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寒 《职教通讯》2018,(23):30-35
职业教育是工匠精神的载体,而工匠精神则是职业教育的灵魂。中西工匠精神都源于古代的工匠技艺,并不断发展。工匠精神虽无权威定义,而匠技、匠心和匠魂乃其不变的三极。在"工业4.0"时代,在"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担当起了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既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培育学生由技而道的工匠精神。具体而言,职业教育要创新职业教育教学,加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现代学徒制并学习国外经验,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国家和企业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也是实用与审美的诗性融合。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匠精神"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企业和高职院校生存发展、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中,种种原因导致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缺失。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对高职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引领人才培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工匠精神的强势回归,反映了现实的时代需求。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其核心是对品质的追求,其目标指向是让消费者满意。生产端的工匠精神是由消费端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推动的。就此而言,工匠精神不仅适用于实体制造业,也适用于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是要契合行业的人才需求,培育中国工匠是高职教育的天然使命。而现阶段,职业精神的欠缺是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认可度不高和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的主要原因。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与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为高职教育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德艺双馨的"匠人"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文化与精神的时代,工匠精神作为劳动精神在当代最突出的表现形式,是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当自觉学习的标杆精神。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与投射,工匠精神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普适性、开放性、至善性的独特价值表征。当前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态势,但有三种特征较为显著:培育工匠精神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在课程设置方面,突出表现为方式上采取阶梯式递进、内容上传统与现代并重、形式上固定与行走结合;在课外活动方面,不少学校都依托各类平台与资源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教育活动。但不少学校未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准确把握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师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不足。同时,培育工匠精神的课程设置在数量与结构上存在明显不足。学校作为培育工匠精神的主阵地,应当充分发挥其作用,形成长期化、常态化的培育态势,各级院校应建设协同培育体系:首先,推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效衔接,实现大中小学培育一体化;其次,实现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推行知行合一的培育模式;最后,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灵活联动,塑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相似文献   

5.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是培养当代"中国工匠"的题中之义。美国职业教育孕育并塑造了美国特有的"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对职业的高度认同,不断激发"工匠"的创新求精动力,同时,行业协会对其产生的深远影响等,对重塑我国的"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要积极倡导建立并完善"工匠"职业认同体系,建立健全灵活的教育培养体系,并由行业、企业、学校联合打造,共同促进中国"工匠精神"的回归,使其成为一种长期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44):8-9
高职教育应该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企业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人民幸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振"工匠精神"离不开高职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既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高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采用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来尽快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在倡导"工匠精神"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改革,寻找现有课程和专业培养中的"工匠精神"资源,通过实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工匠精神",形成具有浓郁的"工匠精神"校园文化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大量技术熟练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应当在培育熟练工人技师方面发挥较大作用。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把"工匠精神"融会其中,从而为学生在职业岗位上成长为技术工人奠定坚实基础。培育"工匠精神",应让学生学习完整的系统知识、技能,聘请有校企合作单位的技师传承精工技艺、操作要领,引导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实操态度和抢抓时间补充知识短板的紧迫感,并在累并快乐学习的知识学习过程中成就完美人生。  相似文献   

9.
实验教师是高校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工匠精神表现为一种敬业乐业、专注专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高校实验教师在职业素养、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建设方面很好地体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高校应完善工匠精神的养成与培育机制,强化实验教师的"匠心""匠术""匠行""匠道"培育,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工匠型"实验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0.
实训课程是帮助中职模具专业学生将工匠精神外化为行、内化于心的重要途径.专业特性决定模具专业有其独特工匠精神内涵,将其融入实训课程教学全过程有着深厚价值意蕴.只有解决好"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这三个课堂教学核心问题:即"结对帮扶"打造工匠之师;"课岗对接"制定实训内容;"榜样引领"完善教学方法;"赛训结合"优化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在实训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模具专业工匠精神内涵,并学习工匠精神、践行匠人行为、锻造工匠品质、树立工匠理想.  相似文献   

11.
培育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现代学徒制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落实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双主体责任",通过"双导师"教学团队、校企联合开发和实施教学与实习、校企文化氛围营造等途径,培育工匠精神,助力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工匠精神"受到各行各业的普遍关注。尝试从心理学视域探索"知""情""意""行"四个层面的"工匠精神"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工匠精神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3.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离不开工匠精神,重振工匠精神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担负着职前人才培养重任的职业院校应把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提上日程。本文从社会、职业院校、企业以及高职学生等多个角度探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的路径,认为只有全社会凝心聚力,才能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工匠精神"是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追求完美和极致、视技术为艺术的职业追求,勤奋踏实、敬业奉献的精神品质。然而,有关"工匠精神"塑造的理念、方法和途径均未写入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工匠精神"培育在职业教育中严重缺失。在高职教育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当前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精细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渗透"工匠精神"培育,把职业教育做"精"、做"细"、做"强",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创建职业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质造大国"的升级,以及文化强国的双重背景驱动下,时代对工匠精神的呼声越来越高,各行各业都需要弘扬工匠精神。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考量工匠精神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即乐生、精工、尚巧。按照此内涵标准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严格要求,朝着"精品"的方向进行"打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作为思政课教师的关键素养,如精神信念、理论功底、话语逻辑等,从而直接或间接为他们的教育话语赋能,使其构建的教育话语更具实效性。在具体践行过程中,要注重相应文化体系的建设,以支撑和推动工匠精神的践行,具体来说,应完善制度文化促成工匠精神的习惯养成,强化对工匠精神认同的价值文化激励敬业精神的养成,落实管理文化为"工匠型"教师的个人利益护航。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品牌日的首次亮相,让我们想起支撑品牌的核心要素。品牌昭示着企业员工一代又一代工匠精神的延续与升华,国家各行各业需要"工匠精神",社会呼吁职业院校重视"工匠精神"培育。作为向制造业输送员工的技工院校,如何培养学生符合时代与企业要求的"工匠精神"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既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也要全过程渗透工匠精神教育,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融合提升,高职通过课程思政+工匠精神,强化工匠意识自觉;专业课程+工匠精神,增强专业自信与自觉;技能培训+工匠精神,提升工匠能力自觉;实训指导+工匠精神,养成工匠行为自觉;企业实习+工匠精神,形成工匠精神自觉,促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培养更多工匠人才。  相似文献   

18.
2016年全国"两会"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工匠精神"红遍大江南北,引起社会热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原话是:"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起国家层面关注,着实令人振奋。  相似文献   

19.
2016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要突出抓好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三个方面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由以往的民间倡议到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之中,不仅展示了国家态度,更让民众看到了重振"工匠精神"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工匠精神"就是指生产者在产品生产技艺和流程上不断追求完美,做出高品质、高质量的产品,从而赢得消费者信赖的精神。中职学校肩负着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语文课则是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文化课,更应该是传播"工匠精神"的主阵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应巧妙运用信息手段,让学生耳闻目睹其专业领域内顶级工匠们精湛的操作技艺、熟练规范的操作流程、追求卓越品质的工作态度,同时,应激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