并没有深入地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没有得到发展.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应注重“思维”教学.现结合作者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些注重思维教学的思考和尝试.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发展、应用就是一个数学思维不断发生作用并在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的过程.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是数学思维的两翼,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曾在“分学段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对社会进步和人类理性精神的促进作用”,但对于在数学课堂上究竟如何落实,却没有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儿童的数学思维是形象直观、动态发散的。课堂上学生的数学思维如何发展、怎样发展,主要取决于教师在学生数学思维发生偏差时,能否恰当有效地利用这些有价值的错误资源,而这些有价值的错误资源恰恰就是促进儿童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5.
陈旭兴 《江苏教育》2023,(35):16-19
为探索儿童问学课堂中促进学生思维进阶的路径,特以特级教师潘文彬老师执教的《绿》一课为研究对象,探索儿童问学课堂中如何以“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如何用”这“四问”来驱动儿童思维不断进阶,实现儿童问学课堂对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少教多学”,只有老师教得少,学生才能学得多.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开展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多学,教师尽可能少讲.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实现“少教多学”呢?笔者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在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思维能力。那么,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将先进理念与课程目标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现以几个教学片断为例,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一、注重直观感知,形成思维表象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儿童空间观念的...  相似文献   

18.
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目标的核心和主干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深度关注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实践探究活动,数学思维活动和设疑解疑活动。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和谐统一,让学生积累更多能够“带得走的东西”一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9.
张红 《考试周刊》2012,(54):196-196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涵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游戏是一种自我的表现,同时也是一种自发的学习,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棋类游戏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游戏形式,是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集趣味性、思维性于一体,用竞争来发现新知识,巩固已有的经验,达到适宜的教育目标。通常棋类游戏中蕴含着数量、图形、空间方位等,与数学因素密切相关。如:下棋得用骰子,骰到几,走几步,得一步一步地走,还得观察同伴的情况。而皮亚杰称之为“逻辑数理知识”的概念,是不能直接用语言来教的,儿童这类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课题的本身.而是通过摆弄它们和在内心组织自己的动作。皮亚杰认为.数学开始于物体的动作.直接理解数意味着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发现或能动的建立关系。小班幼儿的思维以直接行动思维为主,并逐渐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掌握数学知识时更需要幼儿在操作中加深理解。为此,我对小班幼儿棋类游戏中的数学因素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儿童数学教育是以儿童作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基本出发点,发挥数学的育人价值,以儿童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满足儿童发展需求,遵循儿童发展规律的教育。儿童数学教育的实践需要关注七大数学关键能力的养成;“问题”和“对话”作为目标、动力和途径,引领儿童学习的发生和深入;儿童在“涂画”中表达和理解数学,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