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落花生》选自《许地山文集>。文章感情真切,语言朴素,借落花生的特点,教育人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在教本课时作如下安排。一、分清课文主次,抓住重点“练习分清课文主次”是本组教材的读写训练项目。本课“预习”中要求学生“读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情”,课后“思考练习1”要求学生“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种花生→( )→( )→( )。”这两个要求都是为帮助学生理清文脉,分清课文主次而设定的。因此,我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先让学生完成填空,理清文脉,知道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相似文献   

2.
这句话该怎样读严文华(江苏省丹阳市横塘中心校)《落花生》一文中,有关“议花生”的内容里有这样一句话:“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读好这句话,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撰写此文的目的。因此,教学时,我在突出了课文重点内容的...  相似文献   

3.
<正>一、补题,促能力迁移1.着眼单篇,落实要素。课后习题呈现的是一篇课文最为重要、最有特色的训练要素。《落花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教师可结合课后小练笔,做提示补充:“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做贡献的人,具体是哪些人?为什么是他们?”学生就默默无闻奉献的人进行具体描述,如清洁工人凌晨清扫大街、  相似文献   

4.
姜哲 《山东教育》2011,(9):30-31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围绕“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专题,编选了《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这组课文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文章都是从生活中的小事着眼。反映的却是如何做人的大道理。而且每篇课文都有直接点明主旨的重点句.在教学中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相似文献   

5.
一位教师执教许地山先生的《落花生》一课,引发了一场课堂辩论。老师说:在大家明白了文中的父亲要“我”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之后,请你们再思考——“落花生”和“苹果、石榴”,按现在的社会要求,你想做什么样的人?于是学生分成“正方”、“反方”,各抒己见。结果,不少同学喜欢做既对人民有用、外表又好看的“苹果、石榴”。这与所谓课文的价值取向“对人民有用不求外表好看”的意思相左。于是,学生的自由感悟与课文的价值取向似乎成了难以处置的矛盾。这也正是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进入新课程,在语文教学更多地从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基点着…  相似文献   

6.
《落花生》借物喻人,以质朴的笔触从父亲对落花生的评价娓娓道来,对作者和读者都是一种心灵的启迪:“做人,就要做有用的人,做有益于社会的人。  相似文献   

7.
《落花生》教学浅议河北武安市白茹叶《落花生》一课选自《许地山选集》,作者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十分喜爱花生的品格,生动曾以“落花生”为笔名发表文章。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切,借物喻人,结构严谨合理,详细颂扬了落花生精神,阐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  相似文献   

8.
统编小学语文第九册除了三类课文,还安排了《习作例文》四篇。在编排上,《习作例文》属于第二类课文(阅读课文)。讲授这类课文,既要体现“半扶半放”的原则,又要完成它所担负的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双重任务。怎样搞好《习作例文》的教学,我的体会是: 一、教学目的要单一,重点要突出,内容要集中《落花生》是一篇记叙文。通过一家人在过花生收获节时,父亲和姐弟几人的谈  相似文献   

9.
优秀设计《落花生》是一篇“老”课文。尽管我曾多次执教过这篇课文,但我深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教是为学服务的,面对新的孩子,我决定从调查他们的学习需要入手,不但让他们在课前查阅作者和其他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还开展了“最佳问题手”竞赛,让他们提出一些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孩子们还真行,归纳起来,主要提了以下颇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作者不直接把笔名取为“落花生”,而叫“落华生”?·为什么父亲要将落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为什么课文要把“议花生”当作重点来写?·为什么父亲要一边吃花生一边让孩子去体会…  相似文献   

10.
《落花生》是老作家许地山1921年所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这篇作品以平实清新的笔调,叙述了童年生活的一个小片段,作者从种花生写起,然后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处处紧靠题旨,议花生是文章的重点,作者由吃花生很自然地引入议花生并在赞美花生的同时引出“做人要做有用的,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民没有用的人”这个道理。笔者在和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讲到议花生这一段时,遇到了一个意外的问题,请看下面的例子。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后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花生有什么好处?它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2.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落花生》是一篇优秀散文。作者许地山孩童时,他父亲许南英曾以“落花生”作比方,教育孩子们怎样做人,给许地山留下深刻印象。以后,许地山写了《落花生》一文,追忆父亲的教诲,并以“落华生”(“华”“花”谐音)为笔名,勉励自己。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做花生食品、议花生、吃花生。重点写了一家人在收获节上谈论花生的事。全家人的谈话中,父亲的两次谈话,既是文章的重点,又是理解这篇文章的关键。对话分两层内容展开:一是谈花生的好处与特点。当父亲谈到花生的生长特点时,与桃子、石榴、苹果作对比,用来说明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矮矮  相似文献   

12.
《落花生》一文主次分明,语言浅显,所说明的道理深刻。重点训练项目是分清课文的主次;重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一、整体感知,带疑促读 1.指名板书课题并利用投影释题,强调“落”字的书写。 2.学习这篇课文主要要完成哪些任务呢?自由朗读课文,读后结合导读、预习提示、重点训练项目和课后练习想一想,议一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拟定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变被动为主动,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3.分节读课文。谁愿意读第几自然段谁就在读这一自然段时站起来读,若站起来的学生多就坐下齐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我执教了一节研究课——《我喜欢小动物》。 该文选自著名作家秦牧的《童年二忆》之一《小动物》,编人课文时,课题改为《我喜欢小动物》,并对原文的最后两节做了些改动。课文结构层次清楚,紧紧围绕“逗弄小动物时。我做过一些有趣的事。也做过一些蠢事”来展开叙述。课文的重点是介绍蠢事的部分,  相似文献   

14.
“以读引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这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第九册第二组课文是培养读写能力,体现读写结合的好教材。 本组教材由《黄河象》、《落花生》、《小青石》,“读写例话”、“基础训练”组成,重点训练项目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测重于写的训练。使学生知道写文章怎样才能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并能联系学生的习作,克服不会取舍材料,平铺直叙,详略不当,没有重点的毛病。教学本组教材怎样围绕训练项目,从整体入手,培养读写能力呢?我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材浅析 本组的三篇课文,都是以物做题目,但文体不同,《黄河象》是一篇结构严谨的科学小品文。《落  相似文献   

15.
“从中心句切入法”是中心阅读法中的一种。就是从中心句入手 ,层层推进 ,串联全篇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 ,重点突出 ,能让学生深入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大有脾益 ,基于这一点认识 ,我是这样教学《落花生》一文的。一、默读课文 ,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并引导学生理解句意。本课的中心句是 :“那么 ,人要做有用的人 ,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句中关键的词语是“体面”。“体面”的意思是表面的虚荣和漂亮。因此 ,“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就是没有用的人。全句的意思是 :人要…  相似文献   

16.
领悟·迁移·运用·总结——第十一册第三组课文整体教学备课指要□黑龙江双城市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白金声这组教材是由三篇不同类型的课文组成的,即讲读课文《黄河象》,阅读课文《落花生》,独立阅读课文《奇妙的电脑》,还有一篇读写例话《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及《...  相似文献   

17.
刘莉 《湖北教育》2003,(3):19-19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的行为,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如在教许地山的《落花生》时,教师让学生说:“当今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体验各不相向,有的人要做落花生那样的人,它虽然不好看,可很有用。有的学生却认为要做“外表光鲜,又有用的人”。理由是现代社会光有用不行,还要学会包装、宣传。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  相似文献   

18.
教例 :人教版第八册《落花生》(教法一)师 :学了课文 ,谁说说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生 :做人要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生 :像落花生。它虽然不好看 ,但是很有用。生 :我觉得做人要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师 :(点头)这位同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还有吗?生 :做人要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 ,不但好看(外表) ,而且实用。生 :(议论)是啊!生 :相比之下 ,还是做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好一点。师 :是吗?生 :……不……是。师 :不是吗?生不语。师 :(小结)同学们 ,做人要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 ,虽然不起眼 ,但是有很大的实用价…  相似文献   

19.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包括讲读课文《黄河象》、阅读课文《落花生》、独立阅读课文《小青石》、读写例话《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和基础训练。根据这一单元的编排意图和教学要求,教学时应围绕“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个训练重点,在对三类课文的逐课分析时,抓好在一类课文中揭示规律,教给方法;在二类课文中体现规律,引导运用,在三类课文中遵循规律,试用方法。这样从扶到放的三个层次,就可达到重点突出,前后贯通的目的。具体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2.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慕虚名的品格,立志做对社会有用的人。3.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段,学习分清文章主次的阅读方法。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课前准备】制作一张用落花生做背景,写有课题与作者姓名的幻灯片和一张花生生长的幻灯片,准备一块小黑板;课前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知道落花生名字的来历并预习课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整合资源1.猜谜激趣。师: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