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时代的新闻摄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璀  袁林 《新闻前哨》2002,(7):43-44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互联网给新闻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新的课题。新闻摄影毫无疑问也进入了一个令人既感到兴奋又感到迷惑的新时代。图片与新闻的关系也将进入一个转型期。首先,图片在新闻报道里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以前由于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新闻图片在突发事件或一些重大事件中,总是无法赶上新闻稿件的传真速度,有时甚至连编辑的截稿时间也无法赶上。因此在强调时效性的新闻世界里,无法抢占第一的新闻图片,大多是默默地呆在配角的地位上。现在由于数码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新闻图片不再甘心居于配角的地位,它们也要登上第…  相似文献   

2.
阿良 《报刊之友》2002,(4):61-62
为着较好地履行报刊管理职责,我注意经常学习吸收新闻出版的新知识。最近,受陕西一位朋友的推荐,我拜读了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张羽先生的学术专——《当代新闻写作学》,很受启发,感到该书是名副其实的、具有当代特色的新闻写作学。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数十年的摄影实践中.军事新闻摄影界的老前辈总结出的一系列军事新闻摄影理论,较好地指导了军事新闻摄影的实践.使军事新闻摄影在我军夺取革命战争胜利,以及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然而.不容否认的是.当今在军事新闻摄影领域还存在着拍摄题材陈旧重复、思维方式单一循环、手法技术老套呆板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写新闻.特别是经济新闻和科技新闻,免不了要和数字打交道.因为数字往往是新闻事实的佐证,也是传播观察和报道新闻的一个观点。  相似文献   

5.
说起硬新闻,往往与成就性报道、经验性报道、静态性报道、主题先行式报道等等内容联系起来。做硬新闻,创作者可以感到沉重,但不能让观众也感到沉重,这就要求记者有“举重若轻”的本领,换句话说要让硬新闻实现“软着陆”。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为新闻摄影的发展及功能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给新闻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使新闻摄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网络时代对于新闻摄影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新闻摄影毫无疑问也进入了一个令人既感到兴奋又感到迷惑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吴运星 《声屏世界》2004,(12):18-18
电视报道中最有说服力的是新闻现场报道。电视记者们感到最难把握的也是在现场.一次现场报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相当于一次直播。它要求记者有驾驭现场的能力,因为很多场面是稍纵即逝的。事后不可能补拍。如何更好地把握好现场报道.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抓拍到足够的,能够充分体现新闻主题的现场镜头。抓拍好反映主题的现场气氛是顺利进行现场报道的基础,也是新闻报道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新闻是“易碎品”.很容易贬值,“今天的新闻是金子.到了明天就成了银子,冉到后天可能就成了垃圾”,可见新闻掉价之快。但这也仅是对一般的新闻作品而言,而精品级的新闻作品则是例外。  相似文献   

9.
李晓东 《记者摇篮》2005,(10):48-48
新闻视角,是指采写者选择把握新闻角度的着眼点。在相同的新闻事件中,由于选择的视角不同,作者写出的新闻作品就会大不相同.表现出新闻价值也是良莠不齐、有高有低。因此,选择好新闻视角.是新闻采写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在对外报道中,选择好最能引起国外读者共鸣的角度,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黑枫 《新闻记者》2005,(3):60-61
新闻摄影中的瞬间新闻与文字新闻在采集方面有所不同。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文字新闻可以记述也能追述.而瞬间新闻则不能.它只能在现场抓拍。因此瞬间新闻应该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记者只有到现场去,才能获得,舍此别无他途。  相似文献   

11.
社会新闻.是当今各媒体拼抢的主阵地之.也是吸引读者眼球的个主要领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除去媒体常没的新闻热线外,记者该如何挖掘社会新闻?通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只要用心.把身子沉下去.社会新闻就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2.
有的媒体提出“导向正确,传播有效,公众信任,持续创新”的观点.增加了对新闻内涵的“宽度要求”,也是对新闻价值的重新审视。如何实现这些目标?新闻题材即新闻事实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闻真实性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韵 《新闻界》2004,(4):60-61
新闻真实性是一个老生常谈却又历久弥新的话题.因为它是一个贯穿于新闻理论研究和新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并且随着新闻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新闻实践的发展,对新闻真实性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4.
新闻记者以守法为底线,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新闻活动是维护新闻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基本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新闻记者顺利开展新闻活动还应该获得法定授权.享受法律权利的保护,否则.自由的新闻活动就难以顺利开展.新闻权利也无法得到有效的维护。所以说.我们讲新闻法治.不仅包括新闻从业者(尤其是新闻记者)自己的守法义务.也包括社会团体和个人对新闻从业者的守法义务。  相似文献   

15.
《军事记者》2001,(7):47-47
常接到一些学员来信。不少学员感到:教材也认真学了,知识和道理也好像懂,就是用不上──写作水平不见提高,这是为什么? 其一:知识转化成能力需要有个过程,尤其是从新闻知识掌握到新闻写作能力提高的转化,更需要有一个反复实践、不断升华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学了就能迅速用上。 其二:不少学员在参加函授学习之前,并没有搞过报道;有的虽有了一点初步的写作实践,却也是浅尝辄止。根据我的体验.没有或少有写作实践的同志单凭看书本、啃教材,很难对教材达到真懂。因为新闻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带着切身体验和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界日益加强经济新闻的报道力度,经济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更迎来了经济新闻的繁荣发展期,出现了新一轮的“经济新闻热”。但是,人们在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发现经济新闻报道中存在着结构重复、良莠不齐、质量不一等问题。因此,加强和改善经济新闻的流量调控,切实提高经济新闻报道的总体质量,应引起新闻从业和新闻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许多刚到新闻媒体工作的采编人员往往感到无新闻可写,有些工作了多年的编辑,记也常常抱怨找不到好的新闻线索和角度。其实,纷繁多变的社会生活中不是没有新闻,而是缺少“发现”。  相似文献   

18.
新的新闻实践正在大规模地充实、改变着旧的新闻理论: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实际上.世界上大量虽未发生的事、物,却也拥有巨大的新闻价值,并且成为争相报道的新闻题材。  相似文献   

19.
任怡平 《记者摇篮》2005,(12):13-13
有人曾说过.新闻是易碎的。曾几何时.笔者也曾苟同。但是,自笔者阅读了大连日报从4月1日开办的《大报历史上的今天》专栏后,深切地感到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其珍贵的新闻价值,即使在经过栉风沐雨的30年、40年、50年甚至是60年后.穿过时间隧道,透过卷帙浩繁的纸张,当年新闻工作者不辞辛苦、历尽艰辛从第一线采集来的真实、公正、客观的新闻,在今天依然有着珍贵的价值.依然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而当年新闻工作者较高的政治素质、艰苦细致的工作作风、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也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政治和业务财富。对我们今天的工作仍然有启迪。因此,引发了笔者两点感想。  相似文献   

20.
娱乐新闻的庸俗化与受众的审美疲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记者摇篮》2005,(12):53-54
时下,娱乐新闻占据了媒体众多的版面和空间.不仅是娱乐休闲类的报刊。就连一些一向以严肃面孔示人的党报也开辟了娱乐专版.娱乐新闻已与经济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一道成为这个时代公众资讯的组成部分。但是,与娱乐新闻在媒体上大肆攻城掠地的发展势头相比,受众对它的热情却在逐年降温。究其原因.一方面受众需求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则要归咎于娱乐新闻的庸俗化,由于娱乐新闻的庸俗化导致受众的“审美疲劳”,而与娱乐新闻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