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李广瑜  陈一 《中国语文》2016,(4):397-404,510
多参项复合性指称构式的指称性质、语用功能受多方面因素制约。根据内部关系、篇章同指和形式变换等,同位结构"人称代词_单+一个NP"的指称性质应确定为单指(示类性单指),而非类指;其语用功能为明示"人称代词_单"所指当事人的身份属性,激活相关身份属性的社会评价意义,为针对相关当事人展开评议、质疑、推测或询问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姓名和人称代词构成同位短语可以有两种形式:“姓名+人称代词”式和“人称代词+姓名”式。两者的区别是:“姓名+人称代词”式只起一般的指称作用,语用上除具有同位短语共有的复说强调功能外,还具有一定的舒缓语气作用;“人称代词+姓名”式除了具有一般的指称作用和复说强调功能外,在语用上还具有指别性的强调突出作用。因此,“姓名+人称代词”式在言语交际中较少被人使用,接受度较弱;“人称代词+姓名”式在言语交际中较多被人使用,接受度较强。  相似文献   

3.
人称代词指的是语言系统中主要用于称代人的词,它分为定称和不定称两类。定称所指称的对象是确定的,它又分为自称、对称、他称三种,即第一身、第二身、第三身,或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也可称三身代词或三称代词。不定代词所指的对象是不确定的。在言语交际中,表示说话者自身的是第一人称,表示听话者一方的是第二人称,表示说话双方所指说的另外一方的是第三人称。湖北通山方言人称代词的构成情况具体如下表:  相似文献   

4.
所谓称代式复指,通俗地说,就是用指示代词或者人称代词和其他词语来指同一事物(至于“雷锋同志”祖国的首都北京”,那是同位词组,不属于称代式复指范畴)。现代汉语中,称代式复指主要是在主谓谓语句里分别充当主语和谓语的组成部分。例如:“这位老工人,大家都很尊敬他”。全句的大主语“这位老工人”与全句谓语中的宾语“他”,所指相同,二者存在着复指关系。这种用人称代词同别的词语构成的复指句,本文不涉及。只分  相似文献   

5.
江苏泰兴方言"VV"式由单音节动词重叠而成,其后可带宾语也可不带宾语。泰兴方言"VV"式的句法功能主要是充当谓语和定语。"VV"式充当定语时,能构成"VV的人"或"VVN的人"名词性结构,具有指称性质,与前面的人称代词构成同位复指式结构。"VV(N)的人"能够充当主语,构成"VV(N)的人Vp"构式,其构式义为"说话人对某人在某个时间、某个场合做了不合适的行为的贬责",构式义形成的理据为语境明示和基于百科知识和反预期信息的语用推理。构式的形成是由主谓句"SVVN"降级内嵌入另一个主谓句"SVP"而来。泰兴方言的"VV"式已发生功能分化,在句法、语义、语用上有多种表现。  相似文献   

6.
单、复数在有"数"范畴的语言中是一种语法范畴。在无"数"的语言中至多是一种语义范畴。然而,复数单用或单数复用可能会收到特殊的语用效果,如:复数单用具有谦敬功能;单数复用具有贬抑功能。而这些语用功能中,最常见的是复数单用的谦敬功能。从此角度可以解释诸如第二人称单数代词向第二人称敬称代词的语法化、能指与所指非对应式第三人称代词回指现象、阜宁话中的"侬家"放在人称代词后表示对别人的尊敬等很多语言现象,也可以预测语言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人称代词通常指代确定的人或物,从而都有特指含义(SPECIFICREFERENCE),比如第一人称代词通常指说话人自己,第二人称代词指说话的对方,而第三人称代词则指所谈论的对象。但是,某些人称代词也可泛指一般的人或物,而不指特定的人或物,这就是人称代词的类指用法  相似文献   

8.
指示代词是表示指示概念的代词,即用来起指示作用,或用来代替前面已提到过的名词.指示代词与定冠词和人称代词一样,都具有指定的含义.常见的指示代词有四个:this、that、these、those等,它们的用法和区别如下: 1.this和these表示近指,即所指的人或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离说话人比较近,而that和those表示远指,即所指的人或物在时间或空间上离说话人比较远.例如: This is along ruler and that is a short one. 这是一把长尺,那是一把短尺. Jack likes these story books and Jim likes those picture books. 杰克喜欢这些故事书,吉姆喜欢那些图画书. 注:如果是对比眼前的两件物品,这时this和that没有距离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所谓动词的人称,是指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行为动作是属于谁的。属于说话人的叫第一人称;属于听话人的叫第二人称;属于说话人、听话人以外的叫第三人称。然而,并非所有的语言的动词都有人称。在有些语言的句子里,人称往往借助代词才能表现出来,但鄂温克语的单纯动词(普通动词),无需借助代词也能清楚地表示人称。这是因为鄂温克语的绝大多数动词都带有表示人称的附加成分,不少动词还带有人称领属附加成分,其所指人称一目了然。如果动词在句子里对人称的单数或复数表达得不够清楚的话,加上人称代词和人称领属附加成分就清楚了。…  相似文献   

10.
人称代词复数的表达方式普通话人称代词以加后缀“们”的方式表示复数,鄂东北的黄冈市所辖十个区、县、市的方言则以下面五种方式表达这一意义:1、人称代词+指量名短语/指量短语黄冈市东南部的武穴市及其周边地方,地处“吴头楚尾”,南面与赣语区的湖北阳新县、江西瑞昌县隔江相望。这里的方言以上述方式表示人称代词的复数。如(小字为对前面词句的注音、解释):俺这几个/俺这些人我们你那几个/你那些人“你”音“那”音。你们渠那几个/渠那些人“渠”音。他们(离说话人较近时用)渠兀几个/渠兀些人“兀”音。他们(离说话人较远…  相似文献   

11.
构式"NP+V起来+AP"是现代汉语口语以及书面语中使用极为普遍的一种表达格式,也逐渐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对某人、某事物的主观评价。本文综述前人研究,罗列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从句法结构、语义特点、语用功能、与英语中动句的比较以及教学建议等角度进行总结,从而达到对构式"NP+V起来+AP"进一步认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正>在交际话语中,"V+了+NP1+NP2"句式中的NP如1果是人称代词的话,可以有实指和虚指两种情况,如:"睡了他三天三夜",这里的"他"就是虚指的,本文研究的句式是在NP是实指的情况下进行的1,为了方便,在此处的NP一律用1"他"来代替,且NP与1NP具有领属2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代词间接回指作为有理据的语言现象,具有语言学、语用学和社会学上的意义。本文基于认知视角,以英汉小说为语料来源,从主观化和主观化对等探讨在识解基础上的小说代词间接回指语翻译。结论如下:1)代词间接回指可借助代词的突显、触发语激发的认知框架和百科知识框架获得所指对象的识解;代词间接回指的深层认知动因是主观化,是对回指对象的主观化情绪表达和评价;2)代词间接回指语的翻译是在尽量保持原文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原文和译文中该代词回指语的主观化对等,即说话人对代词间接回指对象的主观情绪和评价的对等。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汉语中,"本"是一个很重要的指示代词,它与名词、量词的组合有一定限制性。"本"后面的名词类型,单音节名词占大多数,双音节名词中限于一些表示时间段或表示职务、身份、机构的名词。"本"后面量词的使用类型通常是动量词和集合量词。在"本+量词+名词"结构中的量词具有限制性,一方面要考虑它是否匹配"本"所指代的名词,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它在语境中是不是具有内指含义以及是不是说话人所在时间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Halliday&Hasan的所指理论以及Searle关于所指的两个公理,讨论了诗歌语言的所指变异问题。(一)变异、所指与诗歌语言的关系。(二)构成诗歌语言所指变异的条件。(三)运用实例分析诗歌语言所指变异特征:代词所指方向的模糊性、“the+NP结构”所指的不定性和表示时空概念所指的任意性等。(四)诗歌语言所指变异原因:结合体诗歌语篇和虚拟性诗歌语境。  相似文献   

16.
1.“基础训练1”第三题的五个句子中带点的词语之间是同位复指关系。2.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我们说话时为了把主语和谓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说得更具体、明确,有时可以运用同位复指成分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主要讨论称谓词前加人称代词这一语言现象,具体以"家""舍"类词语为例。文章认为"家、舍"类称谓词前可加第一人称代词"我",构成语义上的复指关系。"我+称谓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用法,与常见用法有别,明清时期常见。  相似文献   

18.
近代汉语中的"们"是人称代词表复数的标记,但是在某些具体语境中,由于说话人主观情感、认识上的需要,会出现"复数"表示"单数"的现象。主要是"我们""咱们""你们""他们"来代替"我""你""他(她)"等表示单数意义,这就是人称代词"数"的变异。主要运用主观性的相关理论,从视角、情感、认识三方面及Langacker的编排观察模式来深入分析汉语人称代词"我们""咱们"的复数代单数现象。  相似文献   

19.
汉语限定成分的语用属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有些学者相信汉语里明确存在限定词,本文通过对所谓限定词共现现象的考察,论述了句法解释的困难,进一步指出有两个明显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人称代词总是居于另外的限定成分之前;二是人称代词总是负载着某种语用意义。从这个发现可以得出一个一致的解释,就是该人称代词表示了说话人移情的方向——说话人把自己认同于该人称代词所代表的那个人的说话/认识立场。与此同时,人称代词后面的指示性成分、无定性成分也常常以体现主观性意义为主要功能。本文的结论是,汉语里类似于限定词的语法成分,往往是为语用目的而使用的。  相似文献   

20.
"要A有/没A"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个构式,具有较高的能产性和表现力。留学生在学习时较容易产生偏误。通过数据统计、文献分析等方法,运用构式语法理论,探讨该构式的语义功能、要素特点、限制条件和句法功能,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其构式义可概括为:说话人就某主体在某一方面的性状作出主观评价——全量肯定或全量否定;第二,进入该构式的A主要为名词、疑问代词、疑问代词+名词,而且以单音节和双音节为主;第三,该构式有语用条件限制、语义句法条件限制、否定副词和疑问代词连用导致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