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对象、领域和过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知识管理的一般理论和图书馆的实践相结合,提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对象为图书馆的知识资产和人类社会的客观知识,领域为图书馆知识资产、人类社会客观知识和图书馆知识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战略的制定、图书馆组织内部知识过程的管理、人类社会客观知识的管理过程和图书馆知识供应链的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概述知识构建理论和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构建和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在联系、知识构建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影响以及知识构建在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图书馆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是图书馆在开发、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为了明确定义、管理、测量、控制、优化和提高知识管理进程而建立的一种阶梯式指导性框架体系。图书馆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有利于图书馆在实施知识管理进程中的正确定位、方向把握和目标确立,并为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提供评估平台,促使图书馆对知识管理的理解保持一致,丰富图书馆文化,可分为发展模型、分析模型与评估流程模型。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图书馆的外部因素和技术、管理,更取决于图书馆员的隐性知识及其共享情况。图书馆应该集成所有员工的所有隐性知识,使之共享,成为图书馆的集体智慧,创新图书馆的工作。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的共享必须通过隐性知识的转移。显然,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直接影响其显性知识的转移,促进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无疑会提高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能力。推动图书馆隐性知识转移机制有:建立共享知识的组织文化机制、岗位轮换和岗位升迁的岗位管理机制,提升知识贡献绩效的激励机制,完善知识转移的沟通机制和增强知识转移主体知识积累机制。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引入知识管理框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C.W.霍尔斯阿普尔和K.D.乔希的协作性知识管理研究框架,提出了图书馆引入知识管理的研究框架,认为:图书馆知识资源包括内容资源和概念性资源。内容资源包括参与者们的知识、知识产品,概念性资源包括文化、基础设施、目的资源和和战略;影响图书馆引入知识管理的要素包括资源影响要素、管理影响要素和环境影响要素;图书馆引入知识管理有获取知识、选择知识、知识内化和利用知识四个阶段。图书馆引入知识管理应以图书馆战略决策为基础,以组织学习为促进,以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管理支持/重新设计/最佳实践/最佳工作方法,形成文化、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知识生态理论是知识管理的拓展与延伸。论文结合知识生态学理论,从传统图书馆职业能力种群、继承性图书馆职业能力拓展种群和图书馆职业能力生态种群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了图书馆职业能力知识生态体系模型,包含了图书馆职业能力各层面的生态种群。知识生态视角下图书馆职业能力研究是对图书馆用户、知识、技术等方面的统一概括、诠释拓展、继承和"转身"。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客户知识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图书馆服务对象从读者、用户到客户的变化,辨析图书馆客户关系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客户知识管理的不同,设计并解析由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交互和知识应用四种主要活动与关系管理、技术管理、服务管理和机会管理四种辅助活动组成的图书馆客户知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吸收“知识管理”思想,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知识管理及服务模式。文章讨论了数字化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模式和实施策略,分析了知识管理环境下的图书馆资源集成的内容和方法,并从数字化图书馆实施的主要工作、知识组织系统的实施、知识管理系统实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实施方法,希望能为我国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建设和实施提供参考。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如何制定知识共享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明确图书馆知识共享战略含义的基础上,指出图书馆知识共享需要战略的原因,分析图书馆知识共享战略提出的现实背景。图书馆知识共享战略的核心在于确定图书馆知识共享的方向、目标和计划;制定图书馆知识共享战略需要遵循两个基本法则:独特法则和简单化法则;确定图书馆知识共享方向,一要清晰;二要正确。最后提出图书馆知识共享目标确定的注意事项以及图书馆知识共享计划制定的步骤。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知识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出发,论述了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并着重论述了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知识共享战略规划是为了实现图书馆知识共享以及解决图书馆在实现知识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确定图书馆使命、愿景、目标、战略及其实施计划的思维过程与框架。战略规划应规定图书馆知识共享的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以决定图书馆知识共享的发展方向。规划要符合当今时代图书馆发展的潮流,对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波兰尼关于缄默知识和缄默认知理论的研究,对图书馆探索和创新用户知识服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在对比缄默认知结构与知识情境的基础上,对服务用户缄默知识显性化的图书馆空间的各种特征和基本要素展开分析。图书馆应当构建有利于缄默知识显性化的知识情境,引导读者主动开展知识交流和体验式学习,在图书馆、用户和馆员间形成服务用户缄默知识显性化的知识共同体,推动图书馆空间转型走向多元化、智慧化、个性化。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知识管理范式探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管理、学习社会和数字网络的蓬勃发展,为图书馆知识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图书馆知识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如火如荼,标志着图书馆知识管理范式初现雏形。业务、技术和制度是图书馆事业的三大支柱,是图书馆知识管理范式体系的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4.
Human Library开创图书馆个体隐性知识管理新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图书馆个体隐性知识管理问题,引入国外“真人图书馆”理念,从深度会谈、真人书筛选、非正式学习、借阅制度等方面阐述真人图书馆在个体隐性知识转移上的优势,同时结合其在隐性知识价值凸显和创新上的优势,探讨真人图书馆在图书馆个体隐性知识管理中的价值,得出真人图书馆开创图书馆个体隐性知识管理新模式的结论,以期达到推广真人图书馆、创新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提高图书馆知识服务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浅析图书馆隐性知识显性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馆隐性知识大体分为个人隐性知识、集体隐性知识和专业隐性知识三种,隐性知识管理对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管理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图书馆隐性知识可以通过"群化、外化、融合、内化"显性化,并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图书馆隐性知识交流、管理的平台;建立促进隐性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激励机制;创造隐性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宽松环境;以及建立学习型图书馆等方式,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组织.  相似文献   

16.
《研究》充分把握知识管理和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分析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提出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与应用。理论上,明确知识管理与图书馆学的联系,提出知识资源论,设计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学创新体系;实践上,指出图书馆员的知识角色和图书馆应用知识管理的三个层面,构建图书馆知识管理。柯平教授的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构成图书馆研究的超越与复归。  相似文献   

17.
知识转移对图书馆具有重要意义,而知识源建设是其前提条件。图书馆知识源建设分为单一图书馆知识源建设和联盟图书馆知识源建设。单一图书馆知识源建设在内容上分为主体知识库、支持知识库和常见问题作答库,在技术支持上分为支持用户方便使用图书馆资源的系统、实现馆内知识转移的系统、支持用户培训的系统;联盟图书馆知识源建设在内容建设上分为联合编目、合作研发数据库、共建网络联合知识导航系统,在技术支持上分为面向异构系统的互操作与面向异构系统的数据集成的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与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图书馆必须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方能继续生存和发展。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管理运行模式可以成为图书馆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理想途径。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有效组织、协调、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充分发挥图书馆信息与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物资资源、技术与图书馆文化优势的作用,以图书馆员的作用和发展来实现知识创新和知识集成管理,并由此使得图书馆获得持续、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从知识管理概念入手,论述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含义、目标和内容,分析了图书馆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的关系、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动因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讨论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动力因素。用户对知识持续不断的需求是图书馆知识的宏观动因;知识开发、知识共享和以绩效为中心的战略学习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中观动因;而网络和虚拟环境下图书馆和图书馆员角色的转换、馆员知识服务技能和水平的提高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微观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