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建友  付根生 《武当》2008,(7):24-27
形意拳历史悠久,是内家拳主要拳系之一。它以动作朴实、劲力精巧而深受人们喜爱。但是,形意拳好学难练,学艺者多如牛毛,成艺者少如麟角。  相似文献   

2.
拳式三尖相对 技击攻防兼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黎标 《武当》2010,(6):23-24
形意拳是著名的内家三拳之一,在武林中有着独树一帜的拳论和拳法。“三尖相对”是“形意拳八要”之一,它是指导形意拳套路演练和散手技击的重要拳术理论。所谓“三尖相对”,就是指手指尖(拳架的前手)、鼻尖、脚尖(拳架的前脚趾),在拳式动作演练过程的定式时,使它们三者的位置保持在同一个垂直面上。  相似文献   

3.
姜寿海 《武当》2010,(5):27-28
形意拳是模仿大自然中有关禽兽动作形态的一种拳术。拳与道合,道即自然规律。《周易》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形意拳理是最贴近大自然规律的。形意拳的基础功法,即拳的起始式“三体式——天地人合一”。  相似文献   

4.
徐培良 《武当》2006,(12):17-19
形意拳是我国四大名拳之一,被称为功夫拳。据传说是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所创,经数百年的不断完善,即成现在的形意拳。形意拳的特点:劲力充沛,严密紧凑,沉着稳健,动作协调齐整;象形取意,形灵意合,神形兼备,内外合一。所称为“形意拳”就是外形与内意高度的统一,“心诚于中,肢体形于  相似文献   

5.
朱天册 《武当》2006,(1):21-21
形意拳好学、难练。这是众多习练者的一个共同体会。“好学”是指形意拳动作简单,一看就会。“难练”不是指“拳架”,而是指形意拳“拳劲”难找。练剑有“剑诀”,练拳有“诀窍”。道经云:“道真穿不真,修道枉劳神;祖师真诀窍,知窍便成真”。  相似文献   

6.
韦群杰 《武当》2012,(7):26-27
形意拳十二形是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鸟|台)、鹰、熊十二种动物的合称。十二形拳是形意拳象形取意的基本拳式。目前所传不尽相同,但各有所长。在修炼十二形的过程中,每个动作都会产生不同劲力和用法的变化,只有把不同劲力和用法变化运用好,才能体现出形意拳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五形连环拳是在五行拳的基础上构成的组合套路,流行很广。动作结构短小紧凑,往返内容相同,打起来生动活泼。本人学了褚派和王派的形意五形连环拳,但是它虽然是一个简短的套路但褚和王(褚桂亭形意拳学艺和王永年的形意拳都出自李存义一门)传下来的套路却有两个动作不一样,现将此套路整理出来供同仁研究。预备式身体直立,两臂膀自然下垂,手指靠近两腿外侧中间;两脚后跟靠近,两脚尖成八字  相似文献   

8.
李文彬  杨维 《武当》2001,(5):25-28
鹰捉的涵义和作用:桩功三体式被视为形意拳特有的静功筑基功夫。而鹰捉则是桩功三体式诸多技法的运用,是形意拳动功筑基功夫,也是对形意拳的动作要领、基本技法的体验和掌握过程,是为了练形意拳打好基础的一趟拳。经云:“起手鹰捉。”正说明锻炼形意的各种拳法都要从它开始,所以人们称为形意之母拳。说“三体式是母式”,“鹰捉是母拳”,两者是开启形意奥秘之门的钥匙,实不为过。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对形意拳中基本拳法之一崩拳进行运动学和转动力学两方面科学分析,探究其内在的特点与规律。从科学的视角——运动生物力学视角解释传统武术形意拳进步崩拳的整体力的发放过程,从而揭开武术神秘的面纱,为传统武术的科学化、合理化提供生物力学方面的科学理论依据,已达到更加便捷、快速传播中华传统武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水火居士 《精武》2008,(6):43-43
时下形意拳界普遍认为,劈拳是形意拳的母拳。此说发端于姜容樵先生的《形意母拳》,时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后经形意拳传习者的大力宣传,乃至成了今日形意拳界的共识。我个人认为,姜容樵先生的母拳提法,基本上是照着刘奇兰、张占魁的说法讲的:李老能才是劈拳母拳说的鼻祖。把劈拳作为母拳是李老能对戴家心意拳横拳为母拳的大胆改革。  相似文献   

11.
《精武》2010,(6):62-63
形意拳名的创意 形意拳学本是门仿生学,它是根据宇宙间日月星辰,万事万物生态环境,人与物的动作形象,以物象演变形式的意式形态为立法之本。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及劈、崩、钻、炮、横。金:是金属,以斧头为形象,劈木为拳意,谓之劈拳。  相似文献   

12.
崩拳,形意拳、心意六合拳、大成拳等拳派的拳术技法之一。由于崩拳发力迅猛,动作隐蔽、直接。主要攻击对手胸腹部位,一般很难防御。十分适于街头巷战。这里介绍的是大成拳的崩拳技法。由于与现代搏击的接触,使得大成拳崩拳技法更适应现代搏击的格斗特点。  相似文献   

13.
张春运 《武当》2007,(8):23-23
目前有很多人都在练习传统的形意拳,此拳神形兼备;刚柔并济,动作干净利落若形意拳在技击方面,其起,落,进,退,左,右均以擒拿和反擒拿为原则,处处都藏有技击之能;在健身方面,只要坚持锻炼,可延年益寿,并因其动作较为简单,故老少皆宜。吾从师习拳三十余年,深感形意拳之妙。  相似文献   

14.
形意拳历来以刚猛粗扩、实战性强著称,随着时代发展,形意大师布学宽提出的形意拳柔化教学思想被逐漸认同。本文从现代教育学的角度,结合形意拳自身特点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探讨形意拳柔性思想下的教学理念,为形意拳由竞技拳转变为健身拳、文化拳的柔性思想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对形意钻拳进行解剖学、肌电测试层面的技术分析,从而探究传统形意拳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形意原地上步钻拳为例,以形意拳传承人为研究对象,运用录像分析法、肌电测试法、文献资料法,将其分为准备蓄劲、前趟后蹬、定步击发三个阶段。运用运动解剖学及肌电测试等相关知识对技术动作进行解剖学及肌电分析,从而得出在各个阶段参与工作的主要肌肉及其时序等状态,最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形意钻拳教学的相关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朱天册 《武当》2014,(2):29-29
“出手如钢锉,回手似钩竿”,是形意拳《拳经》上的一句话。虽说是简简单单几个字,却形象地道出了形意拳功法训练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指导思想。它贯穿于形意拳的一招一式之中,是形意拳拳劲“起、攒、落、翻”的最佳释解。  相似文献   

17.
形意拳这一传统武术优秀拳种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了,笔者对形意拳大师李文彬老先生所传的尚派形意拳情有独钟,现以形意拳五行连环拳中的一马三箭为例,说明它的独特韵味和传统武术文化的风貌。李文彬老先生传的这趟形意连环拳中的一马三箭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黄梅岳家拳与形意拳的外形和内涵等诸多比较分析和史料甄别,认为宋代的岳飞乃是形意拳的创拳始祖,姬际可前辈并非形意拳的始祖,姬际可前辈是根据武穆拳谱将武穆拳法成功由拳谱还原为拳法、并将其传承和发扬光大的重要人物,为形意拳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9.
刘文波 《精武》2004,(1):8-9
三体势是形意拳的主要桩法,也是形意拳中各种套路的起势、收势,该拳种的各种技法都是以三体势的各种要求为基础,所以,该桩法既为入门必修,又是高层功夫所需。三体势体现了形意拳的太极、两仪、三节、四梢、五行、六合、七星、八字(及八要)、九数等要领,因此,练三体势也即是练习形意拳的精华。“三体重生则万物生”,三体势又可变化为各种拳式,为各行(形)拳之母。如果说五行拳、十二形拳是形意拳之母拳,那么三体势则是“母拳”之“母”,  相似文献   

20.
毛明春 《武当》2007,(10):25-26
一、形意拳概述形意拳是一种内功拳,其动作朴实无华,体用兼备,没有很多的辅助功法练习。形意拳的功夫主要是通过"合一"的训练,通过六合的循序渐进的方法以到达周身整合协调合一的境界。六合的训练贯穿于形意拳的始终。六合分内三合与外三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是: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