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资讯时代,媒体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媒体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个个都“削尖脑袋”去“出新”。所以,对于灾难事件的报道已不满足于“正常化”,而是走向挖掘灾难事件中的“非常态”和边缘新闻的极端,陷入灾难性新闻报道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新闻价值和新闻伦理冲突的表现 资讯时代,媒体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媒体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个个都"削尖脑袋"去"出新".所以,对于灾难事件的报道已不满足于"正常化",而是走向挖掘灾难事件中的"非常态"和边缘新闻的极端,陷入灾难性新闻报道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张艳楠 《记者摇篮》2012,(10):24-25
近年来,随着媒体间竞争的激烈,广播媒体发挥自身灵活、快捷的优势,积极采用新闻现场连线报道这一形式,为广播新闻注入了新的活力。所谓广播连线报道,是指在广播新闻直播节目中,记者在新闻事件的现场,通过手机等通信工具,与直播间里的主持人进行交流,报道新闻事实、描述新闻现场或对新闻事件进行即兴评述的一种报道形式。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广播新闻连线报道发挥了独特的优势。一、广播新闻连线凸显新闻的时效性,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新闻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声音新闻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新"。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传统的广播媒体受到了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4.
一、适应大众文化发展趋势的新闻价值观念 新闻价值理论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活动中,确定什么是新闻,如何取舍剪裁新闻乃至如何报道新闻事件的基本原则,属于新闻学范畴。世界自日报出现以来,新闻媒介就始终面临一个反复出现的问题:如何在每日发生层出不穷的新闻事件中,挑选出有限的新闻来报道给受众,这就提出了新闻价值观念与标准的问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尽管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级集团和个人,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尺度,但新闻工作者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某个标准选择新闻事实,在一定时期和一…  相似文献   

5.
脱胎于自媒体时代的公民报道者,在新闻传播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潜质。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终端的普及应用,公民报道者的这一潜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参与新闻传播的层次在不断提高,从报道新闻事件到评议新闻事件,再到参与调查新闻事件。公众报道者参与新闻传播的广度、深度不断增强,对事实真相的追求表现得更为强烈。这一变化对整个传媒生态格局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洪连 《新闻通讯》2011,(11):54-55
新闻策划其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和展现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选择最适当的时机.运用最恰当的方式推出报道,以求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最大程度地实现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闻策划的目标是树立媒体形象、产品形象,改变读者习惯,创造读者需求,营造媒体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而媒体从业者的全员策划,应当吃透新闻传播的特点和操作规律,结合媒体的需要。通过新闻事件向受众传递信息,引领舆论,打造影响,树立形象,使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相似文献   

7.
社会新闻是涉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媒体在最短时间内做好社会新闻事件的报道,实现新闻的时效性成为各媒体竞争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从第一层次报道延伸至新闻的"第二个落点"新闻的第一层次报道是指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力求第一时间发布最新、最有价值的新闻。多年来,新闻媒体不惜代价,以快制胜,力求在时效上争抢新闻,第一层次报道成为各媒体竞相争抢的新闻传播制高点。但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媒多元化的形势下,网络媒体以其速度快、传播范围广  相似文献   

9.
俞倩 《报刊之友》2013,(3):119-120
在全媒体时代,网络的飞速发展,为电视节目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改变着固有的电视传播方式。民生新闻要发挥更大影响,就要适应这种新的媒体环境,在网络世界打造进一步释放的空间。而讲事实,重策划,是民生新闻发展的根基。面对纷繁的新闻事件,以事实为基础,全面、客观而公正地报道,才能更好地传达新闻的本质;以对新闻事件的金方位把握为目标,精心策划,重视独家报道,同时在同质新闻中做到传播及时、丰富和可看,才能充分挖掘新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是百姓愿意关注,喜欢关注的一种新闻报道。但是多年来一些地方电视台由于把握不好报道方式,很多好的新闻线索并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出来,也造成了地方民生新闻只报道表面现象,缺乏深入报道的现状。民生新闻容易触及到矛盾一方利益,所以把握不好就会出岔子,致使一些媒体对民生新闻报道的量不足,群众对这些媒体失去信心。一、要注重民生新闻的挖掘地方电视台应该以民生新闻报道为主,因为地方电视  相似文献   

11.
所谓广播新闻策划,是指广播工作者根据广播的规律,充分发挥广播特色,对新闻事实以及发展趋势,进行谋划,力求对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做到角度新、选材精、立意好、挖掘深、可读性强,全景式地报道新闻,深入反映其本质特征,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扩大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和品牌竞争力,从而发挥好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一那么广播新闻策划应该注  相似文献   

12.
再生新闻信息就是从别人已报道的新闻事实中再度开发出新的新闻信息。是记者或编辑在翻阅、接触其它媒体传播事实,在整体把握新闻信息内容和结构中,发现报道中还有遗漏的地方,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全面的、深刻的挖掘,于是破题发挥,把握好时间  相似文献   

13.
报纸的新闻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新闻采编》2009,(3):16-17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媒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行业竞争日益加剧,新闻运作程度不断提高,公共关系的理念向新闻业全面渗透。在这个大背景下,媒体突破新闻被动报道的角色,积极主动地策划新闻事件,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纵观目前各大媒体在重大事件的报道上,无一不带有浓厚的策划痕迹。在此,笔者就亲身经历来谈谈该如何对新闻事件进行策划。  相似文献   

14.
新闻组照是由若干幅相互联系的新闻图片组成的作品,它通过记录新闻事件、讲述新闻故事、展现社会现象来表达新闻主题。①有人称新闻组照为深度摄影报道,因其真实直观、生动形象,在全媒体时代深受用户青睐。②与单幅照片相比,新闻组照要求摄影记者必须增强讲故事的意识,充分挖掘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以体现深度报道的特征。要讲好新闻故事,需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  相似文献   

15.
向延桃 《新闻窗》2011,(2):19-19
“新闻策划”是一面双刃剑,策划得当.不但能充分调动媒体从业人员的能动性,还能充分挖掘新闻价值,扩大传播效果。策划不当就很有可能会产生外延扩大、记者越位等现象,一旦走向歧途即会违背公共利益、违背新闻道德、违背新闻规律、违背客观事实,完全背离新闻策划的本意。正因为新闻策划在新闻实践中时被异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民生新闻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之态,各地电视台都能寻觅到其身影。作为备受关注的电视新闻栏目,民生新闻立足平民化视角,置身于百姓立场,对热门的社会事件进行挖掘、评论和报道,充分彰显出了对百姓与弱势的人文关怀。对民生新闻而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采访的视角和策略,与具体的采访行为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各基层电视媒体应高度重视民生新闻的选材与采访,切实提升民生新闻报道的质量。本文从民生新闻的概述入手,对如何做好基层电视媒体民生新闻的采访工作进行探析,就此提出相关采访策略,以期为提高优化民生新闻质量,促进基层电视媒体发展提供可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曹辉 《视听纵横》2009,(4):31-32
目前,一些新闻报道往往仅停留在单纯播出新闻事件本身,没有最大限度地把新闻做充分,欠缺对新闻报道的挖掘延伸,没有扩大新闻事件的社会影响力,当然,更谈不上发动社会力量来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本人在多年的新闻实践中发现,延伸新闻可以实现多重效应,爆发出意想不到的能量。  相似文献   

18.
同一个新闻事件,各媒体报道出来的新闻却有差异,甚至差异很大。同一个新闻事件,别的媒体已报道,还值得再去采访吗?“蹭热点”在理论上说得通吗?遇到突发新闻需要了解全局情况后再发稿吗?这些问题涉及新闻信息的多样性。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新闻信息多样性,从实践经验中总结规律,才能有利于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9.
张敏  张玫芬 《东南传播》2011,(4):118-120
当今社会人们对新闻时效性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大众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反映速度与其对受众的影响力基本成正比,传播速度可以塑造某一媒介的声誉,同时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在通讯发达的今天,电话连线报道是进一步发挥广播及时性最有效的方式。它快捷、方便、高效的优势,极大地缩短了新闻事件发生与新闻播出的时间差,实现了新闻事件的第一时间播出,把新闻的时效性、首发率大大的推进和提升了一步,凸显和发挥了广播的特点。与传统的广播新闻节目相比实现了新闻播报提速,让广大听众有一种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的欣喜和满足。随着连线报道在广播新闻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广播记者在选材、策划、报道技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记者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事件的现场要做到眼快心快嘴快,选取新闻亮点,给听众带来精彩的报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提升广播媒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快速反应和持续关注是报道突发新闻的基础。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民众亟待从媒体获取关于事件的各种信息,这时会出现庞大的信息缺口,而率先填补这个缺口的媒体则会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短暂的信息稀缺时期获得大量的受众关注。在报道本地突发新闻时,地方媒体因其接近事件发生地而更具报道时效的优势,更适合做填补信息缺口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