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空间数据一般具有空间非平稳性的特点,究其原因是地理空间上的区域缺乏均质性,存在高消费地区和低消费地区、中心(核心)和外围(边缘)等经济地理结构,从而导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性。对此,本文试图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来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关系,从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石伟华 《科教文汇》2008,(34):169-169
文章通过对高中地理空间教学的分析,说明地理空间教学在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空间观念的培养,实现地理教学和地理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网络学术信息虽存在于网络虚拟空间中,却与地理空间有密切关联.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后发现,网络学术信息的地理空间分布广泛,但易受学科差异影响.网络学术信息呈现北半球高南半球低,西方发达国家高、东方发展中国家中、非洲国家低的地理空间分布格局.美国呈"盆地式"地理空间分布格局,而中国则呈"阶梯式"地理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在国家、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数字城市建设中积累了多源、多类型、多比例尺和多时相的地理信息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基于不同坐标系和空间定位基础,虽然国家标准规定其他坐标系应与国家坐标系建立关联,但是普通用户无法获取转换参数、算法或换算表完成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的转换,给地理信息数据社会化应用和服务带来了困难。为推进空间数据服务,满足公众需求,解决空间定位和寻址问题,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支持公众使用和交流位置信息的统一地理格网编码系统。  相似文献   

5.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实现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势在必行,共享的前提是地理空间信息的索引存储,地理空间信息的索引存储直接影响着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的整体性能.本文针对地理空间信息中大量的以特定格式存在的影像产品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地理空间影像产品索引存储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理坐标的空间填充曲线Geographical Space-Filling Curve(G-SFC)的空间索引方法来划分地理空间,对每个划分区域指定一个信息服务器负责存储管理,采用P2P中Chord协议将所有信息服务器组成的两层索引存储网络,实现了对整个地理空间的影像产品存储管理,为影像产品的检索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邓彰培 《大众科技》2012,(7):95-96,94
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需要整合多种行业的信息,地理空间框架为其提供整合资源的平台。文章简介了数字城市的发展现状、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探讨了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路线,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王培军 《科教文汇》2013,(7):164-165
Google Earth自2005年推出以来受到地理教育界的关注,并很快在教学中得到应用。本文针对Google Earth在提高学生地理空间素养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总结了Google Earth在培养地理空间素养方面的优势,包括可视化与仿真性、交互性、实践性、便利性。从地理空间素养三要素,即地理空间概念、地理空间表述、地理空间推理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Google Earth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8.
梁绍敏等 《内江科技》2014,(4):32+35-32,35
<正>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本文通过搭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充分整合油田现有资源,构建能够综合展示和分析各类业务数据的信息集成系统,实现管理决策以及生产研究空间可视化,用以直观、科学地指导油田生产。  相似文献   

9.
王培军 《科教文汇》2013,(21):164-165
Google Earth自2005年推出以来受到地理教育界的关注,并很快在教学中得到应用。本文针对Google Earth在提高学生地理空间素养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总结了Google Earth在培养地理空间素养方面的优势,包括可视化与仿真性、交互性、实践性、便利性。从地理空间素养三要素,即地理空间概念、地理空间表述、地理空间推理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Google Earth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了电政务对空间信息系统及功能的需求,本文研究了空间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及应用,空间信息系统实现了包括空间数据,非空间数据和应用专题等多种娄型数据的管理,提高了地理信息的服务和应用层次,提升了政府的公众服务能力扩展并完善了电子政务的功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张雪峰 《知识窗》2023,(2):36-38
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代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代表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意识。文章分析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余姚市自然、社会、经济、人文与环境等各种信息建立定位基础、集成工具和交换平台;讨论利用框架建设的成果构建违章建筑监测系统,对系统建设所涉及的空间数据、技术问题一一进行分析。文章选取违章建筑监测这一角度,揭示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在城市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也对余姚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下一步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地理国情普查是以厘清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空间分布规律、特点和关系为落脚点开展的全国性的地理国情调查工作。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不仅影响到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还是国家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到多种技术和手段,以保证采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本文从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内容着手,分析地理国情普查技术操作流程,探析地理国情调查方法,并提出了保证地理国情普查调查方法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大数据平台获取相关数据,通过对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与物流的分析拟合,将信息技术与中国信息地理空间布局有效整合在一起,并进一步剖析网络空间与地理空间的相互耦合与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中国信息流主干网络主要呈枢纽式分布,网络空间的资金流量格局受地理空间的制约较小,并且虚拟空间协同效率呈现"异质化",流空间的各个要素流流动是信息流引导的各个要素流之间交织融合的过程,并在导引过程中,影响效果层层放大,信息流、商流与资金流对物流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明显。但地理空间与网络空间依然存在空间摩擦,中国当前的流空间格局仍待进一步的优化,空间作用模式还在不断发展中。  相似文献   

15.
萍乡市是江南煤炭生产重要基地,是一个“新型”的工矿城市。为了加快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提高经济社会运行质量和效率,江西省基础地理信喜劬)与萍乡市国士资源局勘测设计院主持完成了“数字萍乡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搭建萍乡市的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充分利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基础航空摄影、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建立符合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空间数据集、管理服务平台和典型示范应用工程,实现数据交换服务网络体系和共建共享机制,使之能够为全社会提供全方面的地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6.
"乌托邦"其意就是没有的地方,或不存在的地方."乌托邦"的观念有一个地理空间的变化到时间维度的转换过程.其原因是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探险活动所导致的地理空间的扩大,人类熟悉了地球."乌托邦"理想设计从遥远的某个地球远方到宇宙的某一星球或未知的海底直到转换为寄予遥远的人类未来社会.  相似文献   

17.
随着空间数据应用的增加,存储空间开销的加大以及索引空间重叠的剧增,空间数据库的索引性能下降。为提高空间查询的效率,空间数据库索引技术应运而生。从空间数据、空间数据库、空间索引等最基础的知识点开始,对空间数据库索引技术的发展进行了一个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8.
空间知识溢出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傲  柳卸林  程鹏 《科学学研究》2011,29(6):883-889
 按照空间计量经济学要求选择地理质心并引入地理距离,以2003-2007年中国三大“城市群”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空间知识溢出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空间知识溢出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地理距离、知识缺口,同时还受中心城市人口相对拥挤程度、周边地区吸收能力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知识缺口明显阻尼了空间知识溢出的发生,而中心城市发展空间缺口显著加速了知识的外溢。在控制吸收能力影响后,空间知识溢出的地理衰减过程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地理空间情报质量及体系运行效率是影响其应用的重要因素,建立合理的地理空间情报流程模型对有效开展研究及发挥其价值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PDCA循环的研究方法,建立以情报需求为中心的情报流程理论模型,将情报流程划分为情报需求明确、情报计划、情报生产、情报检查和情报增值五个阶段,对地理空间情报生产运行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论]随着各阶段情报工作持续开展,新的经验和成果不断促进已有情报环节修正,各环节不停运转、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不断增强地理空间情报决策支持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升情报体系运行效率,实现地理空间情报工作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从局部战争、联合演习和反恐行动3个方面,介绍了地理空间情报在现代军事行动中的作用,认为数字战场三维化、地理空间情报网络化、多源情报集成化是地理空间情报发展趋势,并预测了地理空间情报在未来军事上应用将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