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冰点”的警示朽木中国青年报有一个专版叫《冰点》。之所以取名《冰点》,是编者有感于一些被“冷落了的新闻话题”而开设的。被冷落了的东西还应该是“新闻”吗?成了“冰点”的东西还是“新闻”吗”?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题目。其实,准确地说,是叫做“不应冷落的新闻...  相似文献   

2.
中国青年报的《冰点》专栏以其独有的风格和轻力,深受广大读者欢迎。这个专栏被评为第二届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冰点})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强烈的社会效果呢?正如编辑李大同所说:“《冰点》不靠明星大款,不靠奇闻异闻,靠的是普通人的命运,靠的是人民大众身上表现出的坚韧、善良和正义感。”也正因为这种真正倾情关注社会底层平民疾苦、关注现实生活的独特新闻视角,才使得《冰点》专栏在林林总总的报刊中脱颖而出并后来居上。而这种独特的新闻视角又使《冰点》的栏目定位呈现出“真、新、融、精”四个显著特点。所谓“真”在《冰…  相似文献   

3.
陈卓琼 《青年记者》2017,(12):59-60
1995年1月6日,《中国青年报》创办“冰点”栏目,其人物报道从这时开始在特稿版以一整版的形式出现,成为《中国青年报》“站在社会进步潮头”的代表,第一篇人物特稿《北京最后的粪桶》就出现在这个时期.2004年6月,“冰点”改为《冰点》周刊,扩大到四个版面,分别是《冰点·特稿》《冰点·文化》《冰点·探索(科学)》《冰点·人物》.如今《中国青年报》的人物通讯主要由两大块组成,一个是每周三报纸第10版的《冰点·人物》专版,在该版的头版位置写一个现实世界中的人物,文章字数大多为2000~3500字.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年报》的新闻评论专栏“冰点”时评自创办以来,越来越受到众多读者喜爱。2000年《中国青年报》读者和专家两个评价系统中,7个新闻版里,“冰点”时评所在《青年话题》版的阅读率都得分第一。在2001年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专栏评选中,“冰点”时评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时至今日,“冰点”时评仍旧是《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5.
始创于1995年1月的中国青年报《冰点》专栏,迄今已刊出近300期了。5年来,《冰点》以其独到的视点、鲜明的特色为广大读者所关注和喜爱,并被评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应该说,《冰点》探索新闻之路的尝试是成功的,走出了一条“可读性长文”的新路。作为同行,审视《冰点》,得到如下一些启示。启示之一:重拳出击在新闻界,报道往往是忌“长”的,盖因长篇文章容易让人乏味。正如《冰点》栏目主编李大同所言:“众所周知,新闻界是最反对长篇报道的,以至于历年中国新闻奖的评选,3000字以上的新闻统统没戏,一个‘长’字就足以打…  相似文献   

6.
《冰点周刊》是中国青年报的王牌周刊,成就了几代名记者名编辑,堪称新闻界的传奇。特有的选题关怀、标题质感和写作风格,能让读者从新闻信息海洋中一眼找到“冰点”特稿。作为“冰点”基因的“老汤的味道”,到底是怎样的味道?这种基因在代际传承中有哪些“守”哪些“破”?这个新闻精英群体拿什么面对流量的冲击?中国青年报编委、高级编辑曹林本期“茶座”邀请了《冰点周刊》主编从玉华,聊聊“冰点故事”和“冰点人”的写作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年报》的新闻评论专栏《冰点时评》自创办以来,越来越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2000年《中国青年报》读者和专家两个评价系统中,7个新闻版里,《冰点时评》所在《青年话题》版的阅读率都得分第一。在2001年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专栏评选中,《冰点时评》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时至今日,在竞争渐趋白热化的新闻界,《冰点时评》的热度仍有增无减,成为《中国青年报》吸引受众眼球的一张王牌。笔者认为,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来打造自身特色、凸显言论的力量是读者喜爱的缘由之所在,也是它留给新闻评论性栏目最突出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成放 《新闻实践》2012,(2):75-76
谁说新闻作品必定是易碎品?其实也有经得起岁月检验的篇章和专栏。远的不说范长江的《中国西北角》、赵超构的《延安一月》,近年来许多报刊培育出一批引人注目的名牌专栏,纷纷结集出书,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就是突出的一个。《冰点》自1995年创刊以来,历经16年不衰。现已发展成为每周一期、四个版的《冰点周刊》。《冰点》曾被评为“中央主要新闻媒介名专栏”。  相似文献   

9.
《中国青年报》于一九九五年初每周二、五在八版推出专题栏目“冰点”。一年后,“冰点”栏目荣获中宣部颁发的十佳优秀栏目奖。 为写好这篇文章,我采访了《冰点》主编李大同,并阅读了《冰点》创刊后每一篇文章,我为其中包蕴深厚的思想和精神深深打动,也为记者们精彩的文笔喝彩。  相似文献   

10.
李方 《青年记者》2005,(12):51-51
李大同在很多场合讲过“冰点”的故事,作为大同的前同事,我也听过很多次。因此,虽然我尚未读过这本《冰点的故事》,自认为还有资格评论几句。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热点”和“焦点”,近些年部分新闻媒体提出了截然相反的一个新闻价值概念──“冰点”,或者说“冷点”。我们不妨先看一个“热点”与“冰点”比较的实例。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从字面、实质意义及社会影响上,都可以是“热点新闻”的代表。而国内大报之一《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栏目(另有一相关栏目《冰点》)则率先打出了“冷点”的招牌,并显现了与普遍性的热点新闻截然不同的内容与风格。“我们不想标榜自己,只想踏踏实实、平平静静地观察生活,将那些人们确实想知道、应该知道的事件、人物,以一种适宜慢慢品味的…  相似文献   

12.
“冰点”:返璞归真看中国张功臣《中国青年报》于1995年1月开办的“冰点”专版就要出满百期了(每周出版两次),在该报异彩纷呈的一系列专版中,“冰点”虽然经历短暂、人手缺乏,甚至开办前夕还没有找到自己专门的报道领域,但它带着探索的锋芒,在编辑方针、关注...  相似文献   

13.
从《冰点时评》看时评写作特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嘉  梁伟 《新闻记者》2003,(11):12-1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话来形容眼下的时评专栏,可谓再贴切不过了。大小报纸纷纷开辟以“时评”为名的评论专栏。其中办得较为出色、影响较大的包括:《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文汇报》的《文汇时评》、《南方周末》的《方舟时评》等。这些时评栏目深受欢迎,一改以往新闻评论少有读者问津的局面,从而发挥了新闻评论在反映和引导舆论方面应有的威力。如果要探讨这股时评热潮,我们就无法绕开《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专栏。《冰点时评》是这股时评热潮的开先河者,后来许多报纸的时评专栏大都以之为模本,从栏目…  相似文献   

14.
“冰点”报道这一词,我最初是从《中国青年报》上看的,该报的“冰点”专栏曾被读者评为“我最喜爱的栏目”榜首。但我至今还没有看到“冰点”报道的准确定义。何谓“冰点”报道,据我个人的理解,其意自然与“热点”报道相反,即是,不去翻炒那些所渭的“热点”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表达普通民众的心声,从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青年报》的新闻评论专栏《冰点时评》自创办以来 ,越来越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2000年《中国青年报》读者和专家两个评价系统中 ,7个新闻版里 ,《冰点时评》所在《青年话题》版的阅读率都得分第一。在2001年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新闻专栏评选中 ,《冰点时评》荣获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时至今日 ,在竞争渐趋白热化的新闻界 ,《冰点时评》的热度仍旧有增无减 ,成为《中国青年报》吸引受众眼球的一张王牌。笔者认为 ,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来打造自身特色、凸显言论的力量是读者喜爱的缘由之所在 ,也是它留给新闻评论性栏目最突出的启…  相似文献   

16.
苏园 《出版参考》2007,(10X):18-18
一个受欢迎的栏目结集成书现在是经常出现的事情,只是一本书和一篇篇文章分开阅读还是会有不同的感觉。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钩沉栏目最近结集为《民国那些人》在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冰点周刊主编杜涌涛先生在序言里说“读一篇和一口气读完的感受还是很不一样的”,并认为“这就是所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林丹丹 《新闻世界》2011,(12):39-40
本文以《中国青年报·冰点》专栏2001-2010年的报道丈本为对象,分析《冰点》专栏的报道理念及舆论引导策略,挖掘《冰点》专栏一直受到读者欢迎的原因,为其他媒体改进舆论引导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蒋思悦 《今传媒》2015,(2):156-158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冰点人物"专版,以人文关怀的视角反映了社会转型期国人遇到的机遇和挑战、生活中经历的收获和坎坷。其选题、切入视角、讲述方式都体现出在社会转型的剧烈变革中,对于人的精神和品性之美的珍视,对于自由、民主、法治等现代文明社会价值观的倡导。《冰点人物》站在较高的精神纬度上,以现代文明的视角深入观察和剖析普通人在社会大背景下的心理状态,情感变化和价值取向,从"人"的角度看社会、看历史。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青年报》的“冰点”专版自1995年初创刊以来,好评如潮。在当年底该报举办的大型读者调查中,以最高选票位居“我最喜爱的专版”榜首。在第三届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评选中,被命名为“名专栏”。本文拟从选题和版面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期探求一点成功的奥秘。“冰点”的选题《冰点》内容以教育、环境、经济、公益为多,而政治、军事、外交等内容较少。没有黄色、桃色、煽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青年报(以下简称“中青报”)2008年4月2日的《冰点》周刊第664期刊发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部高级研究员吴稼祥的文章“民粹-咳嗽大众就发烧”。文章将“民粹主义”形容为“病毒性精神流感”,对民粹主义进行批判,并就当前中国社会的民粹主义问题开出了“公平主导型改革”的药方。4月23日,中青报的《冰点》周刊第666期刊发一组文章,标题为“回应《民粹-咳嗽大众就发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