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战时期的电影文化在分流中出现断裂趋向.大后方的电影期刊应势而生,扎根于当时中国电影的本土语境之中,成为承接中国电影艺术历史演进中的必要一环.深重的民族灾难,严酷的军事对抗,使得大后方电影期刊负载着抗战文化宣教、民族情感排遣等多重诉求,成为战时国家政略和战略需要的舆论工具,具有强烈的战争工具属性与文化宣教属性,与同一时期的商业性电影期刊划开了明确界限.复杂的成长背景,为其多重底色的形成做了最为有力的注脚.围绕文化救亡这一主题,抗战大后方电影期刊显现出工具性、民族性、现代性等多种特征,其经营也呈现出使命化色彩.大后方电影期刊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以主导之姿引导社会价值与民众认知,对当前的期刊出版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考察十七年间我国少数民族电影蜚声中外现象,通过对十七年间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分析,试图就少数民族电影文化内涵概念的辨析,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化内涵建设与民族电影艺术文化诉求,并寻找未来我国少数民族电影发展新方法、新战略,期望推动我国少数民族电影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3.
郭静静 《青年记者》2007,(20):30-30
随着电影市场的日益繁荣,人们可选择的电影也日益增多。我国民族电影要想成为更多观众休闲娱乐的主要渠道,就必须明确新时期我国民族电影的功能和观众对民族电影的要求,更新文化传播观念,利用自身文化优势,在加强意识形态功能的同时,开拓娱乐和商业的功能。这是新时期我国民族电影赢得观众,求生存、谋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抗战遗址调查与保护利用》第一次全面展示西部地区抗战遗址的数量和概貌,是目前国内最大型的抗战遗址研究集,填补了中国西部抗战遗址研究的空白。该书对历史现场的真实展示,有着恢复历史真相、匡扶正义、维护战后奠定的世界和平秩序的政治意义;对于复兴民族文化、弘扬爱国主义、锻造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有着重大的现实教育意义;史论结合的论述体系以及图文并茂的学术呈现,对于促进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和档案学与现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及文化发展需求相结合,有着积极的学科建设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囿于民族元素和文化隐喻性的表达,一直处于市场边缘化的地位。在当前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受困,全球多元文化和价值导向冲击的境况下,突出"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对"一体化"国家的认同构建,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应该肩负起的担当和使命。  相似文献   

6.
从口传叙事到电影叙事,云南少数民族的叙事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叙事中,民族习俗、民族服饰和民族歌舞成为民族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念外化的生活方式和物质形式,能够唤起文化主体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但在许多电影叙事中,这些民族元素却主要被作为一种异域文化或奇特景观来展示.电影叙事关注的不再是影片文化源的少数民族,而是猎奇的观众.  相似文献   

7.
文章尝试把百年中国电影文化描写为一个异质的、开放的、动态的结构系统,认为如果我们想要把握中国民族电影的发展规律和本质特征,就必须要理解本土电影与同时期外国电影文化的相互交叉、相互重叠、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的互动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描写百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和分析民族电影的开放、异质的"多元结构系统"。  相似文献   

8.
张怀强  李倩 《东南传播》2013,(8):101-104
《赛德克·巴莱》作为一部少数民族电影,全面而深刻地表现了赛德克人的民族文化,将其与云南少数民族电影的民族文化表现进行比较分析后,笔者回答了何为一部真正的少数民族电影,并就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发展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功能诉求转向与少数民族电影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新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电影《内蒙古人民的胜利》( 1950)起,少数民族电影就担负起形象地展示和艺术地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功能.建国至今,我国共拍摄少数民族电影300多部,55个少数民族中,有36个少数民族有了反映本民族生活题材的电影.少数民族电影为增强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消除民族隔阂、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以来,伴随社会转型、全球化进程以及少数民族创作队伍的成长,我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功能诉求发生转向,并且带来少数民族电影的变迁,主要体现为从"政治功能诉求"向"文化功能诉求"和"经济功能诉求"的两种转向.  相似文献   

10.
<正>编者按: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民族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馆以抗战文艺为主题,举办了"抗战与文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馆藏文物系列展"。该系列展由文艺与抗战展、延安电影团史料展、抗战木刻展、抗战摄影展、梁又铭抗战美术作品展五个展览组成,再现了抗战时期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文学艺术为武器,唤起广大民众的民族意识,激励广大民众参加抗战的轰轰烈烈的抗战文艺  相似文献   

11.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和基本遵循。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运用视听手段,在国家形象建构、民族文化互动、民族国家认同、民族文化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蒙古族题材电影在少数民族题材影像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且具有典型性,“十七年电影”时期利用意识形态建构突出民族交往;改革开放后立足“文化叙事”体现民族交流;二十一世纪以来着眼“多元”与“解构”的叙事方式表达展现民族交融。研究这一题材影像内容,有助于分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深化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解,对厘清“中华民族”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符号化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重庆抗战历史文献中心以罗斯福图书馆的保护利用和重庆图书馆及全市收藏的抗战文献的保护开发为基础,搭建共同体系,展现抗战历史文化的立体形态,传递和表达抗战遗址与抗战文献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信息,将它们融入现代社会发展进程和社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以此加强社会民众对抗战遗址和抗战文献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达到抗战历史文化的普及,抗战革命历史的传承,民族抗战精神的永续。  相似文献   

13.
2012年2月7日中美双方就WTO电影问题达成协议,中国政府同意在每年20部海外分账电影的配额之外,增加14部3D或IMAX分账电影配额。该协议所带来的不仅是好莱坞电影大举入侵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冲击,还加剧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不平等。电影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引入的同时所携带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影响到中国的民族文化认同。中国电影如果盲目以西方标准为圭臬,以好莱坞模式为"未来模式",具有地域特点和民族特性的国产电影则可能进一步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14.
自十九世纪以来,电影就成为一门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伴随着世界电影史,世界各国跌宕起伏的民族命运、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都在电影中得到了展示。如今,电影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电影对民众生活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优秀影片不断问世。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对老电影的忠诚和喜爱。那些由老电影铸就而成的文化记忆,永不退色,流淌在人们的血液中。  相似文献   

15.
自十九世纪以来,电影就成为一门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伴随着世界电影史,世界各国跌宕起伏的民族命运、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都在电影中得到了展示。如今,电影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电影对民众生活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优秀影片不断问世。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对老电影的忠诚和喜爱。那些由老电影铸就而成的文化记忆,永不退色,流淌在人们的血液中。  相似文献   

16.
对国际知名中国影视研究专家裴开瑞教授的访谈,就目前影视研究方面的诸多问题,如中国电影研究从民族电影范式向国家/民族电影范式的转移、纪录片与公共空间、电影大片、新主流商业电影、中国影视与文化软实力、以及中国电影电视艺术与产业相关等诸多话题,作者与裴开瑞教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健 《传媒》2023,(16):103-104
<正>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产业之一,具有三个典型的属性,经济属性、艺术属性、政治属性,这三个属性之间具有相辅相成、彼此渗透的关系。少数民族电影是影视艺术中的一个特殊存在,是展现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风俗理念、自然景观的重要渠道,也是社会主义背景下构建中国政治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少数民族电影某种程度上承担着宣传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国家认同感的职责。  相似文献   

18.
民族电影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展现本国固有文化和内涵的深层次的精神意蕴和人文社会成为民族性电影的核心。民族性电影要将其文化融入世界现代电影大潮中去,反思民族的同时传递其想表达的核心精神,将本土人文精神寓于镜头、画面、色彩等电影媒介之中。《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作为日本系列电影,通过战后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同代表日本民族精神内涵的东京电视塔的梦幻之景相联系,展现了日本固有的“物哀”美和其自身的民族文化特征,但同时也在其整部影片中发现对于二战时侵略行为反思不彻底以及将其民族形象置于受害者形象之下的民族性表达,这种文化内涵和精神意蕴的展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偏颇。  相似文献   

19.
<正>抗战时期,重庆的“中制”(全名称“中国电影制片厂”,在渝中区枇杷山)和“中电”(全名称“中央电影摄影场”,在重庆南岸玄坛庙黄家巷)两家电影制片厂生产制作的抗战电影,激励人民,打击敌人,谱写了抗日文化电影史上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20.
论全球化语境下民族电影的国际影响力提升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包扬 《东南传播》2011,(6):113-114
本文从民族电影与提升中华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关系开始阐述,以跨文化视角分析了我国民族电影的困境,对我国民族电影进行个性与共性分析,并提出了在全球化语境下提升民族电影的国际影响力策略,即中华民族文化内涵及价值认同点,从而为中华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寻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