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博 《华章》2010,(11)
古代日本文字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吸收和使用汉字、以汉字标注日语语音,万叶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和汉混合语体等诸阶段.假名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是独具特色的日本文字.本文以中国汉字传入日本为开端,追根溯源,阐述假名文字的形成过程与它的发展、普及.  相似文献   

2.
邢媛媛 《考试周刊》2010,(12):38-39
在汉字东传日本后,日本才有了自己的文字。汉字的日本文字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音读、训读的成立阶段,万叶假名阶段,片假名、平假名阶段,汉字假名混写阶段。在现代日语中存在的大量的汉字词汇中,有些汉字词汇和现代汉语意思基本一样.看上去一目了然,比如“学生”、“生活”等;有些词汇则和现代汉语的意思完全不一样,比如“大丈夫”、“手纸”等;而有些词汇,虽然和现代汉语的含义不太一致.但如果从古汉语的角度理解,却能够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点。  相似文献   

3.
王春苗 《文教资料》2009,(15):41-42
日语的文字包括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日语中的汉字是引进中国的文字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而平假名和片假名的产生也与汉字密不可分.一种文字的产生往往会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文学只有依赖文字才能得以流传,同时文学也忠实地记录和反映了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本文从日本的古典文学作品出发,对日语文字的形成及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日语的文字主要由假名(包括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组成。汉字在日语中的读音,分为音读和训读。当汉字应用于地名、人名等固有名词时,可采用音读或训读。是否应该遵循汉字音读规律来读汉字文化圈内的中国和韩国、朝鲜的地名是个存在着争议的话题。重点分析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地名在日语中的读音应该遵循什么规则,遵循某一规则后所产生的影响和中国地名的日语读音未来有可能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汉语外来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收录有注明源于日语的词语共878个。日语词语的书写形式有三种,即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是表音的字母,日语汉字则音义俱备。日语中不少用平假名书写的词语,也有(或历史上曾有)用汉字书写的形式。汉语中的日语借词,除了个别是借用日语的语音形式以外,基本上是日语汉字词语的借用。自然,在借用过程中有某些形体或笔画上的变化(如繁简之别)。根据对这些借词的考察,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借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6.
直接借用日语词汇是新时期日系外来语的形成特点之一。日语词汇按照其文字表记可分为假名表记语、汉字表记语和罗马字表记语。本文以出现在中国食品包装上的日语词汇为考察对象,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论证这三种日语词汇中哪一类更容易被汉语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7.
高鑫 《考试周刊》2014,(30):89-90
与使用英文字母表记的英语不同,日语比较复杂,是使用平假名、片假名、汉字及罗马字表记的。日本人需要花费小学6年时间才能勉强掌握日本的常用文字表记,对于广大日语学习者来说,要在学习日语语法和惯用句型的同时掌握日语的文字,无疑要花费更多心思和努力。本文在分析日语表记的同时分析了日语教学中文字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省略是各国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其表现为词语的省略、句子成分的省略等。在日语中,词语的省略有其自己的特点,这与日本文字、词汇密切相关。众所周知,日语中有平假名、片假名、汉字及罗马字四种文字,构成的词语有「和語」、「漢語」、「外来語」、「混種語」等,因此,日语中词语省略的种类繁多、复杂。文章主要对日语中词语省略的种类、略语的应用及意义进行分析、说明,从中找出省略的特点、规律,以便对略语更好地把握、运用。  相似文献   

9.
高峰 《考试周刊》2014,(44):110-111,100
学习日语,熟练记忆每个平假名与片假名是第一步,有效的课堂指导与科学的记忆方法,有利于实现轻松记忆。作者结合多年初级日语教学经验,在回顾假名讲授实际情况与存在问题的同时,基于游戏教学、联想记忆、片假名强化、阶段性测试等有效教学法,探索如何实现学习者满意度高、效果好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日本文字主要有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三类。有时也出现罗马字和阿拉伯数字等。日本汉字的读音有音、训之分,而且同音字也为数不少。这是日语的特征之一,对于我们学习日语的外国人来说,也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因而,文字教育便是日语教学法中的基本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日语原来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日语中的绝大部分汉字词汇是由中国传去的。日本人民利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假名文字、汉字等。现在,其中又有不少汉字词汇传入中国,成了现代汉语中有机的组成部分。本文就汉语中日语词汇的产生与发展进行初步的研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正一、日语语言特性日语由表音文字平假名、片假名和表意文字的汉字组成。平假名和片假名是9世纪基于中国汉字演化而来,表意文字的汉字是5世纪从中国传入。从图1中可以看到,由汉字的偏旁部首逐渐演变成了片假名,由汉字的书写方式逐渐演变成了平假名。例如,在下面一句话中,私は、大学でマクロ経済を勉強しました。(我在大学学习了宏观经济学课程。)其中,"私""大学""経済""勉強"是汉字,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日语与国际语言的接轨,现代日语中有越来越多用片假名表示的词汇,其中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外来语,但除此之外还有较多词汇是以片假名出现的,本从几方面归纳了片假名在日语中的应用,旨在为日语教学及学习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日语原本没有文字,公元3世纪开始引入、借用中国汉字,即便后来发明了"假名",汉字仍然与假名一起混合使用至今。日语汉字在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之后,现在保留了2136个常用汉字。从日语汉字与汉语汉字对比的角度看,可将日语常用汉字分为同形同义字、同形异义字、日语简化字、汉日简化字、未简化的繁体字以及和制汉字6大类。  相似文献   

15.
正从古至今,汉字作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公元3世纪时,日本人将中国的汉字带入日本,并根据汉字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因此,日语是由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三部分组成,且日语中的汉字在书写上大部分依然采用中文的繁体字。虽然在中国现在使用的是简化字,但大多数中国人基本能够无障碍地阅读繁体字,因此,即便没有学过日语的中国人,在读日语的报刊或杂志时,也能够通过汉字大体了解文章的重点内容。与  相似文献   

16.
汉字传入日本,为日本的零文字历史填补了空白,同时也为中日两国相互了解,文化沟通与交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主要阐述了汉字的传入途径,以及汉字在语音,文字,词汇方面对日语产生的影响。汉字的输入,使日本产生了“假名”,日本人又根据汉字的特点,用“六书”遣字法,遣出了日本“国字”,最终使日本形成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7.
钟情外语     
我的少女时代是在孜孜不倦地学习日语和英语中度过的。我生在北京东城一条小胡同的四合院里,六岁进孔德学校一年级。七岁那年父亲把全家人接到日本东京,我进了一所日本小 学,又从一年级学起。那些 日本同学从小学日语,我比 他们晚学了七年。但我已念 过一年书,数学总是得一百 分,全班第一名。语文我也 不怕,因为我在孔德学校一年级时已学会了几百个汉字。而日本的文字,是用汉 字加假名构成的。假名由片假名(楷书字母)和平假名(草书字母)组成。楷书字母是采用汉字楷书的一部分而成,草书字母是采用汉字草书的一部分或某些字的全…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日本语言文字发展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主要因素,探讨了汉字对日本语言文字发展的历史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隋唐时代中日两国使者的频繁往来和不断繁荣的中日商贸促进了汉字在日本列岛的传播,加速了日本语言文字从万叶假名到平假名、片假名的进化,而日本语假名的产生与发展将日本语言文字推向成熟,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中日商贸更加繁荣。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7,(80):60-61
日语外来语多指从欧美系语言中传来的词语,通常用片假名表示.而一个外文词语可对应多种日文片假名表记,其中的关系并不明确.本研究针对日语外来语的假名表记,试图调查其实际使用情况以及接受程度,并通过BCCWJ语料库对其运用方式进行统计调查,了解外来语音假名和国语语音假名之间的波动关系.结果表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大部分外来语音假名表记十分稳定且被频繁使用.但「ハ」行和「バ」行的假名在面临使用外来语音假名还是国语语音假名的时候,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波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日语能力考试简称"JLPT",能力考试中的N1、N2的语言知识包括文字、词汇、语法三个部分,其中文字、词汇部分主要考查,单词的"形式","意思","用法"三个方面来测试。单词的"形式"主要考查应试者是否知道日文汉字的读法,平假名相应的汉字形式。"意思"则考察选择最恰当的词汇,"用法"测试方法为单词的词性和单词的搭配使用。其中选择恰当的词汇中,近义词选择题,对中国日语学习者有一定难度。本文以"夢中""熱心""熱中""没頭"为例,利用现代日本语语料库(BCCWJ:Balanced Corpus of Contemporary Written Japanese)搜索到相关的例子,从中找出四个单词的形态上的区别用法,为应试者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