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蒙古宫廷音乐在蒙古族传统音乐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察哈尔蒙古族对于保存和发展蒙古宫廷音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作者认为察哈尔蒙古族不仅直接传承和捍卫了古老的蒙古宫廷音乐,而且更加丰富和发展了蒙古宫廷音乐文化,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集宁师专学报》2015,(4):39-41
蒙古族宫廷器乐曲阿斯尔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洋溢着察哈尔宗主部乐观向上的战斗气息,同时又不乏宫廷音乐的尊贵典雅,具有大曲的显著特征,其中最为可贵的是阿斯尔的变调特征,这也是它博大精深的艺术潜力所在。本文从阿斯尔的旋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以及它曲式结构和独特的变调特征进行了分析论证,希望与广大专家学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集宁师专学报》2019,(1):31-34
藏传佛教进入蒙古后,以佛教信仰为内容的节日也开始大兴。藏传佛教各寺院的宗教节庆,是宗教法事活动之一种,是为了形象地传播佛教教义,吸引教民而创立的。察哈尔蒙古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今的察哈尔蒙古族仍然保留着祖先留下来的传统。该文主要以乌兰察布市和锡林郭勒盟为例,介绍察哈尔蒙古族节日和习俗的宗教影响,探究传统习俗的变迁与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4.
《集宁师专学报》2014,(1):43-51
察哈尔部落,起源于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时期的护卫军,形成于北元时期的察哈尔万户,止于满清时期,形成了察哈尔八旗四牧群。由于察哈尔部的历史地位,使其传承了蒙古汗国、蒙元以来的宫廷文化,所以其语言、音乐、服饰、礼仪、饮食、手工艺术等等无不浸透着宫廷色彩,在历久弥新的演进发展中形成了底蕴厚重、绚烂多姿的察哈尔文化。察哈尔蒙古族以其独特而优秀的文化内涵和基本精神蜚声古今中外,本文就察哈尔蒙古族文化核心理念及其基本精神进行粗浅梳理论述。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短歌无论是旋律发展的对称性句法关系,还是以四五度为主和二三度级进为主的两种音程旋律进行规律,充分体现了情感发展和旋律运动相互关联的内在的逻辑关系。这种旋律运动的逻辑关系,表明了蒙古族人民自己民族审美及其尺度,并创造出符合本民族历史、宗教、传统生活习俗的自由完美的艺术形式。蒙古族短歌在蒙古族音乐史上,具有很高的音乐美学价值。它的这种艺术形式不但对蒙古族人民的音乐艺术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且,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集宁师专学报》2016,(3):74-78
蒙古族是音乐的民族,蒙古族传统的民歌是最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体现着蒙古族音乐个性化、朴素的美学观念和草原风格特点。当代蒙古族草原风格合唱曲的旋律创作,仍然继承了蒙古族传统音乐的美的内核,沿着蒙古族传统音乐所形成的风格特点继续发展,在新的时代进行着新的传承。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抢救、保护和传承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除了以原生态形式保护和存档静态保存以外,当代艺术教育中的活态传承则更是抢救、保护和发展蒙古族传统音乐的长效之举。因此,作为弘扬和传承民族音乐重要基地的当代高等艺术院校,不断地加强蒙古族传统音乐学科体系和专业建设,完善蒙古族音乐人才培养机制,维护、强化、延续其生命力,增进其自身的可持续传承的能力,是抢救、保护和发展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集宁师专学报》2018,(1):36-42
察哈尔蒙古服饰是随着蒙古族生产生活方式的逐渐转变,在保留其基本形制、穿着风格的同时,吸纳其他民族的服饰风格而形成演变的。本文以察哈尔蒙古族服饰为研究对象,依据察哈尔蒙古族的历史文献资料,结合乌兰察布、锡林郭勒地区察哈尔蒙古族服饰的现状,阐述了蒙元以来察哈尔蒙古族服饰的变迁以及其体现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传统图形及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传统图形是蒙古族传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蒙古民族思想情感、精神风貌的视觉艺术形态,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和累积下来的传统造型艺术宝库。通过梳理和探究蒙古族传统图形的视觉表现形态以及造型特点,总结归纳出蒙古族传统图形特征。  相似文献   

10.
白玉香 《家教世界》2013,(9X):15-15
蒙古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个勤劳勇敢、贡献卓著的民族。蒙古族有着众多的传统文化,幼儿园教育将蒙古族文化融入当中,能让幼儿在寓教于乐中掌握传统文化,将蒙古族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