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学报是高等学校教学与科学研究活动的产物,是学校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发表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的载体,是完成学校教学与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知识库,是学校教学与科学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属性是教学与科学研究,其编辑人员也是教学与科学研究人员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政治性与思想性、逻辑性与纪律性、实践性与知识性、趣味性与情感性等是有效思政课的几个重要特点。政治性是思政课的灵魂,思想性是思政课的魅力所在,逻辑性是思政课的脉络与魅力之一,纪律性是思政课取得实效的保证,实践性和知识性是思政课取得实效的基础,趣味性与情感性赋予思政课以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3.
浅议电大开放远程教育中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大学开放远程教育的发展,急需明辨以下几方面的关系:一是课堂面授与网上教学的关系,二是教学人员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关系,三是学习支持服务与自主学习的关系,四是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业余生活的关系,五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六是网络高等学历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教师角色是社会、国家与人民对教师期待的镜像,是教师自我职业信仰与教育理念的化身;教师责任是教师强烈的职业认同感与社会对教师的殷切期待的相遇,是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生命担当与教育自觉。教师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思想者、燃灯者与开拓者,是真理、生命与未来的责任人。  相似文献   

5.
教师与教学的关系是同一的。哲学教师与哲学教学的同一已为许多学子所感悟。尚理与唯实,是哲学教师形象的特色;晓理与动情,是哲学教学的艺术;必然与自由是哲学教学的境界。四对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是教师与教学的矛盾,辩证分析并加以解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构建和谐高校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个层面,是检验和谐校园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要增强高校诚信教育的实效,必须做到六个方面的结合:一是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二是与时俱进与针对性相结合,三是诚信理论教育与诚信实践教育相结合,四是言教与身教相结合,五是舆论引导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六是全员育人与全程育人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人类生活与奋斗的毕生追求。与资产阶级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幸福观不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科学的、实践的、大众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是享受与劳动的统一,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式。从动态上讲,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一切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从静态上讲,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情感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是社会的产物,生产和生活都具有社会性,因而人际交往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任何人的生存与发展都要与他人打交道,都要与他人进行或多或少的交往。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概念中"知识"的含义是"创造".知识与载体不同于形式与质料,知识与栽体是两个不同的事物,而形式与质料则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阶段或两个方面."知识的本质是形式"是个假命题.信息与知识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预成到生成——教师角色的现代性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概念中的预成论,视教师角色是圣人,是教育者,是专家。于是,教师成了道德的说教者,成了科学知识与真理的奉送者,成了学生认知与人格结构的塑造者。然而,生成论则从教师角色生成的角度,对预成论视野中的教师角色概念进行现代性反思,秉承教师角色是一种文化存在,是一种精神存在,是一种社会存在的观点,认为教师是认知、评价、决策与实践的生成者,与学生共享生命的资源;教师是道德、审美与信仰的生成者,与学生同构生命的意义与希望;教师是交往、政治与历史的生成者,与学生、社区共生成命的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是有着自觉的女性意识的作家,她的小说以深刻而又平实的笔调揭示出:男权意识是女性内在精神匮乏的根源,张爱玲小说当中有着清醒的女性意识,但女性如何摆脱自己的命运,找到自身的价值,在其小说当中却没有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2.
张悦然论     
本着对一个有潜力的文学新人负责的态度,细读其文本,将其置于文学史座标系中来考察,会发现张悦然的小说属于主观型创作,诗化小说;其小说存在明显的唯美主义追求,且充满魔幻与灵异色彩;从女性文学角度来看,其作品是典型的女性文本,具有女性的阴柔极致之美。  相似文献   

13.
张恨水小说成功地实现了传播,其隐性原因在于准确定位传播者与接受者关系、立足报纸副刊、引雅入俗,创作出雅俗共赏、富有文化内蕴的小说文本;其显性特征表现为通过现代传媒成功实施了小说的文本传播和影视剧传播。张恨水的经验为当代通俗文学创作及其传播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14.
意象创造是张爱玲小说中惯用的艺术手法,花是张爱玲小说中重要的审美意象。在张爱玲的小说中,用花来衬托女主角生存的环境,花成为女主角命运的象征符号。张爱玲的小说把花与女子命运相联系,从不同方面和角度来阐释花与女子命运的关系,花的意象有了更加广阔的所指和更深层次的拓展,张爱玲创作的花意象是对古代花意象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张恨水深受佛教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其小说创作体现了明显的宗教意识,前期小说主要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后期创作则主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张恨水小说中的人物,是一种文化“镜像”,体现了张恨水的一种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一直是张炜崇敬的作家,张炜在小说创作方面深受鲁迅影响。从二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文化精神气质的构造两方面入手,寻根究底张炜受鲁迅影响的深层次内涵。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小说擅长描写旧文化背景下女性绝望苍凉的不幸命运和殖民文化背景下女性尴尬失落的生存状态。她为了描写女性的遭际而描写男人的世界、述说男人的故事 ,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男性世界的丑陋、自私、无能、堕落 :有生活于旧文化背景下的没落男性 ;有行走于东西文明的新旧兼杂的男性 ;有沪港畸形文明滋生的畸形变态男性 ;有长期居住在中国 ,既远离本土文化又远未溶入中国文化的外国男性 ,他们的劣行劣质无不打上其依存的文化背景和特有的生活方式的印记 ,成为酿成女性悲剧命运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18.
心灵的迷狂--张承志现象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承志小说中心灵的迷狂表现为对物质、世俗生活现代意义的否定,对泯灭个体生命的“虚构的集体”所构建的精神世界的追求。作为以精神来组织社会的传统社会消极产物的宗教情怀,有违现代个体生命的主体性及主体间性关系的对激情、牺牲、信仰、对苦难的承当的盲目美化、鼓吹。由于对物质与精神关系把握的失误,由于将下层民众顽强的生存力量、实际改造社会的强大力量与下层民众在人类精神领域里所可能具有的力量混为一谈,造成了中国知识分子心灵皈依的误区,民间立场对人性、人道主义的曲解。  相似文献   

19.
工业技术文明挤兑下"单向度的人",成为"城市食物"、"机械零件"的标识。难能可贵的是,张炜小说内在的对话性构成对现下时代的有力发声。怀有"生命温度"与"诗性关怀"的"在场性"表达,成为对"远逝的风景"最艰难的指认。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高更"逆行的归程"人生艺术旨归与张炜小说创作中"野地神话"缔造的对话相契相合。论文从"逆行归程式流浪汉"形象,文体肌理中"月亮"隐喻意象两方面来捕捉两者微妙的内在艺术关联。他们寂寞的"逆向归程"之旅,本质上正是审美现代性原始情愫根柢下人与自然的生态整体主义美学观。从此点切入也许可以更深入地体认张炜缘何执著近乎顽守地一再诉说出有关野地的神话,贡献出一系列"大溪地"式作品。  相似文献   

20.
张欣和张爱玲两位女作家的作品不约而同地都以大都市为背景、以女性为对象,反映形形色色的人生.同样的女性叙事角度,同样直言不讳对情欲与金钱的欲望和对人类本性的赤裸裸的揭示,及共同走过的通俗文学和"纯文学"之间的都市小说的创作道路,使读者把她们联系到一起.但张爱玲笔下描绘的人性因禁锢而扭曲的灰色情调与张欣笔下创造的温婉平和的旋律,又体现着她们时代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