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海区,有一座四面环海的遮浪孤岛,岛腹内风平浪静,岛背处波涛汹涌。在粤东海域,每天经过这里的数百艘船只都必须在遮浪岛调转方向,进入港湾或继续向下行驶。因此遮浪岛上的航标灯塔,便像夜空中的北斗星,成了过往船只的方向标。从1976年开始,苏贵聪就是这座灯塔的守护者。“看不见灯塔的灯,我就睡不着觉”“苏贵聪的可贵之处,在于他30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对灯塔的爱。30年来,只要在汕尾,他没有一天不上岛,没有一天不是亲眼看着灯塔上的灯亮起、熄灭。日复一日,坚守着看似平凡简单的工作岗位。”汕头航标处党委书记王锡伟这样…  相似文献   

2.
案头上放着一份《工人日报》2006年5月13日的剪报,在头版上登载的通讯《“神眼”警探》,当天笔者读到时就感觉写得不错。今天重新拜读我被“神探”刘云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也为作者精心地写作而折服——真是一篇很好的通讯。这篇1500多字的通讯,简洁而生动。主人公刘云是南京铁路  相似文献   

3.
3月2日,“两会”前夕,《工人日报》在“新闻周末”版以大篇幅发表了我采写的长篇通讯《“我呐喊,因为我相信”——八旬老人三百次上书中南海》(以下简称《呐喊》)。这篇通讯是“新闻周末”编辑室为迎接新世纪第一次“两会”精心策划、精心准备的重点稿件,通讯集中报道了湖南省长沙市一位退休老人陈荣杰忧国忧民、连续50年向党中央建言献策、致力于反腐倡廉、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4.
在《工人日报》国内政治部召开的全国通讯员经验交流会上,一位年近半百的高大汉子,以纯正的京腔向大家娓娓动听地介绍了自己近30年的新闻写作经验。他那对新闻事业的执著,对企业通讯报道的钻研和孜孜不倦的写作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来自天南地北的通讯员,大家异口同声地称赞:“‘贵哥’好样的!”“贵哥”是谁?他就是铁道部北京二七车辆厂宣传部的专职对外报道员林贵。  相似文献   

5.
刊登在《工人日报》2001年8月2日上的消息《郑州:罚单“赶”走苜家擦鞋店》一文,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3等奖。评委们之所以青睐这篇消息,原因是它是一篇成功的短新闻。从  相似文献   

6.
一口气读完《风雪中,伫立着四位“厚道”的农民工》一文,心目中立即矗立起一组农民工群雕。作者在1200字的篇幅中,成功刻划了面对欠薪老板,要不到工资却选择看守老板物资的农民工的新形象,使这篇首发在《工人日报》2006年1月24日7版上的通讯,最终脱颖而出,荣膺第17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文章读来颇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风口浪尖访孤岛1987年11月28日,中国海监局向全世界发布公告:中国连云港车牛山灯塔开始放光。从此在烟波浩淼,云飞浪卷的黄海深处,一座仅有0.05平方公里的小岛上矗起一座高21.8米的航标灯塔,六年来,灯塔以它的光明引导着船只安全通过海区,受到世界许多国家海员的好评。灯塔被称为“海魂”,可谁能知晓,灯塔之魂是战士们所赋予的呢!  相似文献   

8.
我长期订阅《工人日报》,深感这是一张比较严谨的报纸。而读了2001年10月31日《工人日报》的几篇报道,我觉得有几处毛病。虽是“白壁微瑕”,但有指出的必要。“他们”不能代替“一个”第一版通讯《首钢为何要实施战略大调整》的开头一段这样写道:“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里,首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世纪之交,他们又提出了‘面向新世纪,建设新首钢’的奋斗目标。”这句话中的“他们”  相似文献   

9.
汪志 《新闻三昧》2004,(5):43-43
笔是一家化工企业的员工,闲时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爬格子”。工作十几年来,本人已先后有2000多篇各类体裁的章在《工人日报》、《人民日报》等全国100多家新闻报刊发表,其中有30多篇在全国获奖,而获奖的章又都是些“豆腐块”。  相似文献   

10.
在驻疆某师,提起政治部主任陈作明,都称他是“实心眼”主任。这里撷取的是他务实求真抓报道工作的三件事。抓实“宁可一篇稿子不见报,也不能加水分写失实虚假的报道。”这是陈主任时常提醒报道员洛守职业道德的警言。一次,战士小张写了篇某连长兄弟般爱兵的通讯。文中说连长每月为战士家写信30多封介绍其成长情况,并为贫困的战士家寄钱接济。陈主任审稿后不大相信。他是个细心认真的人,经了解并非报道中说的那么“突出”,其中的数字也有出入。于是,他严肃地指出了这篇报道中“水分”多的问题,并给小张辩证地分析报道先进人物不能一…  相似文献   

11.
工人日报去年11月16日一版刊登一篇介绍贺国耀的“牛背商店”的通讯,其中说到这个“牛背商店”,二十六年行程三十二万公里。我计算一下:一年行程为一万二千三百公里,一天(八小时)三十三点六公里,一小时为四点二公里。据老农说:“牛一小时最多走三公里,驮着货的牛队走得更慢。”再说,二十六年来,难道贺国耀一天未休息?没有请过一天假?如果除去国家的法定假,贺国耀和他的牛队一天少说要走四十公里以上,按照这个速度,他一天要走十三个小时,而且还要卖货、装货。越  相似文献   

12.
当一个人获得许多成绩和荣誉的时候.你会称呼他什么?明星?还是“大腕”?庹震把自己叫做“新闻熔炉里一块没烧熟的砖”。 1993年是庹震的丰收年,他的两篇通讯《春天的轨迹》和《同心共度辉煌时》在八届全国人大、政协新闻报道评比中分别获得一等奖;这年10月5日,他又光荣地当选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面对接踵而至的荣誉,他却回忆起1982年的一段往事。那时,刚从经济系毕业的庹震,还不认识新闻ABC。他写的第一篇稿子就被“枪毙”了。编辑的批语是:“找不到导语,不知所云。”他却不解地问:“什么叫导语?”不懂就学,不会就问,他决心一切从零开始。他在大量阅读新闻书籍的同时,主动向同行求教。很多老同志和学过  相似文献   

13.
采访不是记者的“专利”.这里,我要谈的是一个作家如何采访.具体地说,就是去年六月三十日至七月十日,我随八省市青年慰问团到云南老山前线采访期间,看到青年作家陈建功的采访活动,有他的特点. 老山归来,陈建功以“北京晚报特约记者”的名义,在北京晚报上发表了两篇通讯。我除了与他合写了一篇《盛其顺的“入党申请书”》通讯外,自己也写了两篇通讯。在采访过程中,我发现陈建功的采访方法与我们这些随团记者的采访方法不太一样.我想,请他写几篇通讯或是合作写,就可以更好地找出自己采访中的弱点. 果然,七月十六日,他的第二篇通讯《炮火硝烟中的抉择》发表的当天下午,北京日报原总编辑王力行在评报栏上写道:“陈建功的两篇通讯很动人,他善于捕捉到能震撼人心弦的情节、细节,用富于感染力的文学语言来描写.通讯并不长,但看后却感觉内容丰富.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相似文献   

14.
工人日报去年11月16日一版刊登一篇介绍贺国耀的“牛背商店”的通讯,其中说到这个“牛背商店”,二十六年行程三十二万公里。我计算一下:一年行程为一万二千三百公里,一天(八小时)三十三点六公里,一小时为四点二公里。据老农说:“牛一小时最多走三公里,驮着货的牛队走得更慢。”再说,二十六年来,难道贺国耀一天未休息?没有请过一天假?如  相似文献   

15.
在湖北省荆沙市新闻界,黄道强的勤奋和高产是出了名的。仅1995年,他便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等80多家报刊发表各类新闻作品128篇,不少文章被转载。为此,他被市委宣传部评为对外报道先进个人。 年近不惑的黄道强在荆沙晚报城市周刊部工作,他推崇老一辈记者的话:“应把新闻当事业,不要把记者当职业。”正是这种强烈的敬业精神,使他整天都处于一种“临战”状态,处处留心捕捉新闻线索。1995年5月30日下午刚上班,黄道强听说孔繁森的妻子王庆芝大姐乘船将途经荆沙,但具体坐的什么船,在什么时间什么码头靠岸却一概不知。不管三七二十一,黄道强当即乘车赶到江边。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苦苦寻觅,终于在刚靠岸的“长江公主号”旅游船上找到王庆芝。  相似文献   

16.
李同良,这位农民出身的通讯员,二十多年前从高梁地里往新闻门槛迈步的时候,并不见其身上有特殊的“新闻细胞”,他写新闻十年之久,报纸上没被采用过一篇。然而,功夫不负苦心人。磨砺十年之后,一九七三年八月他终于在河南日报上发表了第一篇稿件,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仿佛突然生出了“新闻细胞”,有了特殊的新闻敏感,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河南日报的头题位置,就先后发表了他写的三十多篇新闻稿件。他同光明日报记者合写的消息《联产到户科学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好新闻作品;他写的通讯《栽树就是栽富》被人民日报评为优秀新闻作品,荣获  相似文献   

17.
我与金志涛、许运江、孙宗勇、田宏耀、卢杰采写,王桂平编辑的1.5万余字的通讯《永不陨落的“两弹”之星——共和国“两弹一星功勋”郭永怀追记》一文,在2000年10月27日威海日报上首发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新华社、人民日报、大众日报、工人日报、法制日报、《报刊文摘》、《文摘旬刊》等多家媒  相似文献   

18.
通讯是新闻体裁中的一门“重武器”,在时效性方面虽然有时比不上消息的及时迅速,但在翔实、深入、系统地报道典型人和典型事方面却有着很大的优势。因此,历来为新闻传媒和新闻工作者所倚重。这次全省好新闻评选,共评出一等奖好通讯12篇,二等奖好通讯15篇,三等奖好通讯17篇。从数量上看,居我省历届好新闻评选之冠。同时,获得高档次(即一、二等奖)奖励的作品也已经不再集中在少数几家大的新闻单位和“资深”的地市报之间。这次一等奖好通讯12篇分布在全省10家报纸,其中河南日报三篇,新华社河南分社一篇,地市  相似文献   

19.
秦殿杰 《新闻三昧》2008,(10):54-54
工人日报记者庞慧敏、实习生黎春香撰写的人物通讯《马路就是我的战场》(见工人日报8月26日第五版),充实、情景感人。全文2500字,通讯分为4个小标题:“开窍与不开窍”、“朴实的‘头尾’哲学”、“称职与不称职”、“马路就是我的战场”。  相似文献   

20.
我是地方报社的记者,一九八五年以来,我在完成本报报道任务之外,还在全国三十多家报刊、电台发表稿件四十余篇。许多报刊、电台编辑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不能忘怀。去年二月份,我给《工人日报》写了篇小言论《招聘一定要实事求是》,就社会招聘中出现的乱许诺条件,事后不予兑现的现象议论了一番,原稿仅三百来字。三月十二日《工人日报》以《招聘人员不可开“空头支票”》为题在群言堂专栏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