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结合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内容,为探索电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总结归纳了缺点列举创造技法.  相似文献   

2.
创造教育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创造性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和人们树立创造意识,培养精神,坚持定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思维,掌握创造技巧和创造方法,从而开发人的潜在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创造活动中必须会出现一些心理冲突和情绪障碍,有效的心理辅导可以调节和消除不良情绪反应,为创造活动提供良好的智能条件。因此,加强创造活动中的心理疏导,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探讨学生创造个性的培养,应是创造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章分析了学生在创造动机、创造心境、创造思维、耐挫力训练和人际合作方面常见的心理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心理调适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创造动机 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创造意志及创造性格等方面探讨培养中学生创造人格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创造理论认为,人的创造力是多种素质的综合表现,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它以科学素质为基础,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以创造性人格做支撑,以创造技能技法和创造实践为依托。涉及的因素很多。所以研究创新精神与创造力的培养,研究创造教育,要特别强调综合创造素质,强调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帮助学生树立创造意识,培养创造技能和训练创造思维三方面,论述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的创造教育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进行创造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多方面的天赋和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创造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创造意识教育、创造毅力教育、创造力培养、教会学生学习和世界观教育。上思维课、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以及发现和培养创造性教师,这是实施创造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的创造能力是先天素质 和后天开发的综合结果。高质量的学校教育能促进学生他造力的发展。培养高层次的创造性人才。应该从基础教育抓起,通过对学生创造意识的激发,创造思维的训练,创造个性的培养,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9.
训练发散思维发展创造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训练发散思维发展创造能力高政一,魏宗仁,张春凤在探索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不少国内外的学者都把创造思维与发散思维联系起来,并对发散思维在创造活动中所起的作用给予很高评价,诸如“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导成分”以及“创造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0.
创造性主要是创造意识与动机、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和创造个性的复合体.在这些因素中,创造意识与动机即“想不想”,创造精神即“敢不敢”,创造能力即“能不能”.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本文谈几点粗浅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要把学生培养成创造性的人才,就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主要包括创造精神、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创造能力与人的个性品质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创造个性品质决定了人们能否自觉增强、提高和有效地发挥创造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所以更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重视。在众多人格特征中,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和意志力是创造个性的核心品质。在教学中,发挥学科教学的综合功能,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品质,完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创造学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人的创造力的发挥不仅与人的主观因素有关,而且与环境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还学生主人的地位,允许和鼓励学生有“出格”行为。对待顽皮、淘气的学生,要特别细心,耐心引导,而对于胆小的学生,要努力消除其畏惧心理。培养学生坚强的创造意志和毅力,树立正确的创造观。创造之花需要创造者的血汗浇灌,方能结出智慧之果,而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是创造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有关资料,让学生明白古今中外的成功者都是凭…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关键,对学生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创造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掌握,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几种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家 《大学教育科学》2006,4(4):110-112
智慧重于经验,兴趣重于强求,质疑重于聆听,直觉重于逻辑,超越重于适应,自由重于创造。所有这些组成了创造教育的与生俱来的信条。  相似文献   

15.
周斌 《成都师专学报》2000,19(1):98-101
创造型人才对国家的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讨创造型人才的素质结构,有助于找到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途径与方法。创造型人才的素质结构,包括创造知识素养、创新意识、创造动机、创造能力、创造情绪与情感、创造意志、创造性格等几个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6.
创造,对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创造成了教育界的热点研究课题。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人们偏重逻辑而忽视直觉,我们在从不同角度理解创造的的基础上提出:创造——直觉比逻辑更重要。理性的直觉,即直觉与逻辑的和谐更利于创造。  相似文献   

17.
创造教育是祖国富强、民族兴旺、社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在中学,创造教育没有学科界限和课堂内外之分。在英语教学领域中开展创造教育有广阔的空间,以适当的方式将创造教育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会使学生的创造潜和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8.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儿童天生就有音乐创造的潜能,而音乐教育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利用音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激活或唤醒儿童的创造潜能,激发儿童的创造动机,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使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美丽动人的音符世界中,创造性地体验、感受与表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创造教育是语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澄清了语创造教育中存在的某些模糊的,片面的认识,指出在创造类型上应突出语类创造,在创造能力与语能力的关系上应以语能力为核心,并列举了三种实现创造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既要传播知识,更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任何人都有创造力,关键在于开发。中专类学校要从四个方面开发珠创造力:一、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二、营造民主平等的创新环境;三、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博览群书,奠定创造基础;四、遵循创造思维的一般规律,组织教学,开发的联想思维力,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